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磐陀石

鎖定
磐陀石,是位於浙江省普陀山的巨石。巨石在山頂平台上,看似搖搖欲墜,實則穩如磐石,故名“磐陀石”。相傳,這裏就是觀音大士的説法之處。
中文名
磐陀石
地理位置
普陀山梅嶺峯
歷史傳説
觀音大士的説法處
面    積
15 m²
刻    字
金地藏第一修行處
隸屬區域
浙江省舟山市

目錄

磐陀石簡介

磐陀石
磐陀石(10張)
磐陀石位於九子寺西北角200米處谷口巖,有一塊約15平方米由南向北平斜的岩石,上有臀印,相傳是金地藏入九華曾在此岩石上打坐禪修時留下的聖蹟。後人稱此“打坐石”為“磐陀石”。今石壁上有“金地藏第一修行處”摩崖石刻。谷口山泉分東西兩股支流繞過磐陀石,呈“二龍吐水”之勢,漫瀉而下,形成壯觀的“水簾洞”。洞口面向東北,洞內清泉潺潺,奇石磊磊,洞廳可容納十餘人,境極清幽。”穴石作户牖,垂泉當門簾,相傳金地藏曾在此洞棲居誦經,故名“地藏洞”,至今常有僧人在洞中“打坐”禪修。

磐陀石題刻

磐陀石 磐陀石
磐陀石險如滾卵,頂端卻安穩如磐,可容30人在上游玩嬉戲。石上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到石頂。石上有明萬曆年間抗倭將軍侯繼高題寫的“磐陀石”三個筆力遒健、勢如飛天的大字,最令人驚奇的是“”字上多了一點,據説侯將軍題字時,大石左右擺動,搖搖欲墜,於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點,磐陀石便穩穩當當地固定住了。此外還有“金剛寶石”、“靈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説法處”等題刻。傍晚時分登頂遊覽,環眺山海,還可欣賞“磐陀夕照”的壯麗景觀。 磐陀石還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故事,據説《西遊記》的西天便在此處,《紅樓夢》中“通靈寶玉”又和這裏的“金剛寶石”形意酷似。古時更有不少朝山的婦女登此石時,拿着自帶的金屬錢板在石上磨光,帶回家去佩掛在兒孫身上,藉以“壯膽”、“祛災”。

磐陀石歷史傳説

磐陀石掠影
磐陀石掠影(20張)
相傳這裏就是觀音大士的説法處。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石一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餘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石2.7米,寬近7米,上寬下窄,呈菱形,曰“陀”。
磐陀石 磐陀石
上下石銜接處間隙如線,似連似斷,好像上石懸空掛在下石之上。“疑天外飛來,似神手擱置”是對磐陀石最相當的描繪。
相傳曾有人牽線割過兩石交接之處,由此證明二石並未相接,但今人有嘗試者卻都沒有成功過。(一説為每逢大年初一的零時,上石就會漂浮而起,用一根很細的絲線便可以橫割而過。)
磐陀石險如滾卵,頂端卻安穩如磐,可容30人在上游玩嬉戲。石上鑿有石階,可緣梯而上到石頂。
磐陀石
磐陀石(5張)
石上有明萬曆年間抗倭將軍侯繼高題寫的“磐陀石”三個筆力遒健、勢如飛天的大字,最令人驚奇的是“石”字上多了一點,據説侯將軍題字時,大石左右擺動,搖搖欲墜,於是他在石字上加了一點,磐陀石便穩穩當當地固定住了。當然,這只是個傳説,仔細觀察可知“磐”字的舟字實際上是少了“舟”字的鈎,並不是第二點。這是因為在“磐陀石”這三個字作為一件書法作品,“磐”字筆畫太多,鈎筆作為不重要的筆畫就被省略掉以其視覺效果更好;而磐陀石的“石”字,這所以多一筆,其目的與“磐”字少一筆是一樣的,石字筆畫較少,為了使整幅字看起來相對平衡,在石字不重要的空白位置作一點睛之筆,書法藝術中叫作“補白”。
此外還有“金剛寶石”、“靈通”、“天下第一石”、“大士説法處”等題刻。傍晚時分登頂遊覽,環眺山海,還可欣賞“磐陀夕照”的壯麗景觀。
磐陀石還有不少典故和有趣的故事,據説《西遊記》的西天便在此處,《紅樓夢》中“通靈寶玉”又和這裏的“金剛寶石”形意酷似。
人文信息
人文信息(7張)
古時更有不少朝山的婦女登此石時,拿着自帶的金屬錢板在石上磨光,帶回家去佩掛在兒孫身上,藉以“壯膽”、“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