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盲魚

鎖定
盲魚是脂鯉目脂鯉科麗脂鯉屬魚類, [4]  又稱墨西哥麗脂鯉、無眼魚、盲眼魚。 [5]  通體近乎乳白淺肉色,半透明,有珍珠光澤,也有粉紅色或黃褐色的;各鰭透明。體長而側扁;眼晴退化,只剩凹陷的眼眶;頭較短;吻端圓鈍,吻長略大於眼長;口端位,下頜稍突出於上頜;腹部圓;有脂鰭;尾鰭深叉形。 [3]  雄魚瘦小,體色濃;雌魚體形幾乎比雄魚大一倍,腹部膨大。 [6] 
盲魚原產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墨西哥以及中美洲等水域。 [7]  生活於洞穴之中。 [8]  喜弱酸性硬水,適宜温度為20-24攝氏度。喜歡跳躍,有吞食魚卵的習性。以水生昆蟲和浮游動物為食。 [3]  7-8個月性成熟,繁殖週期為60-90天。一對親魚每次產卵可達600-1000粒。受精卵一天便可以孵化出仔魚。 [9] 
盲魚問世較晚,在熱帶魚中為較珍貴的一個品種, [10]  同時也是一種有趣的觀賞魚類。 [3]  是以“用盡廢棄”和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論的重要佐證;由於其洞穴魚類特徵,也是醫學和遺傳實驗的良好材料,在進化生物學、比較生理學研究上有巨大的價值。目前普遍處於瀕危之中。 [11] 
中文名
盲魚
別    名
喬氏麗脂鯉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脂鯉目
脂鯉科
麗脂鯉屬
A. jordani
分佈區域
原產於墨西哥,美洲、歐洲、非洲、亞洲都有發現

盲魚外形特徵

盲魚又名無眼魚墨西哥盲魚。魚體呈長形,稍側扁,尾鰭叉形,體長約 8 釐米。盲魚體色呈乳白色,各鰭與體色一致並透明。 [1] 
盲魚
盲魚(4張)
這是熱帶魚中體色最具個性的魚。由於它在地下山洞中生活,眼睛退化,其他感覺器卻特別發達。盲魚剛孵出的幼魚是有眼睛的,當幼魚長到 2 個月左右,眼睛才逐步退化。盲魚雖然沒有眼睛,但在水中不會撞到其他物體,而且捕食能力一點不差,只要投入食物,盲魚就立即發現,並游過來吃。
其實,盲魚擁有極其發達的嗅覺和觸覺,在敏鋭的嗅覺和觸覺的引導下,盲魚在黑暗的海底同樣能暢遊無阻。盲魚除了沒有眼睛這個缺陷外,還有許多鮮明的特點。比如,它們擁有粉紅色、光滑的身體,嘴邊長着四根短短的鬍鬚,尾鰭分成了一個小叉,身子是半透明的,透過它們的身體,甚至能看到它們的脊椎和內臟。 [1] 

盲魚生活習性

本魚棲息在完全漆黑的巖洞中,用側線系統辨別方向和覓食,屬雜食性,性情温和,喜羣遊。
盲魚
盲魚(5張)
大約在數萬年前,盲魚的祖先被水流帶到了只有很少光線或完全沒有光線的地下洞穴內,隨着漫長的歲月流逝,它的眼睛因無用武之地而退化,變成了今天的盲魚。對於一般動物來説,沒有眼睛簡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魚的眼睛雖然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卻能夠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覺來進行正常的生活。它是一種遊速很快的魚,能夠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動,不會在遊動撞上水草、石塊或其它的魚。也就是説,眼睛的退化並沒有給它的生活帶來什麼不利的影響。

盲魚生長繁殖

盲魚
盲魚(10張)
盲魚也為草上卵生魚類, 7 個月性成熟。比較容易飼養,喜歡弱酸性軟水,適温 20 ~ 24 ℃ 。可以單養,也可混養,因為盲魚憑感覺做出反應,所以常常是見什麼咬什麼,有一定挑釁性,一般以單養為好。另外盲魚特別愛跳,所以魚缸一定要有蓋,以防盲魚外跳。
盲魚不擇食,以動物性食物為主,貪食,食量較大。
盲魚性別區別為雄魚瘦長,雌魚粗壯。繁殖水温 26 ℃ 左右。其產卵習慣別具一格,產卵前,親魚互相繞圈旋轉,如水中華爾茲舞,長達幾小時之久,然後雌雄身體
靠在一起,雌魚排卵,雄魚射精,雄魚射精後離去,這時雌魚繼續排卵,並吃卵,受精卵會沉附到水草上。這時應立
即撈出產盡卵的雌魚。雌魚每次產卵1000粒左右。孵化、撫幼見寶蓮燈魚。

