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

鎖定
伍子胥(?~前484年),名員,又名貟,字子胥,楚國(今屬湖北監利)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春秋後期楚國大夫伍奢之子。 [33]  [39] 
伍子胥原為楚國人,父親伍奢因直諫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逃至吳國,投靠公子光門下,策劃刺殺吳王僚。前514年,刺殺吳王僚之子慶忌成功,伍子胥官至吳太宰。前512年,提出將吳軍分為三部輪番攻楚的建議。前506年,伍子胥與孫武等人在柏舉擊敗楚軍主力,長驅攻入楚都郢。前496年,吳王病亡,吳王夫差採納太宰伯嚭放回勾踐的建議,伍子胥當面反對吳王的做法,但是沒有被採納。伍子胥又規勸吳王不要攻打齊國,因夫差取得艾陵之戰的勝利,而漸漸被吳王疏遠。前484年,吳王夫差賜劍令其自盡,死後屍體被投入錢塘江。 [34-35] 
伍子胥是古代水戰兵法的開創者,在中國兵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水戰兵法》。伍子胥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主持開挖了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既避免了吳地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對當地百姓的生計發展有着重大的意義。 [36-38] 
別    名
伍子胥
子胥
所處時代
春秋時期(吳國)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楚國
出生日期
公元前 559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484年
主要成就
率吳軍大破楚國;營造姑蘇城
本    名
伍員(又名伍貟) [32] 
職    業
大夫、謀略家、軍事家
官    職
相國
典    故
一夜白髮、倒行逆施
籍    貫
楚國
性    別

伍子胥人物生平

伍子胥逃離楚國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太子被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受到了牽連。費無忌對楚平王説:“伍奢有兩個兒子,都有才幹,不殺掉將成為楚國的禍患。可將他們的父親作為人質將他們召來,不然就會成為楚國的禍害。”楚平王派使者對伍奢説“:你若將你的兩個兒子招來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難保。”伍奢説:“伍尚為人仁厚,召他一定會來。伍員為人剛烈暴戾,忍辱負重,能成大事,他料到來後會一起被擒,一定不會來。”平王不聽,仍然派使者召伍奢的兩個兒子。
伍子胥 伍子胥
使者對伍奢的兩個兒子對説:“你們若來,我就讓你父活命;不來,馬上就殺掉伍奢。”伍尚要去,伍子胥説:“楚王召我兄弟,並不是為了讓父親活命,是怕我們逃脱後成為禍患,所以拿父親作為人質,假意召我兄弟倆,我兄弟倆一到,父子三人就會一起被殺,對父親的死活有什麼好處呢?況且去了便不能報仇雪恨。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借他國的力量來雪父親的恥辱,一起束手待斃是沒有作為的。”伍尚説“:我知道應召前去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可是隻怨父親召我們以求生路,而我們不去,以後又不能報仇雪恨,到頭來豈不被天下人恥笑。”又對伍子胥説“:你可逃走,你可以報殺父之仇,我將安心就死。”伍尚束手就擒,使者來捕伍子胥。伍子胥挽弓搭箭對着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走了。
伍奢聽説伍子胥逃走了,嘆息説:“楚國君臣將要苦於戰爭了!”伍尚到了楚國都城,楚王將伍奢、伍尚一道殺死。 [1] 
此時伍子胥欲逃往吳國,奈何路途遙遠,只好作罷。之後他因太子建在宋國,遂投靠之,但宋國內亂,只好與太子一起奔鄭。在鄭國,太子建和晉國大夫中行寅合作,聯合推翻鄭定公,被定公知曉而被殺,最後子胥只好偕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過陳國欲出昭關到吳國,昭關守衞正在到處抓拿他們,兩人只好徒步逃走。
伍子胥出了昭關,怕有追兵趕來,急忙往前奔跑,但遇到一條大江攔住了去路。正着急時,江上有個老漁夫划着小船過來,把他渡了過去。過了大江後,伍子胥感激萬分,摘下身邊的寶劍,交給老漁夫説:“這把寶劍是楚王賜給我祖父的,值一百兩金子。送給你,聊表我的心意。”老漁夫回答説:“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賞金、爵位,怎麼還會貪圖你的寶劍呢?” [2] 
伍子胥逃出楚國後,白天躲藏,晚上趕路,不久就生病了,此時盤纏用盡,只好拖着病軀,沿路乞討。 [3] 

