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神川

(魏店街)

鎖定
新編《秦安縣誌》記載,清代秦安縣考中文、武進士者共20人。其中魏家店就有4人,佔全縣的五分之一。因而魏家店便成為公認的“文脈之地”。
,又名顯親川,是魏店街的別稱,在一段時間之前,神川之名一直沿用, 50年代,以橋為界將魏店街分為兩個村,即神川村和魏南村,神川在橋子溝以東,魏南在橋子溝以西,某時期隨着“神的解放”神川之名也隨着消失。
在解放以前,此地廟宇林立,上街外有文昌閣,中街有關帝廟、馬王廟、興龍宮、下街有魁星樓、菩薩廟等,據牛樹梅《省齋全集》卷五《移建魁星樓記》記載:“魏家店,秦邑北鎮,舊建文昌樓與上街外,建魁星樓與下街外。而魁星樓較遠切將就圮,議移而近之,即以為下街關鍵焉……”可見,神川之名的由來。
神川之地,有所考證的名人較多,現列舉如下:
中文名
神川
別    名
顯親川
地    址
神川在橋子溝以東
所出名人
劉永清·伏衍羲等

神川清代人物

·劉永清(?),字海樓,光緒九年(1883)癸未科進士,曾任知縣、寧夏府教授等職。其餘不詳,人稱”文老爺”。
·伏衍羲(1867—?),字乾一、天一,號硯村,光緒十八年壬辰科(1892)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四川省榮昌縣知縣、南部縣知縣。
·劉河清(?),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武進士。歷任御前侍衞、潼關都府護理潼關協台。其餘不詳,人稱“武老爺”。
·魏垂象(1865—1931),字辰垣,號介石,光緒二十三年(1897)進士,授福建福清縣知縣,歷署建陽、邵武等縣。民 國時曾任秦安縣勸學所長、教育會長、城防局團總、甘肅省議會會員、參事會參事等職。
(二)舉人、貢生等
·魏赤台(?),神川紅土坡(今魏家坡)人。道光?年武舉。
·劉中元(?),神川劉家四咀人。光緒?年武舉。
·王友曾(1867—1932),字少尼,光緒年(1897)丁酉科拔貢,初授禮部小京官,後升任禮部主事、陝西洋縣知縣等職。民國時曾任甘肅省參議會副會長。
·魏維翰(1861—1929),字子宗、伯宗,號神川,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庚子恩正併科舉人。例授文林郎,吏部揀選知縣。
·伏景毅(1888—1935),字志堅,伏衍羲長子,清末優貢。青年時加入同盟會並參加了辛亥革命,民國時歷任隆德縣、通渭縣、華亭縣縣長,甘肅省正副主任秘書等職。擅書法,原“甘肅省政府”匾額為其所書。

神川民國人物

神川宋企璟

1897—1952,字幼平,魏店小學創建者之一,曾任秦安縣立初級中學訓導主任(1944年)、秦安縣教育科科長(1946年)。

神川伏景聰

1901—1963,字志達,歷任永登縣電信局局長、甘肅省電信局報務科科長、甘肅省防空司令部防空通信傳輸處上校處長等職,1945年當選為國大代表。

神川丁 璽

1904—1951,字綬青,民國十七年(1928)畢業於國立北平大學教育系。歷任秦安縣立初級中學教務主任、秦安縣教育科科長、甘肅省教育廳督學、甘肅省防空司令部司令、隴西縣縣長、武都專員公署專員等職。

神川張廷棟

生卒不詳,男,曾任國民軍馬步芳部騎兵一旅少將旅長

神川楊 華

1910—1978,字秀峯,曾任國民軍魯大昌部軍需主任,魏店鎮鎮長等職。

神川張長弓

1916—1966,男,1949年前曾任秦安縣政府秘書。

神川劉景泉

1904—1977,字盈川,自幼跟隨先祖學習歧黃之術,博採醫學眾家學説。後行醫於魏店及通渭、靜寧、會寧、定西等鄰縣部分地區。1956年參加工作,在魏店衞生院任醫生,為當地羣眾治病,不分晝夜。1959年調蘭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任醫生,因醫療技術高、醫德好,每日求醫者絡繹不絕。60年代,白銀市景泰地區疫情嚴重,他不顧年老體弱,毅然赴疫區搶救患者,盡職盡責,受到患者及市領導的好評。劉景泉醫承家業,對古代張仲景等著名醫學家的學説研究和發揮有獨到之處,注意脾胃為後天之本這一理論,發揮升降學説來指導臨牀辨症施治,獨創“升降益氣湯”等方,並運用祖傳製成“小兒消積殺菌丸”兒科良藥。他善於總結臨牀經驗,發表在《甘肅中醫論文醫案選》中的許多論文和醫案分析分別被《中華醫學雜誌》等刊物轉載。1965年着手撰寫專著《景泉醫話》,但因“文化大革命”半途而廢。他臨牀辨症準確,選方精良,用藥簡練,療效顯著,深受羣眾喜愛。享受專家的待遇。

神川當代名人介紹

武 文
武文老師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以西部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為座標,運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和文化哲學的理論,對民間文化進行密碼解譯”的一套學術思路和研究方法頗受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武文,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蘭州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分管研究生與學科建設;蘭州大學文學院副院長,分管本科教學與專業建設。1999年至2006年兼任蘭州大學學位委員、西北民族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民俗學會秘書長、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等社會職務。現任海南大學三亞學院人文與傳播分院院長、海南省人學學會副會長。
武文教授長期從事中國民間文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文化哲學、中國文化思想以及中國西部原生態文化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先後出版了《宏觀文化人類學》(蘭州大學出版社)、《秦隴文化論》(人民出版社)、《甘肅民間文學概論》(甘肅人民出版社)、《裕固族文學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文化學論綱·社會文化人類學的解讀》(蘭州大學出版社)、《中國民俗學古典文獻輯論》(民族出版社)、《中國民間文學古典文獻輯論》(民族出版社)、《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甘肅民間故事》(北京國際出版)、《中國民俗大系·甘肅民俗》(甘肅人民出版社)、《民族記憶與地域情韻·中國西部原生態文化論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10部學術著作。參編《中國歌謠集成·甘肅歌謠》、《中國民俗大系》(甘肅人民出版社)等大型圖書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近十年內獲國家“85至95”重點科研項目1項(集體),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95”規劃項目1項,甘肅人文社會科學“95”規劃項目1項,甘肅省“95”志書規劃項目1項,甘肅民間文藝家協會規劃項目1項,蘭州大學人文社會科研項目3項。十年內,共獲獎13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部級5項,省教委3項,學校1項,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3項。1998年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青年'德藝雙馨'光榮稱號、2009年獲得“太平洋十家民間文藝學家”殊榮。
武文老師的理論專著《宏觀文化人類學》、《文化學論綱》被列為部分高校的教材。他的學術思想、學術觀點以及創造性理論在學術界引用率較高。他的許多研究成果在《社科縱橫》、《蘭大研究生》、《甘肅當代文藝五十年》、《裕固族研究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