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磊

(寧德市烈士)

鎖定
石磊(1892~1951 年)原名車坡,字笑凡。石後鄉石厝村人。1903年石磊隨父在莆田焦羣小學就讀,1910 年進福州青年會中學就讀,1916年遠疲重洋在美國愛烏州大學等校就讀,1921年學成回國,應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薈之聘,為校教授。1924年後又相繼就聘於北京民國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教授。在授課時,石磊常把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介紹給學生,並利用課餘時間創辦華歐通訊社,編髮富有新潮氣息的稿件,深受學生的歡迎。1926年後石磊改行從政,先後出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秘書,福建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第二屆國民參議員,福建省財政廳廳長,福建省政府委員等職。解放後,石磊於1951年4月2日被錯殺於石後村邊。1983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經過複查予以徹底平反,宣佈無罪。 [2] 
本    名
石磊
別    名
車坡
笑凡
出生地
石後鄉石厝村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原    名
東坡

石磊人物生平

石磊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家庭。他自幼聰明過人,好學上進,雖家境窮,然胸懷大志,在其幼小的心靈上早就樹立了為振興中華出一份力的決心。1903年 隨父到莆田入進羣小學七年,1910年入福州基督教青年會中學五年,時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烈火席捲全國,福州教會學校的愛國民主運動風起雲湧,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石磊先生以參加福州“學生聯合會”的名義加入同盟會,積極投入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當他在福州青年會中學畢業後,不顧生活上的艱難困苦,於1918年籌藉資金,遠渡重洋,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靠勤工儉學來求學和生活。他利用課餘時間和星期天節假日時間堅持去打工(幹臨時活) ,以所得酬金支付學膳費,一面又格外刻苦讀書。如此五年一貫到底而完成學業。雖然這種勤工儉學是很艱苦的,然而他既不為生活艱苦而折腰低頭,也不甘在學習上落後於別人。有志者事竟成,最後他獲得了優異成績,成為名列前茅的優等生。又由於他才華出眾和眾望所歸,遂被推舉為學生會會長。學習畢業後榮獲經。

石磊坎坷的政治生涯

1922年石磊先生學成畢業回國,天津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首聘石磊先生為該校的教授。後來,北京民國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高等學府亦相繼聘請任他為教授。石磊先生除了潛心教育事業外,還利用業餘時間創辦了《華歐通訊社》,主要編髮立論嚴正並富有新潮氣息的稿件,學生看後十分欽敬。當時很多人擁護他出任教務長,但石磊先生謙讓,表示不願任此職。國民黨財政部部長宋子文獲悉石磊先生不願當教務長時,就委任石磊先生為福建省鹽運使(相當於廳級)。可是因為當時福建省當局視鹽運使一職為肥缺,排除異己充任。宋子文知道此事後,又改委石磊先生任湖北鄂岸榷運局副局長。石磊先生精於經濟,一到任就興利除弊,清廉從政,風氣一新。由於政績突出,後來又調到財政部鹽政改革委員會主持鹽務改革事宜。不久,石磊先生又為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賞識,被任命為中央審計部審計。石磊先生到了新崗位,除了嚴格審核機關財務和增加國庫收入外,還積極籌辦審計學院,以大量培養中國審計人才為目的。他此舉深得.上司讚許,並應召赴江西廬山謁見蔣介石,向其報告籌辦的經過,不料卻遭到一些妒賢嫉能的學閥阻撓、排擠。此事遇到一些責難,但由於石磊先生豁達胸懷的努力,最後終於辦成了審計學院,為培養審計人才做出了貢獻。

石磊抗日救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身為國民參政員的石磊先生力主聯合抗日。1938年 7月,他曾經與宋慶齡、郭沫若、陳嘉庚等三位名流聯袂取道桂林赴武漢參加會議。當時有《救亡日報》社社長夏衍先生就抗日問題前來採訪他們四人。石磊先生當年的卓識遠見與三位名流的高瞻遠矚見解同天刊登在《救亡日報》一版首要位置;此後,石磊先生還曾經與校友周恩來、鄧穎超以及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同參議席,共同商議抗日救國以及統一戰線等國家大事,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周恩來、鄧穎超等人曾一再約石磊先生待革命勝利後再聚會。石磊先生一心愛國,他在參與歷屆國民參政會(從第二屆開始連任)中,大力主張進行民主改革和提倡社會進步,極力提倡廉政建設、發展生產、振興教育等要務(有當時的提案為證)。石磊先生一向愛護革命青年,據有關史料記載,他曾經先後掩護、營救過革命者及進步人士四十四人。早在三十年代初,石磊先生曾在上海營救掩護過中共地下黨員廖華脱險(廖為閩籍人,解放初期任福建省教育廳廳長)。由於石磊先生樂於關心眾事,善於拯弱扶危,並融愛國愛鄉愛民於一心,在家鄉有口皆碑。

石磊多年錯案終平反

抗日戰爭勝利後,石磊先生曾任福建省政府委員兼任省財政廳廳長、省黨部監察委員等職。1949年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渡江南下,形勢如破竹的革命洪流,使蔣家王朝面臨土崩瓦解之災。福州解放前夕,石磊先生迴避了朱紹良(當時國民黨閩省省長)赴台灣之邀請,志願留大陸為新中國效勞,亦想到北京晉見周恩來總理等人。孰料在“鎮反”運動中搞錯了,蒙冤致死。當福建省委張鼎丞等獲悉石磊先生之事後馬上急電阻止時,僅相差數小時而援救不及矣(據説宋慶齡及其他領導人當時也有電報)與石磊先生相知人中有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人在為之嘆息。至1983年5 月30日始得昭雪。福建省委第一書記項南和胡宏、伍洪祥、袁改等省委領導及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謝筱酒同志,親切接見了石磊先生之女兒玎青、兒子化宇及女婿丁日初、兒媳吳維容等同志,公開宣佈為愛國民主人士石磊先生徹底平反,恢復名譽,並向石磊親屬表示慰問。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寧德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寧德文史資料 第5輯[M]. 政協福建省寧德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 1991:14-20.
  • 2.    寧德市教育局編:寧德市教育志,福州市鼓樓印刷精裝廠印刷,1996年9月第一次印刷: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