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互構論

鎖定
社會互構論:世界眼光下的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新探索(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係研究)》是鄭杭生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重點項目“中國社會轉型期個人與社會關係研究”(01ASH002)的最終成果,提出了“社會互構論”這一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 [1] 
書    名
社會互構論:世界眼光下的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新探索
作    者
鄭杭生出版社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3月
定    價
75 元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300094861

社會互構論內容簡介

“社會互構論”是在以前提出的“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等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所奠定的基礎上,將世界眼光和本土特質相結合,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的結果。這一理論以現代性之全球化與本土社會轉型為背景性視閾,以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為研究主題,通過對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係問題的具體研究,探討了我國社會轉型加速期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關係結構和組織模式的轉換與變遷,揭示和闡述了這一總體過程和重大現象的本質。這項成果對我國社會學理論建構具有開創性和里程碑意義。

社會互構論作者簡介

鄭杭生,生於浙江杭州。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社會學系第一任主任、副校長,中國社會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政治學社會學民族學評審組成員和召集人。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社會學評審組組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等。2004年開始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社會學教材編寫組首席專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等項目多項,出版專著及國家級教材數十部,發表學術論文約300篇。着重研究理論社會學及其應用,迄今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有:社會運行論、社會轉型論、學科本土論、社會互構論等。1991年10月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證書。2008年發佈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影響力報告(2000-2004)》,在社會學論文被引用最多的作者中位居第三。入選“2007(首屆)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505名學者名單。2009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50名之一。
楊敏,社會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1982年畢業於貴州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9年3月和2004年7月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專業,獲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7月進入中央財經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兼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市社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理事等。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0餘篇;出版專著、合作或主編著作及教材等10餘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社會學重點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主持或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

社會互構論圖書目錄

第一章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在社會學理論中的地位/1
第一節 個人與社會關係演變的歷史考察/2
第二節 現代社會的個人與社會關係多視角分析——權益自主與權力規範/21
第二章 從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看社會學理論體系/37
第一節 個人和社會的關係與社會學理論體系/38
第二節 社會學理論的範域:拓移與創新/52
第三節 社會學研究對象:恆久不移/72
第四節 當代中國社會學理論:探索與推進/83
第三章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社會學元問題和基本問題/96
第一節 社會學的元問題/97
第二節 社會學的基本問題/113
第三節 個人與社會的關係:社會學方法中的元理論折射/119
第四節 個人和社會的關係與中國特色社會學方法論的探索/144
第四章 新型現代性與社會互構論/153
第一節 西方舊式現代性與社會學的困境/154
第二節 舊式現代性與西方社會學的兩大譜系/169
第三節 新型現代性與社會學的新時代/173
第四節 當代社會學的重建與社會互構論/179
第五章 “個人”與“個人化”/204
第一節 社會學“個人”:意涵與類型/205
第二節 “個人化”與個人化類型/224
第三節 社會生活情境中的個人化/239
第六章 個人分化與類型/250
第一節 個人分化/251
第二節 個人分化的條件與機制/263
第三節 個人分化的類別化/280
第七章 個人叢化/290
第一節 個人叢化:概述/29l
第二節 個人叢化的轉型/304
第三節 關於社會轉型期個人叢化的構建與調控/316
第八章 現代性過程“個人”的創生與集體化——行走在自我創新前夜的“個人”/326
第一節 個人及個人間關係的“現代性”/327
第二節 創生於“集體化社會”的“個人”/329
第三節 “大寫的歷史”與“大寫的理性”:新興科學與“集體化個人”/334
第四節 社會學對“集體化個人”的強催化/337
結語/342
第九章 個人的當代形貌:社會化理論的世紀挑戰——人的主體性的新發展與以人為本的時代源泉/343
第一節 社會學理論的基石及其世紀挑戰/344
第二節 個人主體性的當代發展與社會化理論的再次奠基/351
第三節 個人的當代發展與社會化理論的擴展和修正/357
結語/362
第十章 “社會”(上)——理論預設與模型/364
第一節 關於“社會”的理論框架/365
第二節 “社會”的理論視野與解釋模型/372
第三節 社會互構論的社會觀/395
第十一章 “社會”(下)——絕地眺望與社會互構/403
第一節 自然社會時期/404
第二節 人為社會及其轉變/412
第三節 新型人為社會時期的到來/420
第十二章 社會與國家的互構/433
第一節 社會與國家/434
第二節 社會與國家的互構/444
第三節 關於社會與國家互構機制的思考/451
第四節 轉型加速期社會與國家的互構/465
第十三章 國家與利益羣體的互構/469
第一節 論題的背景:當代社會的結構性變動/469
第二節 國家與社會利益羣體的互構/488
第三節 國家與社會利益羣體的互構機制/507
第十四章 社會互構論:理念與邏輯/519
第一節 社會互構論的視野:維度與體悟/520
第二節 社會互構概念與類型/525
第三節 社會互構論的理論邏輯/531
第四節 社會互構論與相關理論的邏輯界分/540
第五節 從主體間性到個人間性:“社會互構”的確立/554
結束語/563
參考文獻/565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