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碼港

鎖定
石碼港(Shima Port),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港口,位於漳州市九龍江下游三角洲河口南岸,為國家二類開放口岸,是古月港停泊點之一、九龍江內河水運中心,是漳州進出物資的集散地和轉運點 [1-2] 
石碼原名石豁”,原屬海濱,唐宋以後漸成村落,為龍溪縣十一都地。元代,石碼置渡口;清同治四年(1865年),石碼設立海關;1985年,石碼擴建動工,1986年3月,石碼港擴建竣工,同年,石碼港闢為外運碼頭 [2]  ;1994年11月3日,漳州港務局成立,石碼港歸屬漳州港務局管理;2006年,漳州港石碼港區併入廈門港 [3]  ;2021年2月,福建港口集團組建漳州港務集團,石碼港歸屬漳州港務集團管理 [9] 
截至2020年4月,石碼港擁有擁有泊位19個(其中客運1個),設計通過能力332萬噸/年 [4]  ;1989年,石碼港貨物吞吐量22.35萬噸,旅客24.58萬人次 [2]  ;2019年1月至6月,石碼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325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9% [5] 
中文名
石碼港
外文名
Shima Port
港口代碼
35000500(JT/T 24-2015);CNZSM(GB/T7407-2015)
所屬地區
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主營貨類
煤炭、水泥、礦建材料、金屬礦石、鋼鐵等
旅客吞吐量
24.58 萬人次(1989年)
貨物吞吐量
22.35萬噸(1989年)
運營機構
漳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

石碼港建設歷程

唐宋以後,石碼漸成村落,為龍溪縣十一都地 [2] 
石碼港古代範圍 石碼港古代範圍
元代,石碼置渡口 [2] 
明宣德間(1426--1435年),石碼改稱錦江 [2] 
明弘治元年(1488年),石碼始闢集市,設錦江水埠,其後,“都人以當地海潮上下激湍,江岸屢有崩潰,乃沿江壘石,築十二壩以障之”,因名石碼 [2] 
明嘉靖五年(1526年),劃龍溪十一都地建石碼鎮 [2] 
明萬曆二年(1574年),移羅錦埠併入石碼,擴建市鎮區域 [2]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石碼填築下碼河灘,建大宮廟及碼頭,帆船多集散宮前,碼頭範圍擴大 [2] 
清乾隆八年(1743年),置石碼廳並轄龍、澄、靖、泰等4縣江海防務 [2] 
清同治四年(1865年),石碼設立海關,為漳州重要港口之一 [2] 
民國11年至19年(1922--1930年),拆石碼、三叉河舊城垣,建大碼頭,砌錦江道駁岸,置碼頭10餘座,港口初具規模。碼頭岸線自新洲尾一龍海橋,長2100米,計有祖宮碼、大宮前碼、中巷碼、客運碼、蝦米巷碼、大碼頭、餉館碼、錫安碼、西湖碼、銅鞍碼和鹽館碼11個客貨運碼頭 [2] 
1952年後,石碼港8個常用碼頭進行擴建改造 [2] 
1975年,石碼港舊碼頭左側增建石堤駁岸 [2] 
1979年,石碼港餉館碼頭建為平台式碼頭 [2] 
1982年,廈門海關在石碼港設點 [2] 
1984年,聘請上海同濟大學指導測設,修訂石碼港錦江道擴建規劃 [2] 
1985年,石碼港擴建動工 [2] 
1986年,石碼港闢為外運碼頭;3月,石碼港擴建竣工 [2] 
1987年,將毗連的中巷碼頭併入石碼港 [2] 
1994年11月3日,漳州港務局成立,石碼港歸屬漳州港務局管理。
2006年,漳州港石碼港區併入廈門港 [3] 
2012年11月7日,石碼港3000噸級航道疏浚工程開工建設 [6] 
2019年7月25日,石碼港航服務中心揭牌成立,抓好港區生產安全、危貨管理、客運站運營等實際工作 [7] 
2020年8月,福建港口集團成立,整合福建所有港口。
2021年2月,福建港口集團整合福建漳州港口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組建漳州港務集團,石碼港碼頭歸屬漳州港務集團管理 [9] 

石碼港區位環境

石碼港位置境域

石碼港位置 石碼港位置
石碼港位於九龍江下游三角洲河口南岸漳州市龍海區石碼街道錦江道,是古月港停泊點之一、九龍江內河水運中心;附近港域開闊,港內有烏礁、滸茂諸洲,水路分北港、中港、南港,南港是石碼港口航道,上游西至福河,下游東至草尾,長8千米,寬410米,枯水期水深1至2米。港口碼頭泊位集中於錦江道,碼頭岸線長4600米,公路距漳州市區22千米,水路距廈門港19海里,距香港港306海里 [2] 

