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盲孤女

鎖定
《盲孤女》是1925年上映的無聲黑白影片,由張石川執導,宣景琳、鄭小秋等主演。 影片講述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妹,曲折的生活經歷。 [1] 
中文名
盲孤女
外文名
A Blind Orphan Girl
發行公司
明星影片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張石川
編    劇
鄭正秋
製片人
尹誠
類    型
劇情
主    演
宣景琳
鄭小秋
片    長
100 分鐘
上映時間
1925年
對白語言
無聲
色    彩
黑白
出品時間
明星影片公司

盲孤女職員表

張石川 .... 導演
麥君博 .... 監製
董克毅 .... 攝影
董天涯 .... 置景
周劍雲 .... 解説
馬徐維邦 .... 美工
尹誠...製片人
鄭正秋....編劇

盲孤女演員表

    • 宣景琳 飾 李翠英
    • 鄭小秋 飾 李海山
    • 岑雪琴 飾 陳氏
    • 趙琛 飾 王長根
    • 趙慰三 飾 趙衡甫
    • 黃筠貞 飾 朱氏
    • 舒芸 飾 趙映娟
    • 王獻齋 飾 褚國棟

盲孤女故事簡介

無錫商人李炳生貧病而死,留一子一女,女兒名叫翠英,是前妻所生,兒子名叫海山,為後妻陳氏所生。炳生死時囑咐兒子海山要善待翠英,但陳氏只鍾愛親生兒子海山,對翠英虐待有加。丈夫死後,陳氏便把翠英趕到絲廠做工。絲廠工頭王長根調戲翠英遭翠英拒絕後,惱羞成怒,藉故當眾羞辱翠英,扣其工資,並揚言要開除她。翠英回家,因工資少又遭陳氏責罵。翠英把停工的事告訴弟弟海山。海山勸慰一番後,第二天陪姐姐到絲廠,乞求王長根留翠英在廠工作。王長根以為翠英可欺,又欲非禮,海山忍不可忍,與王爭鬥,但終因身單力薄,被王趕出工廠。誰知姐弟倆出門時忘記鎖門,遭小偷盜竊。陳氏問明原由,對翠英一頓打罵,翠英每日以淚洗面。浙江富紳趙衡甫生一女名映娟,女婿褚國棟被委任為上海地方廳檢察官,行前來向岳父辭行,請求帶映娟一起去上任。趙衡甫因女婿上任,觸動13年前的傷心事。原來,趙衡甫當年將要上任之時,愛子突然失蹤,於是斷然絕意仕途。國棟答應願到上海後代為查訪。江洋大盜毛金奎與同夥陸阿三到處劫掠,早年過杭州時,拐走趙衡甫之子,後取名毛小奎,帶在身邊。後來,因分贓不均,毛金奎與陸阿三鬧翻,陸阿三離去前,將小奎的身世告訴小奎,小奎不辯真假,況且無其他謀生之路,仍舊追隨毛金奎。一天,他們路過無錫,把船停泊僻靜之處。恰巧翠英因哭失明,夜間摸到河邊想跳河自殺,卻正好落到毛的船上。毛金奎因翠英不願回家,收為養女,教其唱歌。小奎與翠英朝夕相處,萌生愛意。不久,三人來到上海,以賣唱這生。海山因姐姐失蹤,痛不欲生,逢人打聽。後來,因交不起房租,陳氏帶海山暗中出走上海,投靠一個在貨棧當經紀的親戚。海山在貨棧當了童工,陳氏因一直沒有工作,經常遭親戚的白眼。小奎和翠英感情日深,一天,三人到褚國棟家賣唱,被海山瞧見,認出翠英,狂呼追趕。毛金奎見狀,挾翠英而去。海山因揹着東西在街上奔跑,被疑為小偷,扭送而去。毛金奎乘小奎不在,想對翠英非禮,小奎對毛金奎素有戒心,見狀大怒,一場爭吵,二人互扭到官。褚國棟作為檢察官審問這兩個案件,發現許多可疑之處。恰巧陸阿三悔過後,在檢察廳任警丁,出庭作證,毛金奎被捕入獄。小奎身世大白,回家見了父母,恢復原名為趙中玉,他對翠英愛戀如初。經醫生治療,翠英雙目復明,與中玉結婚。陳氏也因海山的緣故,得以安得晚年。 [1] 

盲孤女演員簡介

宣景琳,1907年出生,上海人,中國早期電影演員。幼年喪父,家境貧寒。9歲時,她開始在鄰居一京劇班學戲,因勤奮刻苦,很快就以青衣行當登台演出,這為她日後從事演員奠定了基礎。
1925年經人介紹她進入了明星影業公司做演員。她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最後之良心》 ,頗受歡迎。明星公司與其簽了長期合同。之後,她相繼主演了<上海一婦人> 、 《盲孤女》 、 《少奶奶的扇子》等影片。1925年在鄭正秋導演的影片<早生貴子>中,她非常出色地扮演了一位老婦人,從此,她的戲路得以開拓,既能飾演少女、少婦,又能飾演中、老年婦人。
1931年,天一影片公司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發音影片《歌場春色》 ,她擔任主演,影片公映後很轟動。1933年在有聲片《姊妹花》中她又成功地扮演了一位苦難的母親,受到專家、觀眾的好評,該片成為其電影代表作。1936年,她退出影壇。
新中國成立後,她曾參加《家(1956)》、 《地下航線》等片的拍攝。宣景琳是中國第一代女性職業電影演員,她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她於1992年1月去世,終年75歲。

盲孤女導演簡介

張石川 ,中國電影導演。原名通偉,字蝕川。浙江寧波人。1913年任亞細亞影戲公司顧問,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16年又導演了轟動一時的<黑籍冤魂>。1922年合作組織了明星影片公司,主張"唯興趣是尚",後主張藝術應"教化社會"拍攝了一些反映婦女命運的影片。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中他首次運用了電影特技的手法,引起竟拍武俠神怪片之風。1931年美國有聲片進入中國後,他導演了中國第一部臘盤配音的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抗日戰爭期間,在左翼電影影響下,導演了表現抗日的左翼電影。1942年出任中華聯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分廠廠長兼導演。1946年後為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和上海大同影業公司任導演。一生導演長短故事片近150部,大部分為社會言情片,風格細膩,故事性強,受市民歡迎,其經歷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早期電影發展史。

盲孤女編劇簡介

鄭正秋,中國編劇、導演。原名鄭芳澤,號伯常。原籍廣東潮州,生於上海。曾任亞細亞影戲公司編、導、演業務,1913年改名正秋,與張石川合作編導了中國第一部無聲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23年由他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上映後在社會上引起轟動。1922年合作創辦了明星公司和明星影戲學校。在此後的幾年裏,出現創作高峯,編、導、演了幾十部影片,漸漸走向商業化。然而經過自己對人生、藝術的不懈追求,又重新回到現實主義題材上。30年代初,他的思想發生明顯變化。1932年,發表《如何走上前進之路》一文,總結和回顧了他一生的感受,提出"反帝、反資、反封建"口號,歡迎新文藝工作者參加電影工作。同年編導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姊妹花》和參加了《女兒經》、《熱血忠魂》的部分工作。其中以《姊妹花》為他後期的代表作。他一生共編導40多部作品,情節曲折感人,對中國早期電影事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