伍子胥奔吳復仇

到了吳國,吳王僚剛剛繼位執政,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通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過了許久,楚平王因為楚國的邊城鍾離與吳國的邊城都養蠶,兩個女子為爭採桑葉互相廝打而大怒,以致於兩國興兵交戰。吳國派公子光討伐楚國,攻破楚國鍾離、居巢凱旋。伍子胥勸吳王僚説:“楚國可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對吳王説:“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殺害,勸大王討伐楚國是為了報私仇罷了。攻打楚國未必能攻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殺掉吳王而自立為王,又不能説穿此事,於是就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退出朝廷與太子建的兒子勝躬耕于田野。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當初,楚平王奪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兒子軫,到楚平王死後,竟即位稱王,這就是楚昭王。吳王僚趁楚平王死了,派兩位公子率兵襲擊楚國。楚國派兵切斷吳兵的後路,使吳兵不能返回。吳國國內空虛,公子光就派專諸行刺吳王僚而後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闔閭繼位後,志得意滿,就召伍子胥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4] 
柏舉之戰 柏舉之戰
先前受吳王僚派遣率兵攻打楚的兩位公子,因退路被切斷不能返回。後聽説闔閭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就率領軍隊投降了楚國,楚國將舒地封給了他們。闔閭即位三年,就興兵與伍子胥、伯嚭攻打楚國,奪取了舒地,並捉拿了當初吳國投降的二位將軍。吳軍本想進兵郢都,將軍孫武説:“百姓太勞累了,不可進兵,暫且等待時機吧!”才撤回國。 [5] 
公元前511年,吳國再次攻打楚國,奪取了六地和飅地。公元前509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兵攻打吳國。吳國派伍員迎擊,在豫章大敗楚軍,奪取了楚國的居巢。 [6]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對伍子胥、孫武説:“原先你們説郢都不可攻入,現在怎樣?”二人回答説:“楚國將軍囊瓦貪財,唐國蔡國都怨恨他。大王一定要大舉進攻,務必先得到唐國、蔡國的幫助才行。”闔閭聽了,調動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與楚國軍隊在漢水兩岸列兵對陣。吳王的弟弟夫概,率兵請求跟隨出征。吳王不聽,就用自己的部下五千人襲擊楚國將軍子常,子常大敗而逃投奔鄭國。於是吳王乘勝前進,與楚軍五次交戰後,就攻入了郢都。 [7] 
當天楚昭王出逃。次日,吳王進駐郢都。楚昭王輾轉逃到了鄖地。鄖公的弟弟懷説:“平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殺死他的兒子,不也可以嗎?”鄖公擔心他的弟弟殺害昭王,就與昭王一起投奔隨地。 [8] 

伍子胥掘墓鞭屍

伍子胥掘墓鞭屍 伍子胥掘墓鞭屍
吳軍包圍了隨國,對隨人説:“周朝在漢水流域的子孫全被楚國殺盡了。”隨人想殺昭王,王子綦將昭王藏起來,自己裝扮成昭王來對付他們。隨人對於是否把昭王交給吳國佔了一卦,不吉利,就謝絕吳國,沒有交出昭王。
當初,伍子胥與申包胥是摯友,伍子胥逃跑時對申包胥説:“我一定要毀滅楚國。”申包胥説:“我一定要保存它。”等到吳兵攻進郢都,伍子胥尋找昭王,沒找到,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
申包胥逃到山中,讓人對子胥説:“您報仇的手段,太過分了吧!我聽説,人多能戰勝天,天也能毀滅人。您曾是平王的臣子,親自拱手稱臣侍奉他,今天竟至污辱死人,這難道不是違背天理到了極點了嗎?”伍子胥對來人説:“替我謝謝申包胥,説我就像太陽快落山了,但路途還很遙遠,所以我要倒行逆施。”於是,申包胥逃到秦國告急,向秦國求救。秦國不答應,包胥站在秦王殿上,晝夜痛哭,七天七夜哀聲不絕。秦哀公可憐他,説:“楚王雖殘暴,但有像這樣的臣子,怎能不保存楚國呢?”就派了五百輛兵車救楚國攻打吳國。不久,在稷地打敗吳兵。 [9] 

