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皂隸

(《聊齋志異》篇目)

鎖定
《皂隸》是清代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中的篇目。
作品名稱
皂隸
作    者
蒲松齡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文學體裁
小説

目錄

皂隸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瞭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3] 

皂隸原文

萬曆間,歷城令夢城隍索人服役[1],印以皂隸八人書姓名於牒[2],焚 廟中;至夜,八人皆死,廟東有酒肆,肆主故與一隸有素。會夜來沽酒,問:“款何客?”答雲:“僚友甚多[3],沽一尊少敍姓名耳。”質明,見他役, 始知其人已死。入廟啓扉,則瓶在焉,貯酒如故。歸視所與錢,皆紙灰也, 令肖八像於廟[4]。諸役得差,皆先酬之乃行[5];不然,必遭答譴。 [1] 

皂隸註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歷城:縣名,明清為山東濟南府附郭之縣。
[2]皂隸:指縣署衙役。明制,官府衙役服皂色盤領衫。牒:簡牒,指錄 名紙札。
[3]僚友:指同署供職的衙役。僚,服事執役的人。
[4]口令:指歷城知縣。
[5]口酬:報謝。酪奠致謝。 [1] 

皂隸譯文

明朝萬曆年間,歷城縣令夢見城隍向他要人去服役,他就從自己衙門裏挑選了八名皂隸,將他們的姓名寫在文牒上,到城隍廟燒了。當天晚上,這八個人就都死了。
城隍廟東有個酒店,店主人原來和其中一個皂隸有交情,碰巧那天晚上那皂隸來買酒,店主人問他:“款待誰呀?”答道:“同事很多,買壺酒一起熟悉熟悉。”天亮後,店主人見了別的皂隸,才聽説那人已經死了。去廟裏開了門,見酒瓶在