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短葶飛蓬

鎖定
短亭飛蓬是菊科飛蓬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木質;基部葉密集,蓮座狀,倒卵狀披針形或寬匙形;頭狀花序,單生於莖或分枝的頂端,總苞半球形,花朵為藍色或粉紫色;瘦果狹長圓形;花期3-10月 [5]  。短亭飛蓬又名燈盞花,因花似燈盞,根似細辛,故而得名 [6] 
短亭飛蓬分佈於湖北、湖南、廣西等省地,生長於海拔1200-3500米的開曠山坡、草地或林緣 [7]  。喜光,耐旱,耐寒 [8]  ,宜選擇靠近水源、土質疏鬆、地勢較高便於給排水的砂壤土或紅土種植 [9]  。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10] 
據《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記載短亭飛蓬:“有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牙痛,胃痛,風濕疼痛、腦血管意外引起的癱疾,骨髓炎。 [11] 
拉丁學名
Erigeron breviscapus (Vant.) Hand.-Mazz.
別    名
地頂草
地朝陽。貴州俗名細藥
牙陷藥
踏地蓮花菜
野波菜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飛蓬屬
短葶飛蓬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管狀花亞科
紫菀族
亞    屬
飛蓬亞屬
命名者及年代
(Vant.)Hand.-Mazz.,1936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
中文學名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植物學史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9張)
短亭飛蓬又名燈盞花,因花似燈盞,根似細辛,故而得名 [6] 

短葶飛蓬形態特徵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29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粗厚或扭成塊狀,斜升或橫走,分枝或不分枝,具纖維狀根,頸部常被殘葉的基部。
莖數個或單生,高5-50釐米,基部徑1-1.5毫米,直立,或基部略彎,綠色或稀紫色,具明顯的條紋,不分枝,或有時有少數(2-4個)分枝,被疏或較密的短硬毛,雜有短貼毛和頭狀具柄腺毛,上部毛較密。
葉主要集中於基部,基部葉密集,蓮座狀,花期生存,倒卵狀披針形或寬匙形,長1.5-11釐米,寬0.5-2.5釐米,全緣,頂端鈍或圓形,具小尖頭,基部漸狹或急狹成具翅的柄,具3脈,兩面被密或疏,邊緣被較密的短硬毛,雜有不明顯的腺毛,極少近無毛;莖葉少數,2-4個少有無,無柄,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1-4釐米,寬0.5-1釐米,頂端鈍或稍尖,基部半抱莖,上部葉漸小,線形。
頭狀花序徑2-2.8憧米,單生於莖或分枝的頂端,總苞半球形,長0.5-0.8釐米,寬1-1.5釐米,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長8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尖,長於花盤或與花盤等長,綠色,或上頂紫紅色,外層較短,背面被密或疏的短硬毛,雜有較密的短貼毛和頭狀具柄腺毛,內層具狹膜質的邊緣,近無毛。外圍的雌花舌狀,3層,長10-12毫米,寬0.8-1毫米,舌片開展,藍色或粉紫色,平,管部長2-2.5毫米,上部被疏短毛,頂端全緣;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長3.5-4毫米,管部長約1.5毫米,檐部窄漏斗形,中部被疏微毛,裂片無毛;花葯伸出花冠
瘦果狹長圓形,長1.5毫米,扁壓,背面常具1肋,被密短毛;冠毛淡褐色,2層,剛毛狀,外層極短,內層長約4毫米。花期3-10月。 [12] 

短葶飛蓬產地生境

短亭飛蓬分佈於湖北、湖南、廣西等省地,生長於海拔1200-3500米的開曠山坡、草地或林緣。喜光,耐旱,耐寒,宜選擇靠近水源、土質疏鬆、地勢較高便於給排水的砂壤土或紅土種植。 [1] 

短葶飛蓬生長習性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
短莛飛蓬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廣,抗逆性較強,對環境條件和栽培沒有特殊要求。可以在海拔1100-1900米地區種植,特別適宜在海拔1300-1600米的低熱河谷燥熱地區發展,年平均温度16-20℃、年均相對濕度在60%左右、年雨量600-1200毫米的地區最為合適。對日照條件要求較高,日照時數越長越好。對養分的要求是生長前期喜氮、後期喜磷。 [2] 

短葶飛蓬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一般為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10] 
短莛飛蓬的繁殖方法主要是靠種子繁殖,但因種子難繁難收,有條件的地方,應儘快採用組培快速繁殖。種子繁殖可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 [2] 

短葶飛蓬直播

由於短莛飛蓬的種子細小,幼芽頂土能力弱,因此在粗整的地面上開墒後,還要進一步地淺鋤碎垡,使耕作層土壤疏鬆才能播種。一般於4月下旬到5月上旬透雨後播種,播時按墒縱向開行距為45-50釐米,深1-2釐米,播幅15釐米的寬幅淺溝。均勻地撒播種子後,用細糞細土各半的肥土蓋種,以見不到種子為度,最多不超過1-2釐米厚,7-10天即可出苗。 [2] 

短葶飛蓬育苗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
一般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通風透光,距水源較近的菜園地育苗。在整好的苗牀上,於3月中、下旬播種。採用苗牀撒播,播後用肥土或細沙、細土雜肥,拌入1%左右的95%敵克松粉,混合均勻後蓋種,以見不到種子為度。並馬上澆透水,蓋上地膜。待苗出齊,即10-15天揭膜,播後1個月,苗高5-6釐米、3片真葉時間苗並定苗,每隔3釐米左右留苗1株。同時,施速效人糞尿1次。此後,每隔5天追肥1次。苗牀內要適當控水,以利紮根蹲苗,培育壯苗。 [2] 

