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省庵

鎖定
省庵大師(1686-1734) 清代高僧,中國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俗姓時,名實賢,字思齊,江蘇常熟人。
中文名
省庵
朝    代
清代
實賢
思齊

省庵大師生平

省庵大師 省庵大師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出生於世代書香門第,生來即不沾葷食,少時顯其聰慧醇和之本性,彷彿與生俱來便脱俗離塵。
父親早亡,母親張氏知其與佛有緣,便成就其出家志願。
省庵七歲時,母親領他往清涼庵禮容選和尚為師。
從其受學佛典教規,兼習世典儒書,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十五歲,正式剃度進受具戒,此時業已博通佛儒,能詩善賦,且精於書法。
然而,省庵大師並不耽於別業,而於生死大事未嘗忘懷。
他知書達理,忠厚孝順,在母親逝世後,曾跪於佛前誦《佛説父母恩重難報經》四十九日。
並於每年母亡忌日,設像修供,誦經濟度 [1] 
偶有一日,省庵入於善仁寺,忽然一僧撲地而死,大師頓然感悟生命之無常,因而警策自身應精勤修行。他嚴持戒律,不離衣缽,日中一食,脅不着席。
後雲遊四方,參善知識,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二十五歲時,依止渠成法師與紹曇法師學習教理,專志研究大乘性相,小乘方等經典等。恆歷三年,終於三觀十乘之旨,性相二宗之學,無不融會貫通。
因省庵學有所得,紹曇法師傳法給他,授其為天台正宗靈峯四世。
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師二十九歲,前往崇福寺求學於靈鷲和尚座下,參"唸佛是誰"的話頭,禪修精進,操持嚴密,歷時百二十日,豁然開悟,作言:"我夢醒矣"。
自此之後,應機自在,辯才無礙,靈鷲和尚知省庵為佛門法器,欲傳法嗣,大師婉辭拒之,作禮而去。
次年,在真寂寺閉關修行,日間閲讀三藏經典,夜晚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如是夜以繼日地精進用功三年,於此期間得唸佛三昧,並抽時註解了蓮池大師的"西方發願文"。
期滿出關後,真寂寺的僧眾恭請省庵大師講《法華經》,大師升座講經,以無礙之辯才與精闢的理論,博得在場僧俗大眾由衷的讚許。後又曾應紹曇法師之命,於杭州隆興寺代為宣講經律,與會人等無不稱善。
從此之後省庵大師盛名遠揚。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往詣四明阿育王塔瞻禮佛陀舍利。師於塔前先後五次燃指供佛,因一心想往生西方淨土,是以發四十八大願,感得佛陀舍利大放瑞光。
而作詩云:“迦文滅度二千年,舍利於今尚燦然。自慶宿生何善利,得瞻光相塔門前。一顆如珠綴小鐘,青黃赤白現何窮”。
自心還見自心相,不是如來色不同。殿含寶塔塔含空,塵塵剎剎本自融。八萬非多一非少,毫端應現寶王宮。
醫王雖去藥還留,慚愧痴兒病未療。讀罷涅盤遺教品,傷心不覺淚長流。是以每年佛涅盤日,省庵大師都會廣集僧俗大眾,諷誦經典,禮佛作供。
並對大眾宣講《遺教經》和《佛説阿彌陀經》,與禪宗教旨是心是佛的奧旨相結合,以使所講遍益大眾,達到三根普攝,利鈍全收之目的。
清朝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已近不惑之年的省庵大師,移錫杭州梵天寺,其著名作品《勸發菩提心文》便是在此時寫成的。
文中字字珠璣,內容懇切感人。自從問世以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佛修行者發心向上,精勤修持。
由於省庵的身教言傳,名聲遠揚,影響四方,江蘇浙江一帶乃至鄰近省份的四眾弟子,仰慕大師之盛名,投其門下求學從教者日漸增長。
其後他雖曾轉居幾所叢林,然跟隨左右者仍不在少數。如是盛景歷時幾近十年,其後他又應永福寺、普慶寺、海業寺、仙林寺等禪宇之邀,主持寺務,以清規戒律規範道場。宣講天台禪淨諸宗經教以利羣機。
四方僧俗,參方求學者雲集。每每能使道場興旺,海眾安和。
省庵後來退隱於杭州仙林寺,淨心念佛,足不出户,摒絕諸緣,專修淨業。同時也領眾燻修,策勵同修深信心,發堅固願,專志唸佛,以期得以往生西方淨土。是時人皆稱謂師乃"永明延壽禪師"乘願再來。
晚年的省庵大師受信眾之請回到杭州鳳山的梵天寺居住,為能更廣泛地弘傳淨土法門,普濟羣萌,利樂有情,他於清朝世宗雍正七年(公元1729)創立了專弘專修彌陀淨土的團體--蓮社,集有志淨土,信願唸佛者,為文立誓,以盡形壽為期限,將每日的功課定為二十分,十分持名唸佛,九分作觀想,一分禮拜懺悔,如是夜以繼日地精進不已。
在大師的影響下,與會眾等,同修共行,得益匪淺,得度者凡數百眾。到清世宗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臘八佛成道日,大師普告眾弟子言:"吾於明年四月十四日將長往矣"。自此以後,於寸香齋室掩關靜修,規定晝夜持唸佛號十萬聲,恆常不變,乃至次年四月二日出關,越十日,遍告大眾説:"吾十日前見西方三聖降臨虛空,今再見矣,吾其生淨土乎。"遂後囑咐寺院事務,再往城中遍辭諸護法居士等。侍者請大師留下遺訓,大師以偈書雲:"身在華中佛現前,佛光來照紫金蓮,心隨諸佛往生去,無去來中事宛然。"書訖又告現前大眾説:"吾十四日決定往生了。爾等為我集眾唸佛。"十三日停飲食,閉目靜坐,十四日五更時沐浴更衣,於室中面西趺坐。到了已時,遠近緇素圍聚,悲涕作禮懇切請願大師住世度人。是時省庵大師復又睜眼環視大眾説:"吾去即來,生死事大,各自淨心念佛可矣。"言畢合掌稱佛名號安然而寂。是年臘月八日,眾弟子奉師靈骨於常熟琴川拂水巖之西。
於乾隆七年二月十五日,杭州一帶大師的弟子等奉迎遺骨重建塔於阿育王寺之右,其舊塔則改為衣缽塔。省庵於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八月初八日出生,圓寂於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四月十四日,住世四十九年,僧臘二十五載,住世間雖不算長久,但對淨土宗所作的貢獻卻深廣無比。

省庵大師思想

省庵 省庵
省庵大師的佛學思想可説是集中了佛學之大成。自受戒以來,深研戒法,嚴持律範,嘗言:"行在梵網,志在西方。"早年於渠成、紹曇法師座下對天台、法相以及法華、止觀諸部都有深入研究。參謁靈鷲和尚而參禪開悟,閉關閲藏靜心念佛而得唸佛三昧。如是閲歷,足以説明他佛學造詣之高深。然而論其重點,其佛學思想則主要體現於淨土的理念,於《勸發菩提心文》中所列十種因緣發起菩提心,其中第九因緣説道:"云何求生淨土?謂在此土修行,其進道也難,彼土往生,其成道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難故累劫未成。是以往聖前賢,人人趣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末世修行,無過於此。然經稱少善不生,多福乃致。言多福莫若執持名號,言多善莫若發廣大心。暫持名號,勝於佈施百年,一發大心,超過修行萬劫。蓋唸佛本期作佛,大心不發,則雖念奚為?發心原為修行,淨土不生,則雖發易退。下菩提種,耕以唸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長。乘大願船,入於淨土之海,西方決定往生。"言辭簡明扼要,深為攝受人心,細品讀之,菩提心油然而生,淨土願行自然發起。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最後説道:"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如是言論可謂苦口婆心,善意可嘉。
省庵由禪觀而入於淨土,以其早年在禪修上所得成就,綜合淨土法門的修持經驗,曾作這樣一首偈頌,普勸修禪者也象自己一樣轉歸淨土,偈曰:"一句彌陀,頭則公案,無別商量,直下便判,如大火聚,觸之則燒,如太阿劍,攖之則爛,八萬四千法藏,六字全收,千七百隻葛藤,一刀齊斷,任他佛不喜聞,我自心心憶念,請君不必多言,只要一心不亂"。此中顯露的佛學思想必會影響許多修行者的觀念。
大師自己在少年時也精於世俗詩詞等學,後來因為專志佛學,雖有詩文作品,則都為"唸佛偈"、"勸修淨土詩"之類的作品。如"念彌陀佛貴在精,唸到功深念自純。念念圓明真性體,聲聲喚醒本來人。嬰兒墮水頻呼母,蕩子還家始見親。卻話從前離別事,翻令嗚咽淚沾巾"。"盡説厭欣為障道,誰知淨業資糧成,厭離未切終難去,欣愛非深豈易生"等等。大師之詩文全是修行中有感而發,並非故為造作。是以為避弟子平時迷於詩文而耽誤修行,曾教導説:"人命在呼吸間,哪有閒工夫學世諦文字,稍一錯此良機,便成他世,再想回頭,則難矣!"為普勸來求學之修行者,珍惜殊勝因緣,歸心淨土,唸佛求生,而作警世偈曰:"茫茫大夢中,長夜誰能寤。反戀夢中歡,將醒還重做。做得不如前,一錯是百錯。勸君早回頭,直走西方路。萬緣都放下,勤修淨業課。日夜望還鄉,一心求覺悟,豁然心地空,即是真淨土。彌陀忽現前,原來是這個"。由上所列詩偈可以粗略了知大師的淨土思想。若想全面瞭解則可奉讀其著作如《勸發菩提心文》、《淨土詩集》、《省庵大師語錄》、《省庵法師遺書》等,勢必讓您耳目一新,進而將之奉為圭臬。
以上引文是大師的修行經驗之談,文質樸實,情真意切。但願有緣者讀之,能有感而發心,生信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也是省庵大師之遺願。在大師往生後,許多淨業學者作頌詞以讚頌之,謹錄二首於後:
頌曰:
悲心廣大,菩提心文。
四十八願,願力宏深。
行解真實,瑞應超倫。
蓮宗一脈,賴以常存。
又頌曰:
深入經藏難親證,徹悟心源力弘淨。
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詩示佛令。
發菩提心為先導,真信願行為後勤。
若能具此殊勝法,即生超凡而入聖。

省庵詞典資料

1、(1686—1734)清代僧人。淨土宗十一祖。名實賢、字思齊。參見“實賢”條。
《簡明淨土宗詞典》林克智編著
2、(人名)蓮宗九祖之第九祖也。名實賢,字思齊。常熟時氏子。既出家,叩靈鷲和尚,參唸佛者是誰,得悟。後於鳳山梵天講寺,屏絕諸緣。純提淨土。結長期,晝夜六時念佛,與同人互相策勵,人皆謂永明再來。癸丑佛成道日,謂弟子曰:我於明年四月十四日長往矣。自此掩關寸香齋,限晝夜課佛十萬聲。至期跏趺見佛來迎而化。年七十四。所著有續往生傳,西方發願文,淨土詩一百八首,東海若解,舍利涅盤諸懺,並行於世。見省庵語錄附錄本傳。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