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盈(拼音:yí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 [2]  ,本義是盛滿、充滿,引申為多出、有餘,用於“盈餘”等。又引申為豐滿、飽滿、圓滿無缺、滿足、盛多、增長,由滿足義又引申為自滿、驕傲。
中文名
拼    音
yíng
部    首
五    筆
ECLF(86);BCLF(98) [3] 
倉    頡
NSBT [3] 
鄭    碼
YMXL [3] 
筆    順
橫折折折鈎、撇、橫撇、點、豎、橫折、豎、豎、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745) [1] 
平水韻
下平八庚 [4] 
筆畫數
5+4
統一碼
76C8 [3] 
四角碼
1710₂ [3] 
異    體
盁、𫞯、𫞰、𡺡
注音字母
ㄧㄥˊ

字源解説

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盈的構型尚不明確。從皿,皿上之形不明。“盈”字雖見於《易經》《詩經》等早期文獻,但至今所見最早字形僅在春秋時代,字內“皿”上部分似是一個側視的有足趾的人形(圖1),中間穿過一橫畫,其形意不明。《説文解字》認為是會意字:“從皿、夃(gǔ)。”徐鉉注:“夃,古乎切。益多之義也。古者以買物多得為夃,故從夃。”有資料認為,“盈”來自甲骨文中的“浴”。其字形像人在盆(皿)中洗浴,水滿溢出的樣子,本義為充滿。也有資料認為像器皿裝滿物品的樣子。
在秦簡和小篆中,“皿”上之形都變作上下兩部分:秦簡寫作圖4等形者較多,寫作圖3形者較少,但後者為西漢繼承,見於馬王堆及銀雀山出土簡帛;小篆寫作圖2。到東漢後期,承秦簡及西漢簡帛形式的寫作圖8,承小篆形式的寫作圖7,二者趨同,後者比前者省用一筆,為後世楷書繼承。 [2]  [5] 
“盈”字的基本義為充滿、滿。“盈”字由滿、充滿之義又引申而有豐滿、飽滿之義。漢語中有“豐盈”一詞。“豐盈”意即豐滿,用處較為廣泛,既可形容人之體貌,如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温潤之玉顏。”也可指年穀的豐熟、豐收,如《戰國策·趙策一》:“農夫登,年穀豐盈。”“盈”字由豐滿、飽滿之義引申而特指月亮的滿、圓滿。如《禮記·禮運》:“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滿是由於裝的東西過了,多了,由此也引申為有餘、富裕。如企業單位的利潤叫“盈利”,收入中除去開支後的剩餘,叫“盈餘”,也就是淨餘的利。 [16-17] 

詳細解釋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充滿。
full
《論衡·論死》:以囊橐盈粟米。
充盈;惡貫滿盈;熱淚盈眶
多出來;多餘。
have a surplus of
漢·蔡邕《樊惠渠歌》:泯泯我人,既富且盈。
盈利;盈餘
〈文言〉長;增加。
increase;
raise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進退盈縮,與時變化,聖人之常道也。
盈耗
〈文言〉驕傲,自滿。

《周易·謙卦》:人道惡盈而好謙。

形容詞
〈文言〉豐滿;飽滿。

戰國·宋玉《神女賦》: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温潤之玉顏。李善注:“豐盈,肥滿也。”
盈容
〈文言〉滿,圓滿。
complete
《禮記·禮運》:和而後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孔穎達疏:“盈,謂月光圓滿。”
盈虧; 盈厭;盈量;盈數
〈文言〉盛;旺盛。
flourishing
《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彼竭我盈,故克之。

〈文言〉足夠;滿足。
be enough;
be sufficient;
satisfy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年且未盈五十,而諄諄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

〈文言〉輕柔。

宋·黃庭堅《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
輕盈
〈文言〉極;過分。

清·毛奇齡《仲氏易》卷三:蓋四德循環,貞復起元,此正窮則變,變則通之際,故此為盈卦,又為極卦。

名詞
姓氏用字。



[6-8] 

