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灣社區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下轄社區)

鎖定
羣山環繞的石灣社區隸屬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距沙子口街道辦事處駐地以西2.6公里,後倚鷓鴣山,東靠煙台山,西與中韓街道午山村隔山相鄰,黑尖山在村西南雄峙,東南與姜哥莊相毗鄰。該村現有村民620户,1618人。該村是曲氏家族的聚居地,還有姜、牟、羅等姓氏。
中文名
石灣社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沙子口街道
人口數量
1618人

石灣社區社區歷史

石灣社區村落形成

相傳曲氏始祖曲江於明朝永樂年間,從雲南大槐樹裏頭隨移民大潮千里迢迢來到即墨縣仁化鄉姜哥莊南頭居住,曲江的兒子曲萬長大後離開此地到石灣開拓發展。當時這裏綠蔭遍被、荊棘叢生、豺狼出沒、狐獾橫行,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與荒涼,但曲萬及其子孫憑藉超人毅力和生產技能,櫛風沐雨努力開發,硬是開闢出大量耕地和山巒,定居下來形成村落。

石灣社區村名由來

石灣村的村名也是取自天然——環繞村周圍的山嶺樹茂林密、流水淙淙,若干支山水匯成巨流順着山澗急泄直下,衝出一條似虯龍翻滾的石灣河,河水在村東轉彎處激盪出一段花崗岩河牀,河牀的凹陷處有一碗狀的天然蝕洞,泉水從中汩汩流出,即使天氣再幹旱也水湧如故,此蝕洞被人稱為石碗,久而久之村名也約定俗成地稱為“石灣”。

石灣社區人口遷移

曲氏家族到了第八世祖曲之孝,其有兩個兒子一賢和一成,一賢隨侍父母仍住在石灣,一成則帶領家人翻過大山到坡前溝村定居。另外還有曲氏的一些後人陸續遷往彭家莊、枯桃,李滄區的侯家莊、大村莊、樓山後、滄口等地。

石灣社區文化教育

石灣社區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美麗幽靜的自然環境。明朝嘉靖年間,即墨名宦藍田因直諫犯顏遭貶後歸隱山林,隨同來看望他的石灣村六世祖大林到該村遊歷盤桓了數日,被這裏的景色所吸引,提筆寫詩讚頌這裏“古庵正依黑尖山,居民來就水泉甘”,並表示“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可見他被這裏的景色所陶醉,萌動了在此“卜居”之思。藍田在石灣村留下了數首詩,可惜大部分流失,只留傳了有限的幾句。
石灣社區有重教育的傳統,自明清開始就有私塾學館,直到抗戰勝利,有着長達幾百年的歷史。新式教育萌動於民國初年,1931年在東村建了一排新式教室,為姜哥莊小學分部。1968年建立了石灣小學,1978年與沙子口等10餘個村聯合投資興建了沙子口聯中,1992年與姜哥莊聯辦了姜哥莊小學。

石灣社區社區發展

建國後,石灣村與其他農村一樣,走上了從互助組到人民公社的集體化道路。由於人口的增多、山林的砍伐及地域的偏僻,該村生活還是比較貧困。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石灣村人解放思想,煥發了活力,他們興辦預製構件廠、冷藏廠,植果園,種茶樹,搞建築,跑運輸,2004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43億元,人均收入6368元。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村民生活有了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