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皺葉絹毛苣

鎖定
皺葉絹毛苣(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ins)是菊科絹毛苣屬植物,葉長1-2釐米,寬1-4毫米,花序梗長5毫米。分佈於錫金、不丹、尼泊爾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西藏、陝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980米至545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灌叢中、高山草甸和冰川石縫中,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皺葉絹毛苣
拉丁學名
Soroseris hookeriana (C. B. Clarke) Stebbins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3] 
菊科
絹毛苣屬
皺葉絹毛苣

皺葉絹毛苣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長,垂直直伸,倒圓錐狀。莖極短或幾無莖,高1-8釐米。葉稠密,集中排列在團傘花序下部,線形或長橢圓形,長1-2釐米,寬1-4毫米,皺波狀羽狀淺裂或深裂,葉柄寬扁,長達1釐米,葉柄與葉片被稀疏或稠密的長硬毛,極少無毛。頭狀花序多數在莖端排成團傘狀花序,團傘花序直徑2-9釐米,花序梗長5毫米。總苞狹圓柱狀,直徑2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2枚,線形,緊靠內層,長6-12毫米,被稀疏的長或短硬毛;內層總苞片4枚,近等長,長橢圓形,長約7毫米,寬約1.5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外面有稀疏長柔毛或無毛。舌狀小花黃色,4枚。瘦果長倒圓錐狀,微壓扁,下部收窄,頂端截形,長2.5毫米,有17條粗細不等的縱肋。冠毛鼠灰色或淺黃色,長約8毫米,細鋸齒狀。花果期7-8月。 [1] 

皺葉絹毛苣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4980-5450米的高山草甸或灌叢中或冰川石縫中。 [1] 

皺葉絹毛苣分佈範圍

分佈於甘肅(舟曲)、陝西(太白山)、西藏(亞東、拉薩、隆子、仲巴、南木林、昂仁、薩噶、錯那、那曲、安多、革吉)四川(甘孜州白玉縣)。錫金、不丹、尼泊爾有分佈。 [1] 

皺葉絹毛苣主要價值

【藏藥】索貢:全草治咽喉腫痛,中毒發燒,頭部創傷《藏標》。
蘇爾公:全草治頭部外傷食物中毒《青藏藥鑑》。
索貢巴:全草治食物中毒,經脈疼痛,頭部受傷,咽喉腫痛,胸腔積黃水,四肢水腫,上身疼痛《藏本草》。
【藏藥】搜空瓦,搜空:全草主治食物中毒及其引起的發燒,頭痛和頭瘡,胸腔及四肢關節積黃水《民族藥志二》。
醫藥:全草(空桶參):苦、微辛,平。潤肺止咳,調經止血。用於肺癆咯血,咽喉痛,風濕關節痛,發燒;外用於濕疹,纏腰火丹,疔瘡,毒蛇咬傷,目赤。
醫藥:全草:苦,涼。退熱,清熱降火,解毒,止血。用於外傷及食物中毒。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