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知牀半島

鎖定
知牀半島位於日本北海道島的東北部,瀕臨鄂霍次克海。這裏是全球緯度最低、且有海冰現象的海域。知牀半島長約63公里,尖端的知牀岬,阿伊努族語“siruetoku”是大地盡頭的意思,如同其名人跡罕見保持原始面貌,因此被稱為“日本最後的秘境”。
屬於千島火山帶的知牀嶽(1254m)、硫黃山(1563m)、羅臼嶽(1661m)、遠音別嶽(1331m)等火山羣幾乎成直線縱貫於半島中央。其中硫黃山是半島中的活火山,火山活動還在持續中。在諸火山間火山性湖沼散在,形成獨特的景觀。
中文名
知牀半島
外文名
知牀半島(しれとこはんとう)(日文)
外文名
Shiretoko Peninsula(英文)
地理位置
北海道島的東北部,瀕臨鄂霍次克海
長    度
約 63 km

知牀半島世遺信息

遺產名稱:知牀半島(Shiretoko)
入選時間:2005年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ix)(x)
地理位置:N43 56 58 E144 57 57
遺產編號:1193

知牀半島遺產描述

日本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日本世界遺產地地理位置示意圖
知牀半島位於北海道島的東北部,瀕臨鄂霍次克海,是全球緯度最低、且有海冰現象的海域。半島長約63公里,尖端的知牀岬,阿伊努族語“siruetoku”是大地盡頭的意思,如同其名,人跡罕見保持原始面貌,因此被稱為“日本最後的秘境”。長期以來,活躍的海洋運動和火山活動,造就了這裏奇特的自然生態景觀。硫黃山是半島中的活火山,火山活動還在持續。整座半島在蓊鬱茂密的原始林內,棲息着許多稀有珍貴的動植物。平地是蝦夷松、椴松原生林,水楢、嶽樺樹林遍佈于山腰,標高600公尺以上的森林界限是伏地松及高山植物帶。羅臼嶽的登山步道,每到夏季高山植物百花怒放。灰熊、蝦夷鹿、北狐狸、島貓頭鷹等珍貴的野生動物在這保留原始風貌的自然樂園中自由的生息繁衍。早在1964年,知牀半島就被確立為日本國立公園,而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範圍包括了知牀半島和距海岸3公里內的海域,共計7.1萬公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入選評語上稱其為“海洋和陸地相互作用結果的稀缺生態區”。
2005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x)(x),知牀半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遴選依據標準 (ix):知牀提供了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以及特別的生態系統生產力相互作用的突出例子,這種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北半球最低緯度季節性海冰形成的影響,在這裏比在其他海冰地區發生得更早。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説明了生態過程,它們依靠融化的海冰提供的營養物質生長,並從深海通過洋流循環進入生態系統。從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開始的食物網包括魚類、鳥類和哺乳動物,形成了海洋、河流和森林的動態生態系統。
遴選依據標準(x):知牀半島對一些海洋和陸生物種特別重要。綜合來自大陸的北方物種和來自本州的南方物種,這片土地支持一系列的動物物種。這些物種包括一些瀕危的和特有的物種,如布魯尼斯頓魚鴞和植物物種北野堇菜。這裏是世界上棕熊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裏是全球瀕危海鳥的棲息地,也是全球重要的候鳥棲息地。

知牀半島世遺評價

知牀半島位於日本最北部的島嶼北海道的東北部,包括半島中部到其頂端(知牀岬)的陸地部分和周圍海域。它是北半球低緯度地區受季節性海冰形成極大影響的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以及生態系統生產力相互作用的突出典範。對許多海洋性和陸地物種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這些物種中,有些是瀕危和地方性的,例如毛腿漁鴞和知牀堇植物。對於受到威脅的海鳥、候鳥、大量鮭類物種及包括北海獅和某些鯨類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而言,知牀半島在全球具有重要意義。 [1-2] 