伍子胥成吳霸業

適逢吳王久留楚國搜尋昭王,闔閭的弟弟夫概趁機逃奔回國,自立為王。闔閭聽到這個消息,就放棄楚國返回吳國,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被打敗,就逃奔楚國。
楚昭王見吳國發生內亂,就重返郢都,將堂奚谷封給夫概稱作堂奚谷氏。楚國又與吳國交戰,打敗吳國,吳王就回去了。兩年後,闔閭派太子夫差率兵攻打楚國,奪取番地。楚國害怕吳國再次大兵壓境,就離開郢都,遷都到鄀城。 [9]  當是時,吳王採用伍子胥、孫武的計策,西邊攻克了楚國的疆土,北邊威鎮齊國、晉國,南邊收服了越人。 [10] 
公元前496年,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中箭,闔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託伍氏輔佐少君,封他最高官職,稱相國公。

伍子胥自盡身死

伍子胥畫像
伍子胥畫像(3張)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説:“我多次規勸大王,大王不採納我的意見,我現在已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與吳國一起滅亡,沒有好處啊!”於是將他的兒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就返回吳國向夫差彙報。伯嚭乘機進讒言,誣陷伍子胥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賜死伍子胥,贈劍令他自盡。伍子胥仰天長嘆説:“唉!奸臣伯嚭作亂,大王反而殺我。我使你的父親稱霸諸侯。在你還未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幾位公子都爭立為太子,我與先王冒死力爭,差點不能被立為太子。你被立為太子後,想將吳國分一半給我,但我並不敢有這種奢望。可是如今你竟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而殺害長輩。”伍子胥在憤恨之餘,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着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11]  吳王夫差極怒,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着拋棄於錢塘江中,吳人哀憐他,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為胥山。 [11]  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伍子胥有一子被託付於齊國的鮑氏,後來別為王孫氏。

伍子胥主要成就

伍子胥修築姑蘇

姑蘇古地圖 姑蘇古地圖
吳國封地在江東太湖流域(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區),都城前期位於梅里,後期位於吳(今蘇州)。
伍子胥在吳中之地“相土嘗水,象天法地” ,充分考察了地理和水文條件,認為太湖東岸的丘陵和平原之間:西面有湖泊、丘陵為屏障,不利於楚國進軍,且能為築城提供大量石料;吳中平原沃野、魚米之鄉,正是絕佳的大後方。
伍子胥構築了周長47裏的大城和周長10裏的內城姑蘇古城。伍子胥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胥溪”、“胥浦”的開掘和疏通,既避免了吳中地區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 [12]  新都包括大小兩城。“闔閭大城”周長近20公里,地點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作為衞城的“闔閭小城”,周長也有近4公里,在太湖北岸,今江蘇省無錫、常州兩市交界處。

伍子胥水利建設

伍子胥塑像
伍子胥塑像(2張)
伍子胥率眾開挖了歷史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胥江的出現,既避免了吳地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對當地百姓的生計發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 [12]  胥江由伍子胥加以疏鑿的説法,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宋代水利家宜興人單鍔於元祐四年(1089年)所著的《吳中水利書》引用了錢公輔之説:“自春秋時,吳王闔閭四年(前511年)用伍子胥之謀伐楚,始創此河,以為漕運,春冬載二百石舟,而東則通太湖,西則入長江,自後相傳,未始有廢。” [13] 
而胥江通航在當時意義重大,吳國的舟師可直接出現在安徽蕪湖市附近的大江之中。據説當年吳國六萬水軍,由太湖出發沿着胥溪悄悄西進,突然出現在巢湖楚軍面前,結果五戰五捷,攻破楚都郢。 [13] 

