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石(拼音:shí、d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甲骨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石磬,用石製品表示石。本義即為岩石,後延伸至用石針治病。 [2] 
石是漢字部首之一,以“石”作意符的字大多與堅硬的物體有關,如:磚、礦、碉、碑、硯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拼    音
shí,dàn
部    首
五    筆
DGTG
倉    頡
MR
鄭    碼
GA
筆    順
橫,撇,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216) [1] 
平水韻
入聲·十一陌 [4] 
注    音
ㄕˊ,ㄉㄢˋ
總筆畫
5
四角碼
10602
統一碼
基本區 U+77F3
字形結構
獨體字

文字溯源

漢字演變流程圖 漢字演變流程圖
“(廠)”與“石”本為一字之分化,參見前“廠”字條。 “(廠)”為象形字,像山石形。後來加裝飾偏旁“口”字,便成為“石”。戰國文字則在“廠”的上下添加飾筆,成為、等形,這種加飾筆的字形在漢代碑刻中還有所保留,古代字書中也還收有這種加飾筆的隸定字形,如《集韻》石字古文作“𥐘”。秦代以後,石所從的“口”字變成,作圓廓形,以至於《説文》以為該構件像石形。
石字本義為岩石。《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特指石磬。《書·堯典》:“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孔傳:“石,磬也。”亦特指古人用以治病的石針。《戰國策·秦策二》:“扁鵲怒而投其石。”高誘注:“石,砭,所以砭彈人臃腫也。”又引申為用石針治病。《素問·腹中論》:“灸之則瘖,石之則狂。”林億注:“石,謂以石針開破之。” [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í
名詞
構成地殼的礦物硬塊

《詩·小雅·漸漸之石》:“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石頭
指隕石
meteorite
《明史·五行志一》:“修武黑氣入地,化為石,狀如羊首。
隕石
指磨刀石
knife stone
《國語·晉語八》:“天子之室,斫其椽而礱之,加密石焉。”
磨刀石
樂器名。指石磬,古代八音之一
stone chime
《書·舜典》:“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石磬
指碑碣
stele
《墨子·兼愛下》:“鏤於金石,琢於盤盂。”
石像
指礦物類藥物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美疢不如惡石。夫石猶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

指道教用礦石煉的所謂長生的藥

太平廣記》卷二四七引隋侯白《啓顏錄·魏市人》:“後魏孝文帝時,諸王及貴臣多服石藥……非富貴者亦云服石發熱,時人多嫌其詐作富貴體。”

指砭石。古時治病用的石針
stone needle
《戰國策·秦策二》:“扁鵲怒而投其石。”
結石的省稱
lithiasis

肝石,腎結石
古地名

《史記·貨殖列傳》:“北賈種代。種代,石北也。”

古西域國名

《新唐書·西域傳下·康》:“石,或曰柘支,曰柘折,曰赭時,漢大宛北鄙也。”

動詞
針砭,用石針治病
an ancient form of acupuncture
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膊而磔之。”

磨平
grinding


投擲
throw


形容詞
堅固;堅硬
hard
《史記·蘇秦列傳》:“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
石心,石交
形容聲音重濁、不響亮
voice heavy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通“碩”。大
big
《漢書·匈奴傳》:“時奇譎之士、石畫之臣甚眾。”

dàn
量詞
計算容量的單位,十鬥為一石

《史記·伍子胥列傳》:“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

計算重量的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漢書·貨殖傳》:“素木鐵器若卮茜千石。”

官俸的計量單位

《商君書·境內》:“千石之令,短兵百人。”
計算弓弩強度的單位

荀子·議兵》:“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

方言,計算農田畝分的單位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六:“在王家村,有兩石田,一個瓦屋,還有一座茶子山。”

(參考資料: [5-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九】【石部】 常只切(shí)
山石也。在廠之下;口,象形。凡石之屬皆從石。常只切。 [7] 

説文解字注

山石也。
或借為碩大字。或借為䄷字。䄷、百二十斤也。
在廠之下。囗象形。
常只切。古音在五部。
凡石之屬皆從石。 [8] 

廣韻

常隻切,入昔常 ‖ 石聲鐸部
《釋名》曰:“山體為石。”亦州名,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又姓,《左傳》有衞大夫石碏。又漢複姓,二氏。孔子弟子有石作蜀。何氏《姓苑》有石牛氏。常隻切。七。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石·康熙筆畫:5·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正韻》常只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説卦傳》:艮為山,為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為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説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注: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注: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注: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於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鬥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為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鬥泥。
又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為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注: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曆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葉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葉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葉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殼,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9]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7]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8]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寫法】
  1. 首筆橫筆在上半格中部,略寬。
  2. 撇筆較長,起筆於豎中線。
  3. “口”與長撇中部相接,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𠃍”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下橫與撇尖持平。 [12] 
【注意】
  1. 書寫時,注意第二筆“丿”不要超過第一筆“一”,以免被誤認為“右”字。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ăk
先秦
王力系統
ʑ
ia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ia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jiak
兩漢
西漢


兩漢
東漢




jiak


jia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陌麥昔錫

jiek
北魏後期北齊
陌麥昔錫

jiek
齊梁陳北周隋
陌麥昔錫

jie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i̯ɛk
擬音/王力系統

ʑ
ǐɛk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ɛk
擬音/周法高系統

iæk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äk

音韻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母
聲母
聲類
四呼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常只切
ʑjɛk
集韻

入聲

船/常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常只切
ʥiæk
韻略


入聲





常只切

增韻


入聲





常只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平聲
齊微



全清

ʂi
中州正韻


入聲作平聲
齊微





繩知切

洪武正韻

入聲



全濁
裳只切
ʒiə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七英影應益







參考資料: [10]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0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遼寧人民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833
  • 3.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4.    平水韻 十一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04-04]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四川出版集團,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年4月:2585頁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0581頁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282頁
  • 8.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02:1792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86
  • 10.    石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04-05]
  • 11.    石-廣韻  .復旦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1-07-28]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第2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第312頁
  • 13.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一室編.五年級小學課本語文 第1冊 教學參考書 試用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2:第3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