知牀半島遺產介紹

知牀半島地理位置 知牀半島地理位置
知牀半島位於日本北海道。在2005年7月17日南非德班召開的第29次世界遺產會議上,知牀成為新的世界自然遺產。知牀半島位於北海道島的東北部,瀕臨鄂霍次克海。這裏是全球緯度最低、且有海冰現象的海域。長期以來,活躍的海洋運動和火山活動,造就了這裏奇特的自然生態景觀。半島的西海岸是延綿不斷的陡峭懸崖絕壁地形,造就了河川從高處直瀉入海的奇特瀑布景觀。棲息於此的海鷗、巖燕、尾白鷲、大鷹等飛禽,以及海獅、海豹等動物,是知牀國立公園的一大特色。
知牀國立公園為日本北海道知牀半島上的國立公園,面積386.33平方千米。於1964年6月1日成為國立公園。範圍跨越斜裏郡斜裏町目梨郡羅臼町,以保持原始性為目的的知牀國立公園,僅在半島基部的海岸線鋪設道路,登山道及半島先端幾乎都無法通行,僅能利用海上的觀光船一窺知牀半島的自然景觀。公園多數區域為原生林所覆蓋,並有棕熊、北海道狐狸、虎頭海雕、白尾海雕、海豹等野生動物。主要景點包括知牀五湖和知牀岬,同時每年1月到3月間在岸邊有流冰景觀。對於觀光客而言,知牀半島最著名的景色要數知牀八景——雙美瀑布、展望台、夕陽台、乙女瀑布、知牀五湖等。
“海洋和陸地相互作用結果的稀缺生態區”
知牀半島
知牀半島(5張)
“知牀”一詞源於當地土著居民阿伊努人的語言,意為“大地的盡頭”。早在1964年,知牀半島就被確立為日本國立公園,2005年,選世界自然遺產的範圍包括了知牀半島和距海岸3公里內的海域,共計7.1萬公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入選評語上稱其為“海洋和陸地相互作用結果的稀缺生態區”。知牀半島申遺成功的原因,首先當數這裏奇幻的流冰現象。冬去春來,黑龍江的淡水經韃靼海峽流入鄂霍次克海,斷裂的冰塊相互碰撞,激起巨大的海流向南移動,到達知牀,並在這裏與來自太平洋的暖流交匯,形成了壯觀的流冰現象。知牀半島也是北極浮冰能夠到達的最南極限。
另外,知牀半島的野生植物非常豐富,從紮根在海洋斜面的自然草原到遍佈海岸斷崖上的色木槭林。知牀半島的低山帶是由水楢、刺楸、水松以及冷杉等枝葉茂盛的大樹構成的針葉、闊葉混交林,亞高山帶是樺木林,高山帶是又矮又密的伏松以及深山赤楊,而分佈其間的蝦夷小櫻和稚兒車(學名:Geumpentapetalum),綻放着五彩繽紛的花朵,構成一片花海。 [2] 
珍稀動物資源
貓頭鷹是鴞形目(Strigiformes)成員的統稱,又稱長耳鴞、梟,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現存鳥類之一,除北極以外,世界各地都有分佈,夜間活動,聽覺靈敏,依靠捕捉動物活體為食。由於外貌醜陋,叫聲淒厲,給人以恐怖的感覺,因而招致一些人的厭惡,甚至有一些迷信傳説,認為它是不吉利的鳥。其實大多數種類幾乎專以鼠類為食,是重要的益鳥。貓頭鷹是能夠分辨藍色的鳥類。
海鷗學名:Laruscanus。分類:鷗形目、鷗科、鷗屬。外形特徵:中等體型(45釐米)的鷗。腿及無斑環的細嘴綠黃色,尾白。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第一冬的鳥尾具黑色次端帶,頭、頸、胸及兩脅具濃密的褐色縱紋,上體具褐斑。第二年鳥似成鳥但頭上褐色較深,翼尖黑而翼鏡小。
知牀半島
知牀半島(2張)
海豹體粗圓呈紡錘形,體重20~30千克。全身被短毛,背部藍灰色,腹部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頭近圓形,眼大而圓,無外耳廓,吻短而寬,上唇觸鬚長而粗硬,呈念珠狀。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肢,具鋒利爪。後鰭肢大,向後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毛色隨年齡變化:幼獸色深,成獸色淺。海豹是肉食性海洋動物,哺乳動物。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四肢變為鰭狀,適於游泳。海豹有一層厚的皮下脂肪保暖,並提供食物儲備,產生浮力。海豹大部分時間棲息在海中,脱毛、繁殖時才到陸地或冰塊上生活。海豹分佈於全世界,在寒冷的兩極海域特別多,食物以魚和貝類為主。海獅、海象是海豹的近親,它們有耳殼,後肢能轉向前方來支持身體。
知牀半島上還覆蓋着廣袤的原生林,人跡罕至的原生林成了野生動物的天然樂園。世界珍稀動物白頭雕在遠東太平洋地區僅存活5000多隻,其中每年就有2000多隻到知牀半島過冬。這裏也是日本瀕危鳥類島梟貓頭鷹的棲息地。此外,知牀半島海域的海洋浮游生物豐富,這吸引了大批魚羣聚集於此,成為日本著名的天然漁場。而貪戀這裏海鮮美食的還有棕熊和海鸕鷀。知牀半島是日本棕熊最多的地方,成羣結隊的海鸕鷀盤旋在海岸的景象更是當地的代表景觀。