伍子胥軍事成就

吳王闔閭在奪取政權之後,也有向外擴張、與他國爭霸的野心。伍子胥利用吳王的這一野心,一步一步地把闔閭引向富國強兵、擴軍備戰,尋機向外擴張的道路。孫武事吳之後,伍子胥與孫武一起,整頓吳國的軍備,招兵買馬,日夜操練,使吳國逐步強盛。為了削弱楚國的力量,吳王採納伍子胥和孫武的意見,把吳軍一分為三,輪番襲擾楚國。經過幾年的襲擾,楚國國力漸衰。吳楚決戰的時機日漸成熟。吳國人先是攻佔了原屬於楚國的舒城,然後西出大別山,直逼漢水。經過吳楚柏舉之戰,吳國人大敗楚軍,攻入楚國都城郢。 [14] 

伍子胥人物評價

  • 伍奢:員為人剛戾忍卼,能成大事。 [15] 
  • 費無極: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
  • 伯嚭: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
  • 莊子:伍員、萇弘知事君盡忠,而不知逆君之致禍。
  • 屈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16] 
  • 陳軫:子胥忠其君,天下皆欲以為臣。孝已愛其親,天下皆欲以為子。
  • 范雎:使臣得盡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之説行也,臣又何憂?
  • 司馬遷: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白公如不自立為君者,其功謀亦不可勝道者哉! [15] 
  • 韓嬰:伍子胥前功多,後戮死,非知有盛衰也,前遇闔閭,後遇夫差也。
  • 桓寬:縞素不能自分於緇墨,賢聖不能自理於亂世。是以箕子執囚,比干被刑。伍員相闔閭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殺之。樂毅信功於燕昭,而見疑於惠王。人臣盡節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
  • 劉向:①楚不用伍子胥而破,吳用之而霸,夫差非徒不用子胥也又殺之,而國卒以亡。②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蓤水,無以餌其口,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闔閭為霸。 [17] 
  • 桓譚:忠臣高節,時有龍逢比干、伍員、晁錯之變;比類眾多,不可盡記,則事曷可為邪?庸易知邪?雖然,察前世已然之效,可以觀覽,亦可以為戒。 [18] 
  • 諸葛亮: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
  • 司馬貞: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嗟彼伍氏,被茲兇慝!員獨忍詬,志復冤毒。霸吳起師,伐楚逐北。鞭屍雪恥,抉眼棄德。 [15] 
  • 徐凝:千載空祠雲海頭,夫差亡國已千秋。 浙波只有靈濤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 李廌:烈士可廟食,麼麼可悲夫。誓心報荊郢,忍恥適江吳。功成期牖下,旋聞賜屬鏤。楚邦乃怨耦,宿憤向已攄。濤江厭波神,魂魄遊故都。存亡兩陳跡,無用愧包胥。
  • 范仲淹 :胥也應無憾,至哉忠孝門。生能酬楚怨,死可報吳恩。直氣海濤在,片心江月存。悠悠當日者,千載祗慚魂。
  • 王安石:子胥出死亡捕竄之中,以客寄之一身,卒以説吳,折不測之楚,仇執恥血,名震天下,豈不壯哉! [19] 
  • 司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 [20] 
  • 蘇軾:父不受誅,子復仇,禮也。生則斬首,死則鞭屍,發其至痛,無所擇也。 [21] 
  • 王令:西風騷客倦遊吳,弔古心懷此暫舒。鬼籾久應除佞嚭,民思今果廟神胥。雖然邪正皆歸死,奈有忠讒各異書。回首舊江江水在,怒濤猶是不平初。
  • 楊備:出境鞭屍報父讎,吳兵勇鋭越兵憂。忠魂怨氣江雲在,日見爐香煙上浮。
  • 李贄:伍子胥絕孝純忠,驚天震地,楚之烈也。
  • 王若虛:勇而無禮,為而不顧,既自賊其君,又賊人之君,員真小人也哉!
  • 陳志歲:知否申胥本楚人,引吳攻楚為私因。可憐祖國好兒女,半作伍家償命身。 [22] 
  • 邵寶:伍子胥孝知有親而不知有國,仇一人而戕一國,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 梁啓超:伍子胥智勇深沉,真一世之雄也。