短葶飛蓬移栽

直播地和育苗牀苗高10-15釐米時,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趁雨移栽。移栽時應掌握幾個環節。首先要透水拔苗,帶土移栽,現拔現栽;在整好的墒上採取縱向開溝,行距為15-20釐米,溝深5釐米左右,按5-7釐米的株距栽苗,每畝栽2萬株左右;栽後將根部的土壤按實,立即澆定根水,在定根水中摻點清糞水更有利於成活。 [2] 

短葶飛蓬栽培技術

短葶飛蓬選地整地

短莛飛蓬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土、粘壤土為宜,平壩、山坡的熟地、生荒、二荒地均可種植。但以陽光充足的南坡平坦地最為理想。選好地,在前作收穫後深耕1次,深度為20-25釐米,耕前每畝施入2-3噸廄肥、50-60千克普鈣,整平耙細,理成1.2-1.5米寬、20釐米高的墒,墒間距約30釐米。

短葶飛蓬田間管理

間苗補缺。直播地播後45-50天,苗高10釐米左右時,實行一次性間苗定苗,每條播幅靠邊留苗2行,按株距10釐米,呈對空三角形留苗,每畝留苗2萬株左右。間苗定苗的同時,查塘補缺,保證全苗。
中耕除草。苗期地面覆蓋小、雜草容易滋生,因此,中耕除草十分重要。5、6、7月每月進行1次,以後進行人工拔除即可,保持土壤疏鬆無雜草。同時,要注意清溝排水。
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提苗為主,並以有機農肥為主,每次摻施尿素5-7千克,連施2-3次,最後1次可於旺長期,摻施普鈣15千克、氯化鉀5千克。抽苔現蕾期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相隔1周,連噴兩次,以促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短葶飛蓬主要變種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
西藏變種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var.tibeticusLingetY.L.Chen
植株極矮小,莖不超過2釐米,單生,葉全部密集於基部,密被短硬毛和腺毛與原變種不同。分佈於中國西藏南部(曲水),海拔3600米。 [1] 
白舌變種Erigeronbreviscapus(Vant.)Hand.-Mazz.var.alboradiatusLingetY.L.Chen
該變種的舌片白色;總苞片頂端紫色與前面兩個變種都不同。產於雲南東部(嵩明)。 [1] 

短葶飛蓬主要價值

短葶飛蓬藥用全草

(燈盞細辛)辛、微苦,温。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健脾消積。用於癱瘓,風濕關節痛,牙痛,胃痛,小兒疳積,小兒麻痹及腦膜炎後遺症。 [3] 
據《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記載短亭飛蓬:“有散寒解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牙痛,胃痛,風濕疼痛、腦血管意外引起的癱疾,骨髓炎。 [11] 

短葶飛蓬民族用藥

短葶飛蓬 短葶飛蓬
【苗藥】盤共超:全草治療癱瘓,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胃痛,牙痛,感冒《滇藥錄》、《滇省志》。盤共超,燈盞細辛:全株主治癱瘓,風濕疼痛,跌打損傷,胃痛,牙痛,感冒《民族藥志二》。Reibgieet weab鋭收外:全草治頭痛,目眩,止咳嗽《苗醫藥》。燈盞細辛:治療偏癱。 [3] 
【壯藥】挖安登:全株主治小兒營養不良,水腫,風濕疼痛,癱瘓《民族藥志二》。挖安登:全草治小兒營養不良,水腫《滇藥錄》、《滇省志》。 [3] 
【藏藥】羅米:花治頭痛,眼痛《青藏藥鑑》。 [3] 
【白藥】纖燈者厚,佳斯修呆:全草用於風濕骨痛,偏癱,腹瀉,瘡癰《大理資志》。 [3] 
【彝藥】矢翁波馳:根用於齲齒牙痛,腦神經衰弱《大理資志》。 [3] 
【傈僳藥】莫窩耙:全草用於感冒頭痛,牙痛,胃痛、風濕疼痛,腦血管性頭痛,癱瘓,骨髓炎,慢性氣管炎《怒江藥》。 [3] 
【景頗藥】Buiwuban:治牙痛,胃痛,風濕疼痛《德宏藥錄》。 [3] 
【德昂藥】菠卡冷: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藥錄》。 [3] 

短葶飛蓬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4] 
參考資料
  • 1.    短葶飛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趙喜富;燈盞花人工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06.9;30-31
  • 3.    短葶飛蓬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引用日期2016-06-12]
  • 4.    短葶飛蓬 (原變種)  .中國珍稀瀕危植物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1-06-17]
  • 5.    讀秀:陳松,木霽弘主編,雲華通識核心詞,雲南大學出版社,2017.01,第143頁
  • 6.    讀秀:張雷紅,謝仲德主編;郭向羣,彭電,韓曉靜副主編,天然藥物化學 第4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1.08,第62頁
  • 7.    讀秀:林餘霖,陳士林主編,中國藥用植物原色圖鑑 第4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2,第1593頁
  • 8.    讀秀:陳士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中藥資源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04,第63頁
  • 9.    讀秀:彭成,張文生主編,新編中國藥材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07,第187頁
  • 10.    讀秀:陳士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 中藥資源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04,第63頁
  • 11.    讀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編,中華本草 7,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830頁
  • 12.    短葶飛蓬|Erigeron breviscapu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