知牀半島主要景點

夕陽台:夕陽台是知牀半島觀賞夕陽的絕佳地點。因地處半島一角,這裏也是眾多情侶慕名前往的聖地。乙女瀑布則成就了“飛瀑入海”的人間絕景:知牀羣山的雪水和雨水滲入地下後在此湧出,近乎垂直地從百米多高的斷崖直接落入鄂霍次克海。由於該瀑布水流量不大,散落的情景宛如少女淚流滿面,因此又稱“少女的眼淚”。而知牀五湖宛如五顆珍珠散落在原生林中。五湖周圍設有步行道供遊人近距離觀賞。秋季是知牀五湖最美的季節,周圍的紅葉與知牀羣峯倒映水中,靜謐的湖水宛若一幅渾然天成的油畫。 [3] 
知牀岬知牀岬是位於北海道東北部,是知牀半島前段突入鄂霍次克海的一個海岬,亦為知牀國立公園的一部分。過去遊客可搭船在此靠岸登陸,但自從該區被列為國立公園特別保護區後,即嚴格限制觀光客進入。
知牀瀑布:知牀還被稱為瀑布王國:熱氣蒸騰的卡穆伊瓦卡(KAMUIWAKKA)温泉瀑布可從觀光船上一眼望到;福來派(FUREPE)瀑布以其涓美而被譽為少女之淚,成就了“飛瀑入海”的人間景色;澳新考新(OSHINKOSHIN)瀑布則沿着海岸公路向大海奔流而去。知牀八景之一的OSHINKOSHIN瀑布名字意為“魚鱗雲杉羣生之地”。因瀑布分叉,所以又被稱為“雙美瀑布”。另外,被稱為5顆寶石的知牀五湖小巧靜謐,四周原始森林環繞,花1個小時左右即可沿五個湖漫遊一圈。
知牀五湖:是知牀八景裏最值得一看的景緻。知牀五湖是知牀國立公園的中心景區。知牀五湖被羣山和原始森林包圍,五湖的四季美景與知牀羣峯一起倒映湖中,宛若一幅光影斑斕的油畫。知牀五湖亦是日本棕熊的生活區域,景區管理人員提醒遊客要抱着“打擾到日本棕熊的家”的心態前往參觀。遊覽知牀五湖的最佳方式是徒步,景區內共有兩條徒步路線:一條是高架木道、一條是地面散步道。湖畔高架木道懸浮在大海和森林之間。站在高架木道的瞭望台上,越過湖面可看到羅臼嶽等知牀山峯全貌,黃昏,還可欣賞夕陽沉入鄂霍次克海的壯美景觀。
羅臼町:離開瀑布,前往知牀半島的一個著名小城——羅臼。翻過知牀山巔,往東行駛便到了羅臼。羅臼小城是個漁業中心,有着日本北方小漁港特有的風貌。烏鴉和羅臼小城一起在晨曦中醒來,聰明的烏鴉早就在漁港選好了位置,靜靜地等待着漁船上新鮮的食材。羅臼港的海帶、三文魚及鱒魚等海鮮非常著名,愛吃海鮮的遊客定能在這小城大快朵頤。
羅臼嶽則位於羅臼町和斜裏町之間,是知牀連山的主峯,它似分界線將知牀半島分為兩部分,有着“知牀富士”的美名,為日本名山之一。羅臼嶽的四季有着不同的美。其登山口就在羅臼町的温泉附近,除了斷巖絕壁、雪溪、漫山的小野花、原始森林,登臨羅臼嶽山峯,還可眺望知牀半島的全貌。 [4] 

