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盜(拼音:dào)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5]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盜的本義是偷、偷竊,引申指偷東西的人,又指強盜。同時“盜”除了指偷竊財物,也指竊取名聲。 [1] 
中文名
拼    音
dào
部    首
五    筆
UQWL [2] 
倉    頡
IOBT [2] 
鄭    碼
TDRI [2] 
筆    順
點、提、撇、橫鈎、撇、捺、豎、橫折、豎、豎、橫(編號:41353425221)
字    級
一級(編號:2388) [5] 
平水韻
去聲·二十號 [3] 
總筆畫
11(部首5,部首外6)
統一碼
基本區 U+76D7 [2] 
四角碼
3710₂
注音字母
ㄉㄠˋ
造字法
會意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盜、𠪁、𠉭、𤋆、𤑂、𨹇、𨹒、𠩼(“盜”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甲骨文中有一個字形寫作圖1,於省吾先生釋為“盜”。甲骨文上部是一個“㳄(xián)”字,是個會意字,形如一個人張大了嘴巴,嘴邊還流着口水;下部為“舟”形,古文字中“舟”旁和“皿”旁經常通用。秦文字以後定型為從皿。一個人垂涎別人的“皿”,於是生出佔為己有的念頭,“盜”的行為便是在這種念頭的驅使下完成的。所以“盜”的本義就是“偷竊”。
歷史上“盜”字的寫法多是以見於《説文》的小篆為正體,上面不是兩點的“次”,而是三點的“㳄”。實際上“㳄”在甲骨文中從三點水、兩點水共存,用法無別。甲骨文“盜”字正從兩點水,一直到漢碑也是如此寫法。可見盜字非晚出的俗體。 [1]  [13]  [14] 
盜竊的東西,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用不正當手段營私或謀取,也叫“盜”,如盜賣、欺世盜名等。“搶劫財物的人”也稱“盜”,如《史記·項羽本紀》:“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人與非常也。” [13]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dào
動詞
偷竊
steal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史記·高祖本紀》:“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孔文舉有二子,大者六歲,小者五歲。晝日父眠,小者牀頭盜酒飲之。”
盜竊;防盜;掩耳盜鈴
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
rob;usurp
莊子·胠篋》:“(田成子)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
《後漢書·黃瓊傳》:“處士純盜虛聲。”
宋·司馬光《論夏令公諡第二狀》:“若有不令之臣,生則盜其祿位,死則盜其榮名。”
明史·崔景榮傳》:“魏忠賢盜國柄。”
盜賣;欺世盜名
私通

《漢書·陳平傳》:“聞平居家時盜其嫂。”顏師古注:“盜,猶私也。”
新唐書·劉武周傳》:“久之,盜仁恭侍兒。”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韋公子》:“盜婢私娼,其流弊殆不可問。”

副詞
暗中;偷偷地
in secret
《史記·佞幸列傳》:“鄧通免,家居。居無何,人有告鄧通盜出徼外鑄錢。”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六:“夜,伺其寢後,盜照視之。”
唐·李翱《嶺南節度使徐公行狀》:“前節度使歿,掌印吏盜授人職百數。”

名詞
偷竊或搶劫財物的人
thief;
pilferer;
robber
《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淮南子·人間訓》:“秦牛缺徑于山中而遇盜,奪之車馬,解其橐笥,拖其衣被。”
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三:“蔡裔有勇氣,聲若雷震。嘗有二偷兒入室,裔拊牀一呼,二盜俱隕。”
清·袁枚《贈編修蔣公適園傳》:“遇盜許昌,兩騎截路中,五人行劫。”
盜賊;強盜;海盜;江洋大盜;開門揖盜
讒佞的人

《詩經·小雅·巧言》:“君子信盜,亂是用暴。”鄭玄箋:“盜,謂小人也。”
漢·王符《潛夫論·忠貴》:“息夫、董賢,主以為忠,天以為盜。”
盜賊
殺人者;刺客

尉繚子·武議》:“殺人之父兄,盜也。”
舊唐書·代宗紀》:“丁卯夜,盜殺李輔國於其第,竊首而去。”
元·姚燧《唐州知州楊君墓誌銘》:“自盜殺阿合馬後,桑葛使總制院。”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八】【㳄部】徒到切(dào)
盜,私利物也。從㳄,㳄欲皿者。 [8] 

説文解字注

“(盜)厶利物也”注:周公曰:“竊賄為盜,盜器為姦。”米部曰:“盜自中出曰竊。”
“從㳄皿”注:會意。
“㳄,欲也,欲皿為盜”注:依《韻會》本。説從㳄之意。徒到切,二部。 [9]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部】 盜;部外筆畫:7
古文:𠪁、𠉭、𤋆、𨹇
《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並音導。《説文》:私利物也。《易·説卦》:坎為盜。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為盜,盜器為姦。《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傳:盜,逃也。《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又《正字通》:凡陰私自利者皆謂之盜。《穀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闢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又泉名。《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説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醜其名也。
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主大盜。
又千里馬名。《穆天子傳》:右服盜驪。《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六書正譌》:㳄即涎字,欲也,欲皿為盜,會意。從㳄。俗從次,誤。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次”大“皿”扁。“次”,“冫”小“欠”大,頂部“冫”低,底部“欠”略低。“冫”,提筆從橫中線起筆;“欠”,首筆撇起筆高,㇖(橫鈎)與左旁點大致持平,第三筆的撇尖過橫中線,末筆捺腳在橫中線下側。“皿”,框內兩豎分列豎中線左右,橫筆兩端都超出上部。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盜(盜)
去聲
三十七號

開口呼
全濁
徒到切
dʰɑu
集韻
去聲
三十七號
開口呼
全濁
大到切
dɑu
禮部韻略

去聲





大到切

增韻

去聲





徒到切

中原音韻

去聲
蕭豪

開口呼

全清

tɑu
中州音韻

去聲
蕭豪





唐澇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三效


全濁
杜到切
d‘du/d‘au
分韻撮要

陽去
第十二孤古故






(參考資料:漢典 [4]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先秦
王力系統
d
a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a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agwh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餚豪

ɑ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ɑu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d
ɑu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ɑu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d
ɑu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d
âu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ɑu
(參考資料:漢典 [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au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au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au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au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au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34
陽上

湘語
長沙
tau
45
陰去
文讀
tau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tʰau
21
陽去

客家話
梅縣
tʰau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tou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tou
54
陽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o
33
陽去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au
35
陽上

閩語(閩東片)
福州
242
陽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ʰau
42
陽入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2]  、漢典 [4]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瀋陽: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74
  • 2.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1-30]
  • 3.    盜的平水韻  .搜韻[引用日期2019-11-30]
  • 4.    盜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9-11-30]
  • 5.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12-04]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268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74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97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393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751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63
  • 1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80
  • 13.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407
  • 14.    邱宇.“盜”緣於流口水[J].咬文嚼字,2009,(第9期):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