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祝聖寺

(雲南省旅遊景區)

鎖定
祝聖寺,原名迎祥寺,又名缽盂庵, 是雞足山一座龐大的建築羣,系虛雲和尚親自在國內外募化功德創建,清光緒賜名"護國祝聖寺",為十方叢林大剎。
祝聖寺,總面積1.335萬平方米,1984年,國務院確定祝聖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佛教開放活動場所。
中文名
祝聖寺
地理位置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南嶽鎮東街 [2] 
開放時間
8:00-18:00 [2] 
佔地面積
13350 m²
著名景點
八角亭
著名景點
天王殿
原    名
迎祥寺
別    名
缽盂庵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祝聖寺歷史淵源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祝聖寺(圖1)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祝聖寺(圖1)
明朝嘉靖年間廢庵建成迎祥寺。明末崇禎十一年底至十二年的正月(公元1638年12月底至1639年正月),大旅行家徐霞客雲遊雞足山後,在《徐霞客遊記》的有關雞足山部分中,只簡單地點到迎祥寺。
可見在明代時,迎祥寺在雞足山眾多寺廟中的地位還遠未體現出來。迎祥寺到清朝光緒年間時,已破敗不堪,到宣統六年(公元1909年)後才得以重修,並改名為祝聖寺。 [1] 

祝聖寺相關典故

説到祝聖寺,就不能不提到虛雲和尚。據史料記載,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虛雲先後應昆明筇竹寺和大理崇聖寺的邀請,到兩所寺院講經傳戒。結束後,便在當時雲南提督李福興的幫助和賓川知縣的具體辦理下,來到他嚮往已久的佛教聖地雞足山,並住進了早已無人居住的迎祥寺。
為了重修寺廟,虛雲開始接待在四方朝山者的同時還親自外出募化。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虛雲赴京請領清宮內務府所刊的藏經《龍藏》,不久得到光緒皇帝的恩准,除欽賜《龍藏》外,還御賜紫衣、缽具,玉印、錫杖等,同時對迎祥寺加贈名為“護國祝聖禪寺”,封賜主持虛云為“佛慈洪法大師”之號,希望虛雲回山傳戒,護國護民。

祝聖寺重建時期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虛雲領《龍藏》回雲南途中,考慮到重建寺廟需要鉅款,便繞道而至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國,一路講經説法,一路募化功德。在泰國講經募化時,虛雲跌坐入定一坐就是九日,轟動曼谷,上至王公大臣貴族,下至普通市民,都來禮拜和捐款贈物。
宣統六年(1909年),虛雲用三百匹馬日夜兼程地把藏經和從東南亞募化的財物馱運回雞足山。從此,虛雲募化修建的“護國祝聖禪寺”成為雞足山佛教十方叢林的大剎。

祝聖寺文物保護

祝聖寺於1952年和1963年曾兩次得到政府的撥款修理,“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1980年政府又撥款重新修復,面積達6443平方米。1984年4月,國務院確定祝聖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為佛教開放活動場所。1993年11月,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祝聖寺主體建築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祝聖寺(圖2) 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祝聖寺(圖2)
祝聖寺依山就勢置於古木叢中,四周紅牆綠樹交相輝映,寺內大雄寶殿氣派雄偉,金碧輝煌,檐口高懸孫中山題"飲光儼然"、梁啓超題"靈嶽重輝"、趙樸初題"大雄寶殿"三塊貼金大匾,殿內貼金像、漢白玉佛、五百羅漢、香煙繚繞、莊嚴肅穆。
寺內有雞足山的全景圖、放生池、鎮寶亭;天王殿、祖師殿、藥王殿、地藏殿、伽藍殿;禪堂、齋堂、客堂、雲水堂;藏經樓、藏珍樓、雨花台、碑林、方丈室、靜室、僧舍;內外庭院有長廊、曲徑、洞門、花圃、茶座、古柏、古梅、木蓮、牡丹、花木繁茂,空氣清新、環境幽靜;為古建築與大自然的結合。
走進祝聖寺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月牙形的放生池。建放生池的目的在於希望朝山者廣積功德。放生池之間為鎮寶亭,也叫八角亭,佛教修行有“八正道”之説,即按八道修行就能從此岸到彼岸。

祝聖寺佛教人文

八角亭正對的照壁上繪有《雞足山全景圖》,從中可領略佛教聖地雞足山寺庵的全貌。由下朝上走過八角亭,右邊的大石為雲移石,相傳當年修建祝聖寺開挖放生池時見此石不可動,虛雲大師便發功將此石移到這個位置。經過雲移石,正對的就是兩棵高大的柳杉樹和天王殿。
放生池正對着的前後大門的門楣上,寫有“退後一步想”、“能有幾回來”的一對合聯。

祝聖寺民間傳説

據傳這兩棵樹為親手所栽。天王殿上的“祝聖寺”三個字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題。殿內中塑彌勒像佛,兩邊的側牆塑有四大天王。佛經稱為釋迦的外將,各護一方,也叫護世四天王。
走出天王殿後為庭院。庭院左為鼓樓,樓下塑有達摩祖師;庭院右為鐘樓,樓下塑有地藏像;庭院中還有一顆大石,稱飛來石,相傳是從山上的九重巖顯靈而飛來寺中的。庭院之上為極具氣派的大雄寶殿。殿頂飛檐斗拱,屋脊安有寶鼎,在檐口的正中,懸掛有虛雲大師請孫中山和梁啓超分別所題的“飲光儼然”和“靈嶽重輝”的貼金大匾,還懸有後來趙樸初所書的“大雄寶殿”大匾。

祝聖寺羅漢佛像

大雄寶殿內中塑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像,左邊雙手合十者為阿難,右邊拱手抱拳者為迦葉。大殿內的四壁塑有表情充滿喜怒哀樂、形狀盡顯千姿百態的五百羅漢,外加騎白象的普賢(在右壁)和騎青獅的文殊(在左壁)。釋迦牟尼像的背後中塑有南海觀音,左為龍女,右為善財童子,其餘為十八羅漢。
大雄寶殿後為藏經樓、藏珍樓和方丈室。樓下為雨花台,曾是寺院的講經説法處。傳説當年虛雲大師在此講經時,周圍所栽的曇花不是隻開一現,而是經月不敗。寺院的東西兩廂房有四殿和四堂。四殿為主師殿、藥王殿、地藏殿、伽藍殿,四堂為禪堂、齋堂、客堂、雲水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