知牀半島申遺之路

知牀半島
知牀半島(3張)
2005年7月14日在南非召開的第29屆世界自然遺產會議中,日本的知牀半島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前,記者無數次幻想過那個北國半島會是怎樣一番景象:那裏的水妖是否還在漁船經過時吟唱;笨笨的棕熊還會不會從樹幹後面探出腦袋。帶着這些憧憬,記者踏上了號稱日本“天涯海角”的知牀半島。
2005年7月14日,知牀半島“申遺”成功,成為繼白神山地和屋久島後,日本的第3處世界自然遺產。入選世界自然遺產的範圍包括了知牀半島和距海岸3公里內的海域,共計7.1萬公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入選評語上稱其為“海洋和陸地相互作用結果的稀缺生態區”。

知牀半島節日慶典

知牀半島也保持了很多傳統的慶典活動,傳統節日——“祭”更是貫穿全年。
每年的2月1日至3月8日,舉行知牀流冰祭,這是知牀半島冬季最大的慶典活動。工匠們從海里將流冰打撈出來,用各式各樣流冰雕刻成的冰雕美輪美奐。而在雪地上,以七彩鐳射燈照射流冰模擬出的夢幻極光,更是流冰祭的最大看點。
知牀半島
知牀半島(2張)
此外,每年還有春一番祭(4月底至5月中旬)、羅臼峯開山祭(7月第一個週日)、知牀產業祭(7月底)、知牀番屋祭(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日本人把每年第一道春風稱為“春一番”。當流冰盡融,春天真正來臨時,漁船將再度出港。春一番祭是當地漁民祈禱一年出海平安,滿載而歸的重要傳統節日。而羅臼峯是知牀半島最高的山峯,它吸引着無數的登山愛好者前往挑戰。產業祭時的情景,類似於中國的趕集。日本各地的人們聚集到一起出售本地區的特產,還會舉辦歌唱大賽等一些娛樂節目。知牀番屋祭時,當地人紛紛把自家當年的收成拿出來銷售,主要以海產品為主。當然也會藉此大量採購過冬食品。而各式各樣的美味小吃也使得知牀番屋祭成為吸引觀光客的重要節日。