伍子胥軼事典故

伍子胥一夜白頭

伍子胥 伍子胥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然而,昭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裏説是扁鵲的弟子,傳説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中認出了伍子胥,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説“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説“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翻來覆去,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髮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到達陵水 [23]  。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

伍子胥七星龍淵

伍子胥 伍子胥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説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説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伍子胥千金報恩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裏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 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24] 

伍子胥端午起源

由於伍子胥屍沉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 [25]  與食粽子 [26]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從古到今,有着多種説法,除了伍子胥、屈原和曹娥等人物紀念説,還有龍節、蓄蘭沐浴等説法。上古時期生活在黃河流域一帶的華夏族先人以龍為部落標誌,伏羲女媧、軒轅等人都是龍族著名領袖,後人自稱龍子龍孫、龍的傳人,每年五月五日,舉行盛大的龍祭,叫做端午節。 [27] 

伍子胥荸薺起源

在昔屬白露湖之濱的湖北省監利市黃歇口鎮,流傳着一個關於荸薺的故事:春秋末期(公元前522年)昏庸的楚平王聽信讒言,冤殺了大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在家人及門客的掩護下,逃出郢都(今江陵),日夜兼程,趕往位於白露湖之濱的老家(今黃歇口鎮伍家場),想在那裏躲一段時間。但楚平王所派的追兵緊追不捨,伍子胥怕連累族裏鄉親,便裝扮成一個農民,藏匿在白露湖的蘆葦、蒿草中。“屋漏又遭連陰雨”,由於悲傷、疲憊、飢餓、又受了風寒,伍子胥心力交瘁,昏倒在野澤中,一位到湖裏採挖荸薺的農家少女,發現了伍子胥,便把他揹回家中救護。少女心地善良,但家境貧寒,只能拿野菜、野果給他充飢,採草藥為他治病。伍子胥出身於官府之家,不是太吃得慣藕餅和少鹽缺油的蘿蔔白菜,但正處於病中,口渴心枯的他卻很愛吃荸薺。他感到荸薺質脆、味甜,清熱,解渴。在少女的調理下,不幾日,他便恢復了元氣。他滿懷感激之情,向少女亮明瞭身份,並説出了打算:投奔吳國去。看到他高大英俊,充滿陽剛之氣,少女雖然心中傾慕,但知道他心高志遠,又有家仇要報,挽留不住,便送了一袋幹荸薺,讓他帶在路上充飢,並用小船將他送出白露湖。臨別時,伍子胥叮囑少女千萬保密。少女為使他無後顧之憂,待他上岸後,便毅然投湖自盡。伍子胥敬仰少女的善良、俠義,一路上寧願餓肚子,吃野菜,也不忍吃少女所送的荸薺。伍子胥歷盡千辛萬險到達吳國後,把攜帶的荸薺拿出一部分作為楚國珍奇的特產獻給公子光。公子光一邊吃荸薺,一邊聽伍子胥暢談報仇之志和治國之策。伍子胥受到公子光的信任和重用。他輔助公子光奪得王位,又西破強楚,北攘齊土,南服越人,還在吳王的支持下,把剩下的一部份荸薺在吳國試種、推廣,使吳國發展為荸薺的主要產地。 [31] 

伍子胥親屬成員

  • 先祖:伍舉。
  • 父:伍奢,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
  • 兄:伍尚,被楚平王殺害。
  • 子:伍子胥有一子,託付給齊國的鮑牧。 [15] 
  • 後裔:伍被,西漢武帝時期淮南八公之一,據傳為伍子胥後人。 [28] 