盲魚分類

盲魚,最大的體長不到10釐米,它們的外表長得十分奇特:細長的身體粉紅而透明,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體內的脊椎和內臟,形如一條條玻璃魚。
盲魚 盲魚
洞鱸魚和盲須鮒都是典型的盲魚。洞鱸魚的頭部和身上有許多不同形狀的小突起,這些小突起能起到感覺作用,完全可以代替眼睛,所以即使常年處於黑暗的環境中,它們仍能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盲須鮒長得很美,幼年時期眼睛比較發達,到了成年期,眼睛逐漸被皮膚所覆蓋而成為瞎子,與此同時,在頭部生出許多細小的敏感須,以此來代替雙眼。
還有一種更奇特的盲魚叫盲鰻,它主要生活在堪察加半島海域。盲鰻不只在頭部有感受器,全身也長滿了超感覺細胞,能比較正確地判定方向分辨物體。 [2] 

盲魚分佈範圍

盲魚 盲魚
盲魚在世界上的分佈比較普通,美洲、歐洲、非洲、亞洲都有發現。首次發現是1842年在美國記錄到的定居性洞穴魚類――盲鱂。隨後古巴、巴西以及非洲、亞洲等地也相繼發現。亞洲廣泛分佈於伊朗、伊拉克等地。我國自1976年首次報導在雲南建水的洞穴中捕捉到一尾盲魚後,新的盲魚接踵而至,其後在廣西武鳴、凌雲、樂業雲南箇舊、宜良,湖南龍山,貴州等地發現了8種盲魚。 魚類棲息的洞穴多數是由石灰岩或玄武岩構成的,巖體經腐蝕逐漸發展成溶洞。溶洞和暗流的年齡都比較古老,例如雲南宜良的溶洞和地下河分佈在距今約6億年前的前震旦紀碳酸鹽地層中,溶洞是在燕山運動後,斷裂促進溶洞的形成。但是洞穴魚類的年齡要晚得多,它與洞穴的地質年齡沒有直接的聯繫。魚類在洞穴中是在無陽光的流水或靜水中進行生命週期活動的,很少有兩種以上的魚類共存。

盲魚飼養方法

盲魚原產於墨西哥,已經成為熱帶魚愛好者普遍飼養的品種,也是動物學家所關注的對象之一。人工飼養時,盲魚對水質的要求不太嚴格,通常在20—32℃的水温條件下生長良好。

盲魚盲魚繁殖

盲魚 盲魚
盲魚可以人工繁殖,要求水質條件為酸鹼度在6.8—7.4之間,硬度在7一11之間,水温應保持在26左右,繁殖用的魚缸尺寸最好為80×40×40釐米。盲魚為卵生,親魚的體長應在6釐米以上,成熟的雌魚比成熟的雄魚體態更為豐滿。
盲魚的繁殖比較容易,初養熱帶魚的人也會得到滿意的結果。具體方法是:事先挑一條色澤良好的雄魚和一條豐滿的雌魚,把它們分開飼養一個星期,在此期間要給它們定量的水蚤食用。在準備繁殖的前一天的黃昏前不久,將親魚放入已調整好的水並在底部鋪置一層金絲草的繁殖缸裏。翌日親魚即可產卵,產卵之前雄魚和雌魚開始進行示愛,互相環繞成圓圈狀遊動,這樣的動作要進行幾個小時。隨後,雄魚和雌魚並排地遊動,並迅速擺動身體。最後雌魚排卵,雄魚排精使之受精。當產卵接近尾聲時,雄魚就會停止追逐雌魚,但是雌魚常常忽略雄魚的離去而繼續排卵,這時應將親魚立即撈出,否則雌魚就會吃掉自己所產的卵。
每條雌魚每次可產卵600粒左右。受精卵孵化的時間大約需要24小時,仔魚在孵化後的第三天就能自由遊動了。

盲魚飼養模式

盲魚可以和其他飼養條件相近的熱帶魚混養,但如果條件許可,最好還把它單獨飼養在一個魚缸裏。盲魚不挑食,喜歡在黑暗的環境中攝食。

盲魚穴居特點

盲魚 盲魚
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的洞穴、井底和其它地下水中,有着一些小型的魚類生活着。這些洞穴魚類以其特殊的生活環境,以及適應該環境的獨特構造,而成為魚類輻射進化中的一個分支。對於洞穴魚類,無論它們的親緣關係如何,也無論它們地理隔離的遠近,它們的基本特徵是眼睛縮小或退化;身體無色素,或呈粉紅色,或呈半透明,脊椎和內臟清晰可見。大多數身體細長,常見的只有5-10釐米長。體表鱗片細小,排列稀疏或完全埋在皮下;感覺靈敏,觸鬚發達或具派生感覺器;故又有盲魚、無眼魚或透明魚之俗稱。 盲魚的出現與山洞有關。山洞中具有豐富的食物,並且可以為某些動物的生存提供安全的棲息場所。盲魚的祖先原是洞外的魚類,有眼睛,體表也有色彩,他們對於漆黑的山洞並不喜歡。當它們偶然來到地下湖、地下河或地下潭時,由於不習慣那裏的生活環境,便會迅速離開,返回外面的河川湖潭。但是,如果洞口突然被洞外崩塌的山石、泥土所堵塞,這些魚類無法逃逸,便只好安身於黑洞中,它們一代代地生存在這不見光線的黑暗環境中,由不習慣到慢慢適應,眼睛逐漸退化,以致完全被一層皮褶覆蓋,身體得不到光線的照射,體表的色素也就漸漸消褪,成了半透明的“玻璃魚”。為了適應新的生活的環境,它們逐漸獲得了新的生存本領,它們對環境温度要求不再嚴格,能較長時間忍受飢餓,吻須更加發達和敏感,並能繁衍後代,自成體系地進行生命的週期活動。

