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後鄉

鎖定
石後鄉,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地處蕉城區中南部,東接七都鎮 金涵畲族鄉,西南靠洋中鎮,北連九都鎮,鄉人民政府距蕉城區14.2千米, [2]  區域總面積59.1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石後鄉户籍人口為11171人。 [3] 
古時,大部屬青田鄉二十三都,部分屬二十二都、六都;1984年10月,撤銷石後公社,成立石後鄉。 [2]  截至2020年6月,石後鄉轄14個行政村, [4]  鄉人民政府駐石厝村。 [2] 
截至2019年末,石後鄉有工業企業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3] 
中文名
石後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
地理位置
蕉城區中南部
面    積
59.1 km² [3] 
下轄地區
14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石厝村
電話區號
0593
郵政區碼
3521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閩J
人    口
11171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3] 

石後鄉歷史沿革

古時,大部屬青田鄉二十三都,部分屬二十二都、六都。
1949年,屬洋中鄉。
1958年8月,設石後公社。
1961年8月,改設石後區。
1966年7月,複稱石後公社。
1984年10月,撤銷石後公社,成立石後鄉。 [2] 

石後鄉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石厝、芹後、光榮、當洋、大嶺、小嶺、定洋、上竹洋、小深、下竹洋、大墓前、三望、林下洋、陳坂14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45個村民小組。有118個自然村(其中已基本無人居住的自然村有43個)。 [2] 
截至2020年6月,石後鄉轄14個行政村:陳坂村、大嶺村、當洋村、定洋村、光榮村、林下洋村、大墓前村、芹後村、三望村、上竹洋村、石厝村、下竹洋村、小際村、小嶺村, [4]  鄉人民政府駐石厝村。 [2] 

石後鄉地理環境

石後鄉位置境域

石後鄉地處蕉城區中南部,東接七都鎮 金涵畲族鄉,西南靠洋中鎮,北連九都鎮,鄉人民政府距蕉城區14.2千米, [2]  區域總面積59.1平方千米。 [3] 

石後鄉地形地貌

石後鄉屬山地、丘陵區,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境內有石磨岡山、大崗山、石牛山、三峯山、桐峯頂山及與洋中交界的石虎頭山等山峯20餘座,境內最高峯為上竹洋村附近的石磨岡山海拔935米。 [2] 

石後鄉氣候

石後鄉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山地影響,垂直氣候明顯,年均降水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5.8℃。 [2] 

石後鄉水文

石後鄉境內主要河流有大澤溪,為七都溪中游段。芹坂頭溪,源於桐峯頂山西南麓,溪水向西,經石厝納新橋頭溪、又經芹坂頭、陳坂,於洋中陳洋村匯入大澤溪。彭溪,源自石磨岡山南麓,經竹洋、墓前,向東北入七都小溪村,長約8千米,注入七都溪。裏佔溪,源自安仁寺後山,向南注入金涵水庫。嶺尼溪,源自洋中起頭峯東坡,流經小嶺村,納小嶺溪,向東注入金涵水庫。定洋溪,源自三峯山北,經定洋、大坪,向西北在洋中上坎村注入溪源。 [2] 

石後鄉自然災害

石後鄉山體切割度大,易發生地質災害和小流域洪水。由颱風、暴雨等造成的氣象災害和由氣象因素引起的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 [2] 

石後鄉自然資源

石後鄉境內分佈着野生紅豆杉、水松、羅漢松等國家保護植物和野豬、羚羊、金錢豹、麂、穿山甲等國家保護野生動物。 [2] 
2011年末,石後鄉有耕地面積1.68萬畝,其中水田1.23萬畝,旱地0.45萬畝,人均耕地1.31畝。林地38.267平方千米。 [2] 

石後鄉人口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轄區户籍人口1.14萬人,其中常住人口0.25萬人。總人口中男性0.61萬人,佔53.4%;女性0.53萬人,佔46.6%;少數民族人口畲族36人。 [2] 
截至2017年末,石後鄉常住人口為9093人。 [1] 
截至2019年末,石後鄉户籍人口為11171人。 [3] 

石後鄉經濟

石後鄉綜述

2011年,石後鄉財政撥款(含本級安排和上級專項)收入628.42萬元,比上年增長80%。 [2] 
截至2019年末,石後鄉有工業企業1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3] 

石後鄉農業

2011年,石後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經濟作物有茶葉、柑橘香菇、蘑菇、反季節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雞、鵯等為主。2011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2.667平方千米,糧食產量0.35萬噸,全年生豬飼養量1.38萬頭,年末存欄數0.84萬頭。農業總產值4801萬元。畜牧業總產值0.2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3.8%。 [2] 

石後鄉工業

2011年,石後鄉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89萬元。 [2] 

石後鄉商貿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 [2] 

石後鄉社會事業

石後鄉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有小學6所,在校生380人,專任教師75人;中學1所,在校生420人,專任教師75人。 [2] 

石後鄉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4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 [2]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點1個,青少年活動體育場所1個。 [2] 

石後鄉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有各級衞生所站14個,其中中心生所1所,從醫人員28人。 [2] 

石後鄉社會保障

2011年,石後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户,人數27人,支出29100元,月人均89.8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4户,人數375人,支出257844元,月人均6.32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9人,支出117480元;農村醫療救助29人次,共支出6.69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4750人,緊急轉移安置101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100畝,直接經濟損失749萬元,救災支出2.3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2人,撫卹事業費支出共15萬元。 [2] 

石後鄉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石後鄉有郵政網點1個,郵路2條,投遞線路單程總長度54千米,鄉村通郵率達到86%。電信企業家,服務網點1個。 [2] 
  • 能源
石後鄉境內有大澤溪水電站、大港水電站。2011年,大澤溪水電站、大港水電站發電量分別為6354萬千瓦時、5113萬千瓦時。 [2] 

石後鄉交通運輸

石後鄉境內省道寧古公路橫跨全境,長13千米,村級水泥路硬化35.5千米,是蕉城區最早實現村村通水泥路的鄉鎮。 [2] 

石後鄉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石後鄉因取境內石厝村和後壟村首字得名。 [2] 

石後鄉風景名勝

石後鄉境內名勝古蹟有安仁寺,建於唐大中元年(874年);瑞林寺,建於後梁龍德年間(921~923年);太后亭,建於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還有明洪武年間文殊書院、清朝鼎峯學堂遺址等。鄉駐地周圍有鑑水清暉、文峯聳筆等天然景觀。 [2] 

石後鄉地方特產

石後鄉境內土特產品有香菇、蘑菇、冬筍、翠冠梨子等。 [2]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36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1795-1796.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41.
  • 4.    石後鄉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