伍子胥墓址爭議

  • 江蘇吳中説
在江蘇蘇州吳中區胥口鎮西伍相國祠內。伍子胥其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逃至吳國,助吳王築城練兵,發憤圖強。後被譖自殺。墓封土高約1米多,冢以麻石砌成,墓前碑書“吳相國伍公之墓。原墓在文革中被平毀。在蘇州建城2500年(1986年)之際,該墓修葺一新,墓家直經3米,高1米,全部花崗岩砌成,周圍遍植翠柏青松。還有吳相國伍公鴟夷藏處碑和重建胥山祠記碑等今均無存。近處還有二妃墓、拜將台等古蹟。
  • 湖北老河口説
伍子胥墓實景
伍子胥墓實景(10張)
根據光緒年《光化縣誌》記載:“富村鄉,安古地方,距城三十,民多大族,為周伍子胥故里。” 從司馬遷的《史記》上記載:伍子胥死在吳國,但他的墳卻在他的家鄉光華富村鄉。這是何故呢?光化(現改名為老河口)當地的羣眾流傳説:伍員被吳王夫差殺後,故里官宦、士紳、鄉親,將他的屍骨偷運回安葬。為防盜墓,共築一百座墳,九十九座假墳埋在河西(漢水西邊,現屬谷城縣,古時屬光化),真墳埋在河東,並修有一廟。關於伍子胥墓,明朝正德年間《光化縣誌》上也有記載:“伍舉墓在富村鄉,今存石器。” 伍子胥之墓現仍在,位於今老河口市付家寨鎮陳家港村委會鐵匠溝村(陳家港原歷屬富村鄉),墓座南向北,長13米,寬10米,高3.5米,墓上仍有石器。陳家港村委會靠近今丹江口市。1986年4月,丹江口市磚瓦廠在陳家港村委會上港村地取土時,曾挖出戰國墓一個,出土銅器、陶器共七十多件文物。根據戰國墓葬埋的方法應是墓羣,故在其附近的伍子胥墓可見確係戰國古墓。

伍子胥後世紀念

  • 地名紀念
胥口 胥口
胥口地名就因伍子胥而設,這是伍子胥拋屍入江所在地,當地百姓為了紀念他,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廟,並把伍子胥率領開挖的運河命名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為胥山,瀕臨的太湖命名為胥湖。 [12] 
  • 節日習俗
當年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後馬革裹屍拋入江中,沿江漂至今胥口,當地民眾撈起予以厚葬,自發建造了胥王廟(公元前484年),此地由此更名胥口。每年端午節,來自世界各地的伍氏後人都會來這裏舉行祭拜儀式,同遊客一起向胥江拋粽子 [12] 