盲魚古怪的盲魚

盲魚中國地區

盲魚 盲魚
在我國西南地區黑暗的地下洞穴中,曾經發現過幾條罕見的盲魚即油豐魚。這些盲魚最大的體長不到10釐米,它們的外表長的十分奇特:細長的身體粉紅而透明,可以清楚地看到它體內的脊椎和內臟,形如一條條玻璃魚。它們在長期同黑暗的鬥爭過程中獲得了新本領,它們能忍受飢餓,不怕冷,也不伯熱。在水温-10~35℃時都不致喪命,生命力極強。在我國雲南、廣西、四川等地的水下洞穴中也有盲魚的蹤跡。
世界上有不少地方,在完全黑暗的洞穴裏也同樣生活着各種不同種類的魚。例如北美的洞鱸魚和古巴的盲須䲁都是有名的盲魚。
洞鱸魚很小,一般只能長到16-20釐米。身上生有黑色的縱條紋,眼睛已被皮膚蓋住,只留下一個痕跡。那麼這種盲魚如何行動呢?在它的頭部和身上有許多不同形狀的小突起,這些小突起能起感覺作用,完全可以代替眼睛,聽以即使常年處於黑暗的環境,它們仍能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盲須䲁長得很美,它的全身呈桃紅色,也有的呈青銅色,在其上面還佈滿了黑色小斑紋,一般體長為15釐米。這種魚在幼年時期眼睛比較發達,到了成年期眼睛就逐漸被皮膚所覆蓋而成為瞎子,與此同時,在頭部生出許多細小的敏感須,以此來代替雙眼。

盲魚美國地區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沿岸的岩石縫中或岩石下的洞穴裏,可以找到一種身長只有10釐米的盲鰕虎魚。這種魚的皮膚呈淺紅色,光滑無鱗。幼年時期,它的眼睛雖小,但有視覺,一旦長大,眼睛就隱沒在皮下。雖然它雙目失明,但它卻能在黑暗的洞穴裏東遊西竄、異常活躍,這是由於在它的頭部生有許多皮膜感受器,靠着這種感受器能迅速探索到食物。
還有一種墨西哥魚,這種魚在幼年時期生長着一對非常惹人喜愛的大圓眼睛。魚類學家觀察和試驗發現它的雙眼在發育生長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逐漸退化,活動就全靠皮膚來感受光線及外界的刺激。

盲魚其他種類

還有一種更奇特的盲魚叫盲鰻魚,這種魚是在真正的魚類出現後才形成的。它主要生活在堪察加半島海域,是世界上唯一用鼻子呼吸的魚類。盲鰻雖然也被一層皮膜遮住了雙眼,但是這種魚不只在頭部有感受器,它的全身也長滿了超感覺細胞,能比較正確地判定方向、分辨物體。它還能鑽進大型魚類的體內,並且能把魚的內臟吞食掉,然後再憑着感受器鑽出魚體,有時它還鑽進魚網捕食網中的魚,而當漁民起網時,它又能迅速從網中逃走。這種魚的耐飢能力很強,半年不進食也不至餓死。盲鰻有4個心臟,至於為什麼它能有這麼多心臟,至今還是個謎。盲鰻還能分泌出一種特殊的粘液,可將四周海水粘成一團,在敵害遇到這種粘液迷茫之時,盲鰻早已逃之夭夭。盲鰻一般以微小的甲殼動物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物。
參考資料
  • 1.    唐譯.《揭秘自然界的動物王國 美繪版》:企業管理出版社,2015-01:112
  • 2.    楊紅櫻.《馬小跳愛科學 珍藏版》:吉林美術出版社,2014.01:116
  • 3.    張世義,李連仲編著,家庭養魚必讀,中國致公出版社,1994.12,第3頁
  • 4.    伍漢霖著,拉漢世界魚類系統名典,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7.09,第82,83頁
  • 5.    萌寵趣多編委會編著,經典觀賞魚圖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8,第29頁
  • 6.    龍圖天下著,觀賞魚飼養指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3,第208,209頁
  • 7.    劉洪聲,周文軍,張龍波編著,觀賞魚完全手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07,第118頁
  • 8.    匡庸德等編譯,家養觀賞魚,廣東科技出版社,1991.02,第86頁
  • 9.    王若松編著,熱帶魚家庭養殖的實用知識與方法,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3.07,第142頁
  • 10.    王若松編著,熱帶魚家庭養殖的實用知識與方法,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3.07,第141頁
  • 11.    中國地理百科叢書編委會,武陵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7.11,第9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