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硝化抑制劑

鎖定
硝化抑制劑,是指—類能夠抑制銨態氮轉化為硝態氮(NCT)的生物轉化過程的化學物質。硝化抑制劑通過減少硝態氮在土壤中的生成和累積,從而減少氮肥以硝態氮形式的損失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部分研究結果表明,硝化抑制劑雖有利於減少氮素淋溶損失和温室氣體氮氧化物)的排放,一定條件下對提高肥效有積極作用。但因硝化抑制劑在工藝、成本和自身對環境的影響等因素而未能廣泛應用。有必要尋找一些抑制硝化效果好而又不污染環境的硝化抑制劑。 [1] 
中文名
硝化抑制劑
外文名
nitrification inhibitor
別    名
氮肥增效劑/伴隆
;類型
添加劑
化學物質簡介
它們能夠選擇性地抑制土壤中硝化細菌的活動,從而阻緩土壤中銨態氮轉化為硝態氮反應速度銨態氮可被土壤膠體吸着而不易流失,但是在土壤透氣條件下,銨態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轉化為硝態氮,該過程稱硝化。反應的速度取決於土壤濕度和温度。低於10°C時,硝化反應速度很慢;20°C以上時,反應速度很快。除水稻等某些作物在灌水條件下能夠直接吸收銨態氮外,多數作物吸收硝態氮。但硝態氮在土壤中容易流失,合理使用硝化抑制劑以控制硝化反應速度,能夠減少氮素的損失,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通常硝化抑制劑要與氮肥混勻後再施用。
硝化抑制劑除有減少氮肥損失、提高氮肥利用率而增加產量的作用外,還可降低農作物中亞硝酸鹽含量,提高農作物品質,減少施肥量過高時對土壤、地下水和環境的污染。
但在某些情況下,硝化抑制劑對作物的增產效果不夠穩定。
硝化抑制劑目前主流工業化的主要有三種:CP、DCD、DMPP。一、2-氯-6-(三氯甲基)吡啶(又稱氮吡啶),代號為(CP),二、雙氰胺(代號:DCD);三、3,4-二甲基吡唑磷酸鹽(代號:DMPP)。除此三種主流硝化硝化抑制劑外還有脒基硫脲(ASU)、2-甲基-4,6-雙(三氯甲苯)均三嗪(MDCT)、2-磺胺噻唑(ST)等。
例:硝化抑制劑
含量 %≥ 99.5
水分 %≤ 0.30
灰分 %≤ 0.05
熔點°C 209-212
含鈣量 (ppm)≤ 350
性狀 白色晶體相對密度1.40,熔點202-212°C,溶於水和乙醇,微溶於乙醚和苯。乾燥時性能穩定,不可燃。
用途 添加到化肥中作為硝化抑制劑使用。
常用的硝化抑制劑有:
商品名為N-Serve,N-Ctrl的硝化抑制劑,是2-氯-6-(三氯甲基)吡啶,施入土壤的最低濃度為0.5~10ppm時,有效時間為6周;
疊氮化鉀(含2%~6%的硝酸鉀)可溶於無水氨中施用;
③日本商品名為AM的硝化抑制劑是2-氨基-4-氯-9-甲基吡啶。在日本,施用複合肥料時,還使用其他一些硝化抑制劑,如磺胺噻唑、雙氰胺、硫脲-N-2,5-二氯苯丁二酰胺、4-氨基-1,2,3-三唑鹽酸鹽、脒基硫脲等。
參考資料
  • 1.    周健民.土壤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