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知難而退

(漢語成語)

鎖定
知難而退(拼音:zhī nán' ér tu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左傳》。 [3] 
“知難而退”原義指作戰時相機行事,遇到不利情況應及時退避;中性。後指碰到困難就退縮;含貶義。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也作賓語。 [2] 
中文名
知難而退
外文名
Beat a retreat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4] 
拼    音
zhī nán' ér tuì
近義詞
畏葸不前望而卻步如丘而止
反義詞
知難而進力爭上游再接再厲
出    處
《左傳》 [1] 
注音字母
ㄓ ㄣㄢˊ ㄦˊ ㄊㄨㄟˋ
語法結構
連動式
成文用法
作謂語、賓語

知難而退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又《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軍志》曰:‘允當則歸。’又曰:‘知難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敵。’此三志者,晉之謂矣。” [2]  [1] 
成語“知難而退”即由此而來。

知難而退成語故事

“知難而退”故事配圖 “知難而退”故事配圖
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是兩個比較大的國家,它們為了爭奪霸權,相互之間不斷進行戰爭。鄭國是個比較弱小的諸侯國,在晉、楚爭霸的過程中,它有時依附晉國,有時又不得不依附楚國。
公元前597年初,鄭國投靠了晉國。不久,楚王領兵攻打鄭國,將鄭國都城圍困了17天,鄭國招架不住,和楚國講和,降服了楚國。
晉國聽説楚國進攻鄭國,於是派荀林父士會、欲克、先彀、趙朔,欒書等人領兵前往救援。晉國大軍到達黃河邊時,聽説楚國已經與鄭國講和,訂立了盟約。晉軍內部產生了分歧,以中軍副帥先彀為首的一批人想要繼續前進,與楚軍大戰一場;以中軍主帥荀林父為首的一批人想撤兵回國。
上軍主帥士會和副帥欲京都同意荀林父的意見。士會説:“用兵的道理在於觀察時機,趁敵人暴露出空隙時發動攻擊,才有勝利的希望。現在楚國的德行、政令、典章、禮儀都不違背常規,他們討伐鄭國,是因為鄭國的三心二意。楚國的軍隊很有秩序,訓練有素。作戰時,將士們都清楚自己的攻擊目標,紀律相當嚴格。楚國的國君善於選拔人才,從不漏掉有德行的人,獎賞也不忘記有功的人。對尊貴的人有一定的禮節,對他們表示尊重。對卑賤的人分出等級,表示威嚴。對於這樣管理十分嚴密的國家,怎麼能去攻擊它呢?我看還是不要打楚國了,不如回去整頓軍隊,加強力量,將來去討伐昏暗的國家。”
士會的意見很有説服力,荀林父不住地稱讚他。但是先彀不同意,説:“我們不能長敵人的志氣,滅自己的威風,怎見得我們一定會失敗呢?怕打仗,就會失去晉國霸主的地位,不能退兵。”中軍大夫趙括、趙同支持先彀。
士會接下來又説:“作戰,應當知己知彼,才能決定打與不打。不看實際情況就説‘打是英雄,退卻是怕死’,這不是研究戰略的方法。楚國征伐鄭國,是對鄭國背叛的懲罰。鄭國順服了,就赦免它,這是樹立德行。而且楚國戰爭不多,民眾不疲勞,君主不受怨憤,政令容易通行,各行各業都很興旺。我們看到了人家這些優點,應當趕上,超過他們,這是正確的,而不是害怕,如果不看實際的強弱就去硬拼,也不見得是勇敢吧?看到勝利的可能就出兵,沒有可能就後退,這才是治軍的好方案。”
然而先彀依然不同意退兵,甚至説:“作為軍隊的統帥,卻不是以大丈夫而告終,我是絕對不會幹的嚴於是他單獨率領自己的部隊渡過黃河,準備和楚軍決戰。荀林父沒有辦法,也只好指揮軍隊前進。
交戰結果,晉軍損兵折將,被楚軍打敗。 [5] 

知難而退成語寓意

激流勇進,越挫越勇,其中的勇敢和堅持,讓人心生敬畏。其實,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急流勇退謂之知機。做―件事時,都祈求着最終會有一個如願的結果,於是困難面前,百折不撓。殊不知,一旦局數有變,亦無須再作無所謂的“拼命作戰”時,適時退出,實為明智之舉。識時務者為俊傑。變數面前,仍保持原先的“驍勇好戰”,勇往直前,這便演變成頑固與魯莽,會得不償失。 [6] 

知難而退成語用法

知難而退成文用法

“知難而退”原指在軍事指揮上要靈活機動,知道不可能取勝就退卻下來;中性。後泛指見到困難就退縮下來;含貶義。該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 [2] 

知難而退運用示例

三國魏·王昶《家誡》:“若樂毅帥弱燕之眾,東破強齊,收七十餘城,其功盛矣,知難而退,保全身名。” [2] 
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宗室列傳》:“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聖人奇兵。” [2] 
宋·楊萬里《答本路安撫張尚書》:“某不才多病之身,一生寡偶,幾覆車於太行,沉舟於呂梁,知難而退,棄官九載。” [2]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你看這羣賊,要果然得着這位姑娘些底細,就此時認些晦氣走了,倒也未嘗不是知難而退。” [2] 
周恩來《進一步提高軍隊的政治素養》:“只有我們的力量強大,不怕威脅,敵人才會知難而退,和平運動才能不斷高漲。” [2] 
參考資料
  • 1.    左丘明.左傳(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373
  • 2.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時機篇 2[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105-107
  • 3.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950
  • 4.    錢蓮生,劉玉傑編. 漢語成語英譯詞典[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9.03:690
  • 5.    周海霞編著.趣味成語典故故事[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4.11:176-177
  • 6.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