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直升機救援

(應急救援)

鎖定
直升機救援是把直升機應用於應急救援(空中120),能更快速到達水、陸路不可通達的作業現場,實施搜索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工作,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不過,中國用於應急救援的直升機數量缺口大、結構問題突出。
中文名
直升機救援
別    名
空中120

直升機救援中國現狀

中國用於應急救援的直升機數量缺口大、結構問題突出。到2008年底,全國只有294架民用直升機可用於應急救援,平均每10萬平方公里約3架,是主要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的1/25。
在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規劃》中,建議明確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以選購國產直升機和國產航空裝備為主,建議採購直升機的國產化率不低於80%。但實際情況是,國家用於航空應急救援的直升機大部分從國外進口,雖然在單機技術指標上相比國產直升機具有一定優勢,但其採購、維護綜合成本高、機型種類和保障制約條件多、對外依賴程度大。
此外,我國用於海上石油服務和航空護林的民用直升機約佔民用直升機總數的63%,但用於其他領域尤其是救援領域的直升機在數量上嚴重不足。
此外,“直升機救援”收費問題也備受討論,2011年,北京空中120擬增加直升機救援,主要用於病情危重時城市之間的轉院,一次最低費用10萬元,從北五環飛到南五環僅需10至15分鐘。但不少網友表示收費偏高。
中國空域主要受空軍管控,通用航空飛行器上天,過去要經嚴格審批。2000年起,國家逐步開放低空空域;2011年至2015年,在北京、蘭州、濟南、南京、成都試點改革;2015年至2020年,建成相對完善的低空管理體制,讓平常百姓能享受通用航空的便利。正在徵求意見的《航空法》還提出:“公民依法享有使用空域的權利;國家鼓勵公民從事航空活動。” [5] 

直升機救援優缺點

直升機救援優勢

一般來説,救援地域情況比較複雜。作為航空應急救援核心裝備的直升機,能快速到達水、陸路不可通達的作業現場,實施搜索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工作,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手段。
航空應急救援在處置各種突發事件過程中,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間限制較少等優勢,是許多國家普遍採用的最有效的應急救援手段。能夠垂直起飛降落、不用大面積機場、能批量運載物資和傷員。
直升機是航空應急救援的核心裝備。直升機應用於應急救援,能快速到達水、陸路不可通達的作業現場,實施搜索救援、物資運送、空中指揮等項工作。

直升機救援缺點

雖然直升機在應急救援中具有種種優勢,但它在飛行速度、航程、續航時間、使用地域上依然會受到一定限制。在戰區救生中,搜救直升機還要有預警機的指揮、轟炸機的對敵壓制、殲擊機的護航、武裝直升機的伴隨掩護等,可以説是陸海空的立體協同。
《環球時報》上某飛行員的解釋更有突出客觀原因之嫌。他解釋“毛毛細雨也同樣威脅安全”的原因是阻礙視野,容易撞上跨越山谷的電線。
直升機最後的落地也有講究,一般要求起降場地尺寸不小於2×1.5倍旋翼直徑,坡度不能超過7 °,沿盛行風向能確定清晰的進場線,着陸點中心15°範圍內不應有障礙物。在山頂或峽谷起降時,起飛方向至少要比周圍地形高300米,到障礙物的距離不得小於500米。

直升機救援救援案例

2008年汶川地震搶險救災中,直升機將藥品、食品送入災區,從災區運出傷員,震後兩小時,成都軍區陸航團2架直升機飛往汶川時,進入山區河谷後濃霧漸起,爬升近2000米仍飛不出雲層,強行摸索10多千米後被迫返航,14日又經過6次嘗試終於在汶川機降成功,將超過13噸的重型設備運上唐家山堰塞湖
4月22日,寶興縣靈關鎮建成直升機臨時起降場,但15:00一架直升機又因積雨雲未能降落。不過到19:32,成空6架直升機完成首次大規模空投,19架次共空投/空運17.7噸,運送重傷員9人。
截止4月22日16:00,成空累計出動直升機80多架次,空運590人、物資100多噸。截止20時,陸航旅累計出動直升機37架132架次,空運385人,物資20.7噸。截至當天下午,成都軍區已出動直升機200多架次。但到23日12:45,靈關鎮仍急需直升機轉移60名重傷員。
金匯空中極速救援3名選手 鄭開馬保障步入國際水平。 [1] 
上海上演直升機救援 金匯通航搭建“空中急救”綠色通道 [2] 
2018年1月31日,上海一名私家車乘客在行駛途中突感不適,出現頭暈、胸痛、噁心和腿麻等症狀,因該乘客投保的保險,享有直升機醫療救援服務,於是該乘客立即呼叫金匯通航直升機實施救援。 [3] 
救援任務獲得軍民航批覆後,直升機立即起飛前往救援,接到病人後立即起飛前往最近的合作醫院,病人通過綠色通道進入院內接受檢查治療。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