知牀半島知牀旅情

知牀旅情》同樣走紅於20世紀70年代。1971年,生於中國哈爾濱的著名日本女歌星加藤登紀子唱紅了它,之後經久不衰,連鄧麗君也翻唱過這首歌,著名女中音關牧村也用日語演繹過這首歌曲,真可謂經典中的經典。地處偏遠的北海道的知牀半島,其風土人情都由此得以被許多人所熟知。
“知牀”在當地阿伊努人的語言中是“天地的盡頭”的意思,它是日本北海道北部臨海的一個半島,稱為“知牀岬”,與國後島遙遙相望。這是個狹長的半島,位於北海道最東端,西面鄂霍次克海,東臨太平洋,有着豐富的海洋生態系統和完整的高山森林。
在這首屬於知牀的愛情之歌裏,柔婉舒緩的慢板節奏如沉沉的海浪一波波湧起,拍擊着岩石高聳的海岸,加藤登紀子悠揚的聲音則如來自遠方海域的長風,從天邊流動的金色或灰色雲層下穿行而來,深入這片自然質樸的田園裏,也深入每一位聽者的心裏。
和略帶悲涼壯志的《星》相比,《知牀旅情》的旋律和歌詞更加温情,但其實藴藏着一份濃濃的島國情結:日本是一個島國,較高的緯度使得從北方來的冷空氣常常襲擾,尤其是在北海道。日本的國民普遍有種小國危機感,民族自尊心特別強,民族性格尤其硬氣、偏執,還有些自憐和自戀。套用一個當下流行的詞語,就是很“糾結”。
事實上,《知牀旅情》歌詞中提及的國後島,正是二戰後前蘇聯佔據的北方四島之一。因此這首歌的懷舊性很強,並且流露出兩種無奈的心境:故土喪失,對國家的愛;與愛人分手,對情人的愛……這也正是電影《非誠勿擾》表達的兩種主要情感:男人之間的友誼,和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愛情。

知牀半島旅遊相關

知牀位在日本東北端,鄂霍次克海橫亙左方,漫漫汪洋瀰漫着神秘與柔情。當夕陽西下時分,逐漸彩染的海天畫布,是大自然最動人……雙美瀑布知牀半島招牌瀑布,不同季節的水量,造就它的美與醜。
位於北海道東北部的知牀半島,擁有“日本最後秘境”美名,是日本僅存最原始且神秘的地方,蝦夷人(北海道的原住民)稱之為“大地的盡頭”,這一帶整個都劃為國立公園。著名的旅遊景點包括被稱為5顆寶石知牀五湖、神居稚之瀧温泉、瀨石温泉、羅臼嶽、硫磺山、巖尾別温泉及雙美瀑布等,是生態之旅的絕佳去處。
知牀半島 知牀半島
知牀半島中央有一條縱貫其間的火山山脈,其中有活火山硫磺山與海拔 1,661 米的最高峯[羅臼嶽]。這片崎嶇的原始地貌有高達 100 米的海邊峭壁,是許多鳥類及魚類的棲息地。深入內陸游客將會看到通往湖泊及熔岩高原的登山步道以及大量野生生物。知牀西臨鄂霍次克海,東臨根室海峽。火山活動造就了無數座被古老森林環繞的天然湖泊。圍繞着知牀五湖徒步,觀賞當地的野生生物、茂密的樹林以及原始的山地。賞鳥人士還會在這裏發現稀有鳥類,例如毛腿漁鴞、虎頭海雕與白尾海雕。海洋中同樣藴藏着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尤其是在知牀附近海域繁殖的大量鮭魚及鱒魚,都是日本重要的食物來源。每當秋天來臨,樹葉變換成深紅色與鮮黃色,成羣的鮭魚及鱒魚逆流而上產卵。由秋入冬,來自更北方的流冰會將鄂霍次克海變為一片銀白色的雪原。建議徒步人士與知牀自然中心聯絡,以便充分了解夜間導覽和日間徒步行程的信息,這些行程均是為賞鳥、追蹤野生動物以及研究高山植物量身打造的。

知牀半島交通路線

可從女滿別機場開車、搭乘巴士或 JR 火車前往知牀自然中心。從知牀斜裏站搭乘開往宇登呂温泉的巴士,再轉乘斜裏巴士前往知牀五湖或知牀大橋,從巴士站步行不到1千米即可到達知牀自然中心。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