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盛京八景

鎖定
盛京,是中國清朝前期(後金)在1625至1644年間的首都,1644年-1912年的陪都,清代兩京之一。即今遼寧省瀋陽市
“盛京八景”,分別是天柱排青、輝山晴雪、渾河晚渡、塔灣夕照、柳塘避暑、花泊觀蓮、皇寺鳴鐘和萬泉垂釣。 [1] 
中文名
盛京八景
地理位置
遼寧省瀋陽市
著名景點
天柱排青
著名景點
輝山晴雪
渾河晚渡
塔灣夕照
柳塘避暑 展開
著名景點
輝山晴雪
渾河晚渡
塔灣夕照
柳塘避暑
花泊觀蓮
皇寺鳴鐘
萬泉垂釣 收起

盛京八景歷史沿革

盛京八景
盛京八景(5張)
7200年前人類在此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造出新樂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重鎮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天下為36郡,瀋陽隸屬遼東郡西漢時期瀋陽已具有城市輪廓,稱為“侯城”唐代改稱“瀋州”遼代,向瀋州移民,並修築土城,生產隨之發展金代,仍沿用“沈洲”之名
1296年元代重建土城,改沈洲為“瀋陽路”,歸遼陽管轄。由於瀋陽地處瀋水(渾河)之北,以中國傳統方位論,即“山北為陰,水北為陽”,故改沈洲為瀋陽。從此,“瀋陽”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史料上,距今已有702年的歷史。
1386年明朝改稱“瀋陽路”為“瀋陽中衞”
1625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把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瀋陽城內着手修建皇宮(今瀋陽故宮
1634年清太宗皇太極尊瀋陽為“盛京”
1644年清朝遷都北京後,瀋陽為陪都
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運”之意在瀋陽設奉天府,瀋陽又名“奉天”

盛京八景第一景天柱排青

舊址福陵天柱山,位於瀋陽市福陵內。福陵,即瀋陽東陵,努爾哈赤的陵寢。天柱山俗名“石嘴山”,元明兩代稱為“東牟山”,為了修建努爾哈赤陵寢,遂更名為“天柱山”。天柱,實為古代神話中的擎天之柱,由此可見,清代統治者把福陵所在之山如此命名,意在希望清朝疆土能有一代開國帝王作為擎天柱,永保江山永固,萬世不絕。福陵的天柱山,松林葱鬱,峯巒聳秀,遊人漫步之處,無邊的綠色一收於懷。“天柱排青”成為盛京八景之一。

盛京八景第二景輝山晴雪

舊址輝山,位於瀋陽市渾南區。輝山位於“秀湖”南岸,是風景區羣山之首,輝山主峯海拔265米,山內森林挺拔,山頂岩石裸露,堅石嶙峋。“輝山晴雪”曾被譽為盛京八景之一。每當冬季雪過天晴的時候,雪壓青松,恰似白玉嵌翠,一座座雪白的頂峯映襯在蔚藍色的天幕下,景色十分迷人。輝山因山高氣寒,冬日積雪皚皚耀目,數十里外就可以看到,清代詩人繆潤紱將其定名為“輝山晴雪”。另有一種説法,輝山之頂有白色山岩裸露,岩石在陽光照射下如同白雪耀眼奪目,所以,又有人將“晴雪”歸結為山頂岩石。於是,“輝山晴雪”成為冬季和夏季常年可見的美麗景觀。

盛京八景第三景渾河晚渡

舊址渾河岸邊,位於瀋陽市南部羅士圈生態公園。渾河,又名“瀋水”,孕育和見證了“瀋水文明”。渾河曾是水族繁多、水產豐富、水質清澈的河流,也是古代最為繁忙的河流之一。夏日的運貨商船,冬季的載重爬犁,將渾河引向了四面八方。稍遠的年代,漫步渾河之濱,能感受到它那如驚雷似奔馬的磅礴氣勢,也能盡享它那“鳥落空林、輕舟古渡”的幽靜黃昏,“渾河晚渡”成為盛京八景之一被讚美。

盛京八景第四景塔灣夕照

舊址無垢淨光舍利塔,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塔灣。清初,此處為山水環繞之地。高高聳立的一座古塔,每到夕陽西下之時,塔影倒映在水波之中,水波漣漪,倒影粼粼,實在是一處詩情畫意的景色。“塔灣夕照”是盛京八景之一,常常被詩人拿來吟詠。隨着舍利塔周圍環境的整修,“塔灣夕照”此美景也已重現世間。

盛京八景第五景柳塘避暑

舊址萬柳塘公園,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先農壇路,總面積31萬平方米。百年以前,因為此處柳樹種類和數量的眾多而得名。萬柳塘在清代因為有“柳塘避暑”的美名,而被列入盛京八景之一。清代詩人張祥河曾以“夾道濃蔭直到城”的詩句來讚美清幽爽人的萬柳塘風光。

盛京八景第六景花泊觀蓮

花泊觀蓮 花泊觀蓮
舊址柳條湖,位於瀋陽市區北部,現約在“九一八”紀念館附近。清朝時期,此地有一大型天然水池,水池裏生長蓮花,每到應季,蓮花盛開,芳香飄溢,信步四周,花香仙境。盛京八景平添一處景緻“花泊觀蓮”。後來,城市進步,擴展空間,古老美景被近代文明所湮沒,蹤跡無尋。

盛京八景第七景皇寺鳴鐘

皇寺鳴鐘 皇寺鳴鐘
舊址實勝寺,位於瀋陽市和平區皇寺街。實勝寺,瀋陽人習慣稱其為“皇寺”。上個世紀初,走進實勝寺的山門,右邊的鐘樓內懸掛着一口千斤重的鑄鐵鐘,寺內喇嘛每日按時敲鐘報時,鐘聲渾厚悠揚,全城可聞。伴着鐘聲,人們晨起迎朝霞,傍晚送夕陽,自有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這便是過去有名的盛京八景之一“皇寺鳴鐘”。

盛京八景第八景萬泉垂釣

萬泉垂釣 萬泉垂釣
舊址萬泉公園,位於瀋陽市大東區萬泉街。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位姓沈的紳士在這裏疏河鋪道、種花植樹,並修建水亭、茶榭、酒肆、集市等,使這裏粗具公園規模。翌年,此處轉讓給天水氏,又增建了津橋、鷗波館、遊船等。不久,公園依次轉歸趙氏、“東三省官銀號”管理,並不斷擴建公園道路、點綴山石、種植花草,成為許多遊人觀光之地。每逢盛夏,這裏楊柳搖風,蓮波盪漾,“萬泉垂釣”成為盛京八景之一。後來,在此建了方亭、温室等,並飼養了駝、狼、熊、獾、狐等少量動物,也就是瀋陽市的老動物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