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石橋鋪村

(湖北省羅田縣匡河鎮石橋鋪村)

鎖定
羅田縣石橋鋪村是湖北省羅田縣匡河鎮轄區裏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匡河鎮北部。原為石橋鋪鎮,2001年,撤銷石橋鋪鎮、古廟河鄉,併入匡河鄉。2012年10月11日正式改為村。鎮中心距離匡河政府10公里,距離羅田縣城25公里(走309縣道)。
石橋鋪不僅是千年古鎮,也是是大別山區老革命根據地之一。這裏曾是歷史縣治所在地,長達800年之久。
中文名
石橋鋪村
別    名
原為石橋鋪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匡河鎮
地理位置
匡河鎮北部
電話區號
0713
車牌代碼
鄂J
方    言
羅田話
現任書記
孫建國

石橋鋪村交通概況

石橋鋪村地理位置顯要,交通便利,處在幾條公路的三岔路口.這裏人口密集,街面繁華.轄區有縣道兩條,309縣道真達羅田,英山。216縣道直達匡河。001鄉道直達落今河。002鄉道直達四口塘村,花屋河村。

石橋鋪村地理

石橋鋪村東與等落令河村,西與茶園村,北與蓮花林村,南與文鬥河村交界。
國土面積2.56平方公里。這裏屬於半山區地帶,整體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面積佔全村65%,耕地面積20%,城鎮面積15%,森林覆蓋率75%,主要以馬尾松,栗子樹,紅楓,水杉等樹木為主。
有兩條小河在村中彙集成一條大河,將村中街道一分為二,有一坐橋相聯。這坐橋過去是石頭橋,解放後改成鋼筋水泥橋了,石橋鋪正因為此橋而得名。這裏街市繁華,商鋪雲集,人民生活富裕。
石橋鋪自古就產茶,相傳在北宋時期這裏就產貢茶,現在在石橋鋪中學的背後山上還有茶山一坐。

石橋鋪村發展歷史

從南北朝蕭梁普通四年(523年)至元大德八年(1304年)的780年間,它長期是羅田縣的政治中心。在蕭梁普通四年(523年)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至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至元大德八年(1304年)這些羅田縣存在的歲月裏,石橋鋪一直是羅田縣的縣城,其官衙多認為在魁山,也就是現在的石橋鋪鎮四口塘一帶。在羅田縣被裁撤的歲月裏,石橋鋪仍是這一地域最大最重要的鎮市。
石橋鋪名滿江淮
石橋鋪位於羅田縣東南,從南北朝至元朝,它長期是羅田縣政治、經濟中心。
南北朝蕭梁普通四年(523年),設置羅田縣,此後,羅田縣分分合合,屢建屢裁。南北朝齊、陳及隋朝,羅田縣皆存,唐武德四年(621年),羅田縣裁撤入浠水縣,浠水縣後來改名蘭溪縣、蘄水縣,羅田縣隨之為蘭溪縣、蘄水縣轄地,久不復存,到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析蘄水縣地設置羅田縣後,羅田縣又復存。南宋時期,羅田縣因戰亂屢廢屢興,1275年,元朝在蘄州設淮西宣慰司,並恢復羅田縣建制,此後,羅田縣才完全穩定。
十三山場石橋鋪
石橋鋪不僅長期是羅田縣政治中心,在唐宋時,還是經濟中心。在唐朝,它是江淮間茶葉重要產地和集散地。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朝廷置榷貨務榷茶,在淮南六州置六務十三山場,蘄、黃二州有四個山場,其中蘄州有馬祁(《夢溪筆談》作王祺)、洗馬(今浠水縣境內)、石橋(今羅田縣境內)三個山場,管理整個蘄州地域的茶葉生產和銷售。其中,石橋鎮茶葉產銷量極大,據沈括的《夢溪筆談》及《宋會要輯稿·食貨》等典籍記載,嘉佑六年(1046年),石橋山場的茶葉收購量為55萬斤,佔十三山場總收購量的12%,在散茶收購價上,石橋山場上號茶價為每斤35文2分、中號茶價為每斤29文7分、下號茶價為每斤為24文2分、次下號茶價為每斤22文;在茶葉出售價格上,石橋山場散茶上號茶價為每斤79文8分、中號茶價為每斤67文2分、下號茶價為每斤為69文、次下號茶價為每斤58文8分;在賣茶葉獲出售錢上,石橋山場36080貫,佔十三山場總額的12%。由此可以看出石橋山場在淮南十三山場中的比例和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