石碼港氣候條件

石碼港年平均氣温21℃,平均降水量1374.7毫米,平均風速2.8米/秒,強風向西北西,最大風速28米/秒,常風向東,頻率15%,夏天以南風,東南風為主,秋冬以東北風,東風為主 [2] 

石碼港水文特徵

石碼港一角 石碼港一角
石碼港水文受九龍江徑流和外海潮汐影響突出,九龍江徑流較強,年平均流量383.6立方米/秒,最大洪峯流量15540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23.05立方米/秒,平均年徑流量121.08億立方米,流域內來水來沙季節性變化顯著,洪水多集中於4至8月,來水量佔全年水量67%,來沙佔全年來沙量84%;枯水期多集中在12月至翌年2月,來水量佔全年的9%,來沙佔全年2%。含沙量年均0.238公斤/立方米,平均年輸沙量222..8萬噸,最大年輸沙量280.95萬噸,最小年輸沙量88.9萬噸 [2] 
石碼港錦江道改造 石碼港錦江道改造
石碼港潮汐,潮流性質為半日潮淺海港,潮流運動形式為往復流。據石碼潮位站1936年至1938年,1945年至1980年實測資料(以羅星塔零點起算),歷年最低潮位1.38米,實測最高潮位7.70米,實測最低潮位2.18米,平均半潮面4.51米,平均高潮位5.84米,平均低潮位3.18米,平均漲潮歷時3小時47分,平均落潮歷時8小時38分,漲潮流平均流速0.91米/秒,落潮流平均流速0.46米/秒;落潮歷時長於漲潮,落潮流速慢於漲潮,是港口航道沙灘發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歷史上石碼港口水位較深 [2] 

石碼港硬件設施

  • 客運碼頭
截至1993年10月,石碼港客運碼頭址在錦江道駁岸中側,利用舊駁船設浮動碼頭,置2座木質浮橋,長4米,寬5米,供旅客上下通行,碼頭前沿水深1.30至1.80米 [2] 
  • 泊位
石碼港航服務中心舉行揭牌 石碼港航服務中心舉行揭牌
截至1993年10月,石碼港箭道埕外運碼頭主體20X9米,為台式鋼筋混凝土結構,碼頭前沿水深1.9米,距前沿3米,水深2.00至2.7米,可靠泊400至500噸位貨輪;石碼港餉館碼頭為平台式碼頭,為糧食、煤炭專用碼頭,可供百噸貨輪停泊;石碼港鹽館碼頭左側為石堤駁岸,為鹽業專用碼頭,可供百噸位貨輪停泊;石碼港區客運和外運碼頭等岸道,寬20.5米,最寬達32.2米 [2] 
截至2020年4月,石碼港擁有泊位19個(其中客運1個),設計通過能力332萬噸/年 [4] 
  • 倉儲
截至1993年10月,石碼港設置貨物堆場3600平方米,倉庫面積2100平方米。石碼港箭道埕外運碼頭建有堆場2500平方米,專用倉庫200平方米 [2] 
  • 裝卸機械
截至1993年10月,石碼港8個常用碼頭設置起重吊機6台,起重能力1至3噸,流動起重吊車1台(5噸),日裝卸能力2500噸;石碼港箭道埕外運碼頭碼頭設有3噸起重吊機2台,可同時裝卸;石碼港餉館碼頭設起重吊機1台;鹽館碼頭左側為石堤駁岸設起重吊機1台 [2] 

石碼港運營情況

石碼港主營業務

石碼港港口主要經營煤炭、水泥、礦建材料、金屬礦石、鋼鐵等 [5] 

石碼港客貨運量

1985年,石碼港年貨物吞吐量23.72萬噸,旅客進出口22.34萬人次 [2] 
1986年,石碼港貨物吞吐量13.11萬噸,旅客11.43萬人次 [2] 
1987年,石碼港年貨物吞吐量21.14萬噸;1988年貨物吞吐量達28.00萬噸 [2] 
1989年,石碼港年貨物吞吐量22.35萬噸,旅客24.58萬人次 [2] 
2019年1月至6月,石碼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325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59%,同比增長57%;其中,煤炭完成13萬噸,同比增長2700%;水泥44萬噸,同比增長136%;礦建材料完成158萬噸,同比增長88%;金屬礦石完成14萬噸,同比增長35%;鋼鐵完成48萬噸,同比增長6%;糧食完成5.3萬噸 [5] 

石碼港交通配套

  • 公路
石碼港與西洋—港尾公路(福建省道208線)、瀋陽—海口高速公路形成陸域路網相通。
  • 鐵路
截至2017年9月,石碼港境內距離最近漳州站僅13千米;直接貫通石碼港的漳州港尾鐵路於2009年底動工,建成後將與龍廈鐵路廈深鐵路福廈高速鐵路、漳汕高速鐵路相連 [8] 

石碼港價值意義

自明清以來,石碼港一直是漳州地區重要港市,進出物資的集散地和轉運點,也是漳州華僑主要出入港口之一 [2]  。(《漳州交通志》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