伍子胥影視形象

影視形象如右圖: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96
西施
1994
《東方小故事之蘆蕩託渡》
1996
1996
吳剛
1997
孫武
1997
《大刺客之魚腸劍》
2004
《斷腸劍》
2006
王冰
2006
樊志起
2007
2008
兵聖
2010
2011
參考資料: [29-30] 
參考資料
  • 1.    《史記》:無忌言於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可以其父質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王使使謂伍奢曰:「能致汝二子則生,不能則死。」伍奢曰:「尚為人仁,呼必來。員為人剛戾忍,能成大事,彼見來之並禽,其勢必不來。」王不聽,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汝父;不來,今殺奢也。」伍尚欲往,員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後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讎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伍尚曰:「我知往終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後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謂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尚既就執,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矢向使者,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奢聞子胥之亡也,曰:「楚國君臣且苦兵矣。」伍尚至楚,楚並殺奢與尚也。
  • 2.    《史記》:伍胥既至宋,宋有華氏之亂,乃與太子建俱奔於鄭。鄭人甚善之。太子建又適晉,晉頃公曰:「太子既善鄭,鄭信太子。太子能為我內應,而我攻其外,滅鄭必矣。滅鄭而封太子。」太子乃還鄭。事未會,會自私慾殺其從者,從者知其謀,乃告之於鄭。鄭定公與子產誅殺太子建。建有子名勝。伍胥懼,乃與勝俱奔吳。到昭關,昭關欲執之。伍胥遂與勝獨身步走,幾不得脱。追者在後。至江,江上有一漁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劍曰:「此劍直百金,以與父。」父曰:「楚國之法,得伍胥者賜粟五萬石,爵執珪,豈徒百金劍邪!」不受。伍胥未至吳而疾,止中道,乞食。至於吳,吳王僚方用事,公子光為將。伍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見吳王。
  • 3.    戲曲《浣紗記》載途中遇浣紗女向其乞飯,允諾日後必當報答,有楚軍至,浣紗女恐受辱,便抱石沉江而死。傳伍子胥仕官後將千金沉入浣紗女沉江處,此為千金小姐典故。但《吳越春秋》並無類似記載。
  • 4.    《史記》:久之,楚平王以其邊邑鍾離與吳邊邑卑梁氏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至於兩國舉兵相伐。吳使公子光伐楚,拔其鍾離、居巢而歸。伍子胥説吳王僚曰:「楚可破也。願復遣公子光。」公子光謂吳王曰:「彼伍胥父兄為戮於楚,而勸王伐楚者,欲以自報其讎耳。伐楚未可破也。」伍胥知公子光有內志,欲殺王而自立,未可説以外事,乃進專諸於公子光,退而與太子建之子勝耕於野。 五年而楚平王卒。初,平王所奪太子建秦女生子軫,及平王卒,軫竟立為後,是為昭王。吳王僚因楚喪,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吳國內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 5.    《史記》:楚誅其大臣郄宛、伯州犁,伯州犁之孫伯嚭亡奔吳,吳亦以嚭為大夫。前王僚所遣二公子將兵伐楚者,道絕不得歸。後聞闔廬弒王僚自立,遂以其兵降楚,楚封之於舒。闔廬立三年,乃興師與伍胥、伯嚭伐楚,拔舒,遂禽故吳反二將軍。因欲至郢,將軍孫武曰:「民勞,未可,且待之。」乃歸。
  • 6.    《史記》:四年,吳伐楚,取六與灊。五年,伐越,敗之。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將兵伐吳。吳使伍員迎擊,大破楚軍於豫章,取楚之居巢。
  • 7.    《史記》:九年,吳王闔廬謂子胥、孫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對曰:「楚將囊瓦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闔廬聽之,悉興師與唐、蔡伐楚,與楚夾漢水而陳。吳王之弟夫概將兵請從,王不聽,遂以其屬五千人擊楚將子常。己卯,楚昭王出奔。庚辰,吳王入郢。子常敗走,奔鄭。於是吳乘勝而前,五戰,遂至郢。
  • 8.    《史記》:昭王出亡,入雲夢;盜擊王,王走鄖。鄖公弟懷曰:「平王殺我父,我殺其子,不亦可乎!」鄖公恐其弟殺王,與王奔隨。吳兵圍隨,謂隨人曰:「周之子孫在漢川者,楚盡滅之。」隨人慾殺王,王子綦匿王,己自為王以當之。隨人卜與王於吳,不吉,乃謝吳不與王。
  • 9.    《史記》:始伍員與申包胥為交,員之亡也,謂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申包胥亡於山中,使人謂子胥曰:「子之報讎,其以甚乎!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親北面而事之,今至於僇死人,此豈其無天道之極乎!」伍子胥曰:「為我謝申包胥曰,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於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於秦。秦不許。包胥立於秦廷,晝夜哭,七日七夜不絕其聲。秦哀公憐之,曰:「楚雖無道,有臣若是,可無存乎!」乃遣車五百乘救楚擊吳。六月,敗吳兵於稷。會吳王久留楚求昭王,而闔廬弟夫概乃亡歸,自立為王。闔廬聞之,乃釋楚而歸,擊其弟夫概。夫概敗走,遂奔楚。楚昭王見吳有內亂,乃復入郢。封夫概於堂溪,為堂溪氏。楚復與吳戰,敗吳,吳王乃歸。
