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蜂糖

鎖定
石蜂糖古稱石蜜,源於中國漢代,正宗配方為甘蔗榨汁混合蜂蜜、菊花、羅漢果,經十八道古法技術熬製成蜂窩狀的調味糖。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時將石蜜傳至馬來西亞,經馬來本土化後改名“石蜂糖”。20世紀傳回中國,由中國糖鄉“雲南”選用當地優質原材料、優化熬糖工藝迭代升級成為現今的正宗石蜂糖。 [4] 
中文名
石蜂糖
外文名
Honey Rock Sugar
主要原料
蜂蜜、菊花、羅漢果
分    類
糖製品

石蜂糖石蜂糖簡介

石蜂糖古稱“石蜜”,源於中國漢代
石蜂糖源於中國,古稱石蜜,漢代《本草經木》早有記載“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 [1] 
三國時期曹丕孫權的來往中,就曾經贈送吳王“石蜜五斛”,和文馬、白鼲子裘等並列。同一時期在蜀地(今雲貴川一帶),當地烹飪菜餚時味道寡淡,“故蜀人作食,喜着石蜜,以助味也”。
晉朝《南中八郡志》説明了石蜜是由甘蔗榨汁熬製而成:“交阯有甘蔗,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斷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數時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 [2] 
唐代《新修本草》更是詳細的描繪了石蜜的外型:“石蜜出益州,榨甘蔗汁煎作,可作餅塊,黃白色。蜀地、西戎、江東並有。” [3] 
綜上所述,石蜜起源於漢代,發展到唐代時已盛產於益州(今雲南),經雲南百年沉澱後發展為:甘蔗榨汁後熬煮凝結成的黃白色餅塊,就是現代石蜂糖的基本形態,並作為雲南特產傳播至全國以及世界各地。 [4] 
石蜂糖是燕窩調味食糖
燕窩中核心的物質“燕窩酸”是一種蛋白質,用黃冰糖、白砂糖等常見的酸性食糖調味,都會導致珍貴的燕窩酸流失。
石蜂糖的PH值為7.0~7.5屬於弱鹼性食糖,是不會破壞“燕窩酸”的調味糖,能有效保護燕窩全面營養,所以石蜂糖被譽為“燕窩伴侶”。
石蜂糖含有蜂蜜、羅漢果、菊花,能消除燕窩腥味提升口感,讓燕窩吃起來更加清甜,同時這些配料輔助提升燕窩的營養。

石蜂糖古法工藝

雲南作為石蜂糖的發源地,雲南糖匠秉承古法制糖理念,吸取外國石蜂糖的精華,締造出“十八道古法熬製技術”:砍蔗、採蜜、榨汁、開泡、撇泡、擠泡、沉降、蒸發、趕水、煮糖、濾蜜、添料、搖瓢、發酵、釀鹼、制孔、烘乾、切塊、成型。整個生產純物理方法熬製,甘蔗經過小火慢熬,到糖體快結晶的前半小時,加入蜂蜜、菊花、羅漢果三大配料,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材料的營養成分,其清潤效果也更加顯著。

石蜂糖優劣鑑別

看配料
正宗的石蜂糖含有菊花、蜂蜜、羅漢果,採用古法熬製而成。
看成分表
正宗石蜂糖成分表檢測有蛋白質,鈉離子等營養成分。
相反,勾兑糖成本低廉,檢測不出任何營養。

石蜂糖食用方法

1.沖泡咖啡、花草茶、牛奶、果汁等飲料:一杯250ml左右的咖啡、飲料,可搭配10~15g石蜂糖調味。
2.燉煮燕窩:適用於燕窩、雪蛤、魚膠、蟲草等所有高級燉品。
石蜂糖
石蜂糖(2張)
3.燉煮甜羹:適用於桃膠、雪燕、皂角米、銀耳、龜苓膏等燉煮甜羹調味。
4.煮粥:適用於八寶粥等甜味粥調味。
5.製作糕點、餅乾、蛋糕、水果派燈甜品:加入石蜂糖粉末代替白砂糖,能加速美拉德反應,加深糕點的色澤和得到特殊的香味。
6.餐飲調味:如糖醋排骨、涼拌黃瓜、醃製蜜餞、甜粥米糊、製作果凍、冰淇淋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