近義辨析

盈—贏
“盈”的多餘義與“贏”的獲利義比較接近,“盈餘”也可作“贏餘”。異形詞整理時規定“盈餘”為規範寫法。名詞性的“贏利”可作“盈利”,用作動詞只能用“贏利”。“扭虧為盈”“自負盈虧”的“盈”不作“贏”。
盈—滿—益(溢)
這三個字都有“滿”的意思,但有細微差別。“盈”的意思是器皿滿或把器皿裝滿。“益(溢)”指器皿中水滿了流了出來。“滿”則是泛指滿,詞義較廣,兼有“已滿”“滿之”的意思。 [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五】【皿部】以成切(yíng)
滿器也。從皿、夃。 [10] 

説文解字注

“滿器也”注:滿器者,謂人滿寧之。如彉下雲滿弩之滿,水部溢下雲器滿也。則謂器中巳(已)滿。滿下雲盈溢也。則兼滿之、巳滿而言。許書之精嚴如此。
“從皿、夃”注:秦以市買多得為夃,故從夃。以成切,十一部。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中】【皿部】 盈;部外筆畫:4
《唐韻》以成切。《集韻》《韻會》怡成切。《正韻》餘輕切,並音嬴。《説文》:滿器也。《博雅》:滿也,充也。《易·豐彖》: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詩·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左傳·莊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禮·禮運》:月生三五而盈,三五而闕。
又《祭義》:樂主其盈。注:猶溢也。
又揚子《方言》:魏盈,怒也。燕之外郊,朝鮮冽水之閒,凡言呵叱者,謂之魏盈。
又國名。《山海經》:大荒南有盈民之國。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諸蠻有盈州。
又姓。晉欒盈之後。
又古通作嬴。《正韻》:盈縮,過曰盈,不及曰縮。《史記·蔡澤傳》:進退盈縮。《天官書》:作嬴縮。《古詩青青河畔草》:盈盈樓上女。注:盈同嬴,容也。
又葉與章切,音陽。張籍《祭韓愈》詩:新亭成未登,閉在莊西廂。書札與詩文,重疊我笥盈。 《説文徐注》:夃,古乎切,益多之義也。古者以買物多得為夃,故從夃。買物多得當為𡕔字。 [12] 

廣韻

充也。滿也。又姓,出《姓苑》。以成切。十二。 [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❶“又”的末筆捺改點。❷“夃”窄、大,“皿”寬、扁。❸“夃”主體居上居中;㇡鈎底在橫中線下側。撇的撇尖伸向左下格,“又”居“乃”中,㇇與點筆相交於田字格中心。❹“皿”,居下居中,扁框上寬下窄;框內右豎在豎中線右側,末筆長而平。 [14] 

書法欣賞

(書法圖來源 [15]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
i̯ĕŋ
先秦
王力系統
ʎ
ǐe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
je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r
ie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r
ing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0
i̯ɛ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j
ǐɛ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0
jɛ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0
iæ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ji
ä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0
ǐɛ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開口呼
次濁
以成切
0jɛ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開口呼
次濁
怡成切
0iæŋ
禮部韻略

平聲





餘輕切

增韻

平聲





餘輕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庚青



全清

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移耕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次濁
餘輕切
oiəŋ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i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i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i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ji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jia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i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iɛn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i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i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jɪŋ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jɪ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ɪŋ
24
陽平
文讀
ĩã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io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iɪ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9-23]
  • 2.    李學勤 編.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442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2]
  • 4.    八庚 盈  .搜韻[引用日期2018-09-23]
  • 5.    李土生著.土生説字 第12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08:266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印書館,2012:1561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 ;崇文書局, 2010.04:2740
  • 8.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4:1784
  • 9.    張雙棣 編著.古漢語小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06 :259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76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50
  • 13.    盈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3]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420
  • 15.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2]
  • 16.    蔣德平著.漢字中的歷法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165-171
  • 17.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4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297-298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