  • 10.    《史記》:後二歲,闔廬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取番。楚懼吳復大來,乃去郢,徙於鄀。當是時,吳以伍子胥、孫武之謀,西破彊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
  • 11.    《史記》:吳太宰嚭既與子胥有隙,因讒曰:「子胥為人剛暴,少恩,猜賊,其怨望恐為深禍也。前日王欲伐齊,子胥以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恥其計謀\不用,乃反怨望。而今王又復伐齊,子胥專愎彊諫,沮毀用事,徒幸吳之敗以自勝其計謀耳。今王自行,悉國中武力以伐齊,而子胥諫不用,因輟謝,詳病不行。王不可不備,此起禍不難。且嚭使人微伺之,其使於齊也,乃屬其子於齊之鮑氏。夫為人臣,內不得意,外倚諸侯,自以為先王之謀\臣,今不見用,常鞅鞅怨望。願王早圖之。」吳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賜伍子胥屬鏤之劍,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嘆曰:「嗟乎!讒臣嚭為亂矣,王乃反誅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時,諸公子爭立,我以死爭之於先王,幾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吳國予我,我顧不敢望也。然今若聽諛臣言以殺長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樹吾墓上以梓,令可以為器;而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乃自剄死。吳王聞之大怒,乃取子胥屍盛以鴟夷革,浮之江中。吳人憐之,為立祠於江上,因命曰胥山。
  • 12.    建築姑蘇城是伍子胥的一大功勞 如今蘇州有太多他的印記  .鳳凰網[引用日期2017-05-11]
  • 13.    胥溪河傳為伍子胥開鑿運河古道 曾助吳國出戰取勝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5-11]
  • 14.    吳名崗 .對《吳楚柏舉之戰》一文的商榷意見[J]:孫子研究,2015
  • 15.    史記·伍子胥列傳第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12-10]
  • 16.    屈原作品  .詩文網[引用日期2014-10-11]
  • 17.    劉向集錄《戰國策》,第186頁。
  • 18.    《新論》:蓋父子至親,而人主有高宗、孝己之設,及景、武時慄、衞太子之事;忠臣高節,時有龍逢、比干、伍員、晁錯之變;比類眾多,不可盡記,則事曷可為邪?庸易知邪?雖然,察前世已然之效,可以觀覽,亦可以為戒。維諸高妙大材之人,重時遇咎,皆欲上與賢侔,而垂榮歷載,安肯毀明廢義,而為不軌惡行乎?
  • 19.    王安石·《伍子胥廟記》
  • 20.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24]
  • 21.    蘇軾:《論范蠡、伍子胥、大夫種》。
  • 22.    伍子胥:功名成敗看胸襟  .中國新聞網.2011-03-25[引用日期2016-12-27]
  • 23.    高誘《戰國策注》卷三《秦策》雲,“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夜行而晝伏,至於蔆水”,高誘注“蔆水,《史記》作陵水”。
  • 24.    千金的由來  .北方網[引用日期2013-12-10]
  • 25.    《荊楚歲時記》:“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 26.    《蘇州府志》.增補:“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 27.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0-05-13]
  • 28.    《漢書》:伍被,楚人也。或言其先伍子胥後也。
  • 29.    《斷腸劍》河北秘密開拍 修慶演繹伍子胥  .搜狐網[引用日期2013-12-10]
  • 30.    獨家組圖:陳寶國尤勇鮑國安《越王勾踐》劇照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12-10]
  • 31.    荸薺  .監利市人民政府.2014-10-25[引用日期2021-05-02]
  • 32.    泰安市政協 文史之窗 伍子胥瞭望泰山  .泰安市政協.2018-06-08[引用日期2021-06-21]
  • 33.    (春秋)孔子著.尚書[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01.第330頁。
  • 34.    潘君明.蘇州良相名醫傳説[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20.03.第5頁
  • 35.    伍子胥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36.    徐文武著.楚國思想與學術研究[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7.01.第194頁。
  • 37.    蘇州端午風俗與眾不同 不祭屈原祭伍子胥  .中新網[引用日期2023-05-31]
  • 38.    王家倫.高萬祥編.王家倫攝影.蘇州文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9.06.第11-12頁。
  • 39.    泰安市政協 文史之窗 伍子胥瞭望泰山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泰安市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06-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