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王廟

鎖定
相王廟,是蘇州古城區留存的唯一一座與蘇州古城具有相同久遠歷史的古廟宇,位於城區東南,葑門內相王路。
中文名
相王廟
外文名
Xiangwang Temple
含    義
具有相同久遠歷史的古廟宇
類    型
王廟

相王廟歷史由來

那麼,蘇州城裏的相王廟當年供奉和祭祀的又是何方貴人呢。在相王廟外燒香叩首的人們只知道他們祭祀的是“相王老爺”,至於這位相王爺是何許人,則説不大清楚了。
其實這位“相王老爺”還真非等閒之輩,他姓桑名湛璧(亦有史料記載姓桑名湛),是吳王闔閭手下一位驍勇的將軍。

相王廟相關典故

相王廟 相王廟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順應日益激烈的諸侯爭霸戰,將建造一座堅固的蘇州城的動議提上了日程表。公元前514年闔閭命大臣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選擇地址並動用大量人力物力建造了一座在當時而言可謂氣勢恢宏的蘇州城,時稱“闔閭城”。此城周長47裏210步2尺,約相當於24公里。這座蘇州古城歷經二千五百餘年的歲月滄桑,城址未變。如今,這樣規模和歷史的古城在全國範圍而言可謂絕無僅有,史學家們因此稱蘇州城是“全國第一古城”。 [1] 
吳王闔閭當年在造蘇州城時,亦並非一帆風順。蘇州地處長江沖積平原,海拔極低,地下水資源豐富,周邊河湖水文狀況複雜,在有些地段城牆造好即坍塌,為此軍民多有犧牲。尤其在建造東南部分城牆時,遇到洶湧的暗流和漩渦,一時建造工程受阻。當時人沒有科學常識,人們紛紛議論這是水中的蛟龍在作怪,在用了許多鎮妖降怪的方法都不奏效的情況下,桑將軍親自出馬,他駕駛一條裝滿木材樹枝以及各種鎮怪之物的木船,無畏地駛向漩渦中心。在巨大的吸力中心,人們看見桑將軍的木船在頑強地掙扎和奮鬥,突然一個巨大的水花濺起,桑將軍和木船一下子被吸入水底,待等波平浪靜,人們驚奇地發現駭人的大漩渦消失了,水面漸漸恢復了平靜,城牆得以順利築成。
但是桑將軍和他的木船卻再也沒有出現。修築城牆的軍民和附近鄉農哭聲喊聲震天動地,人們被桑將軍偉大的獻身精神和英雄的壯舉所震撼所感動,長久地自發用各種方式進行紀念活動,活在人們心中的英雄漸漸被神化和偶像化了。吳人自發地在蘇州城的東南修築了供奉桑將軍塑像的廟宇,用以紀念為修築東南城牆而獻身的英雄。
從此,每逢農曆初一和十五,以及桑將軍的生日和忌日,四方八鄉的人們風雨無阻地前來燒香祭祀,人們祈求桑將軍能為他們降災消禍,保佑生活平安富足,到了唐朝,民間的活動通過地方行政長官的奏摺上報朝廷,皇帝正式敕封桑將軍為相王神,護佑吳民安康富足。

相王廟得名由來

相王廟 相王廟
從此,祭祀他的場所亦正式封為“赤闌相王廟”,廟內供奉的神像除了相王神外,還有其妻、子。相王廟的香火亦愈益興盛,相王廟的規模愈益恢宏,廟產房宇達1054間。相王廟前的橋和路均因其得名,相王橋、相王弄尚存。直至明清,封建帝王尚屢下敕令加封相王神。當年在盤門東城下古蛇門旁還有“相王墳”存世。人口18313人。 義民鄉因駐地義民而得名。光緒初期開發,歸屬海道社管轄。民國時期劃歸太平川鄉,偽滿時期改為安樂村。1947年土改後,屬杏嶺區。1950年設鄉,1962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鄉政府駐於家街,轄義民、義光、平原、新建、西興、永長、文明、保林、文化、永久、久長11個行政村。
如今,古老的相王廟作為蘇州市第178號控保建築,歷經各屆政府的修繕,正日益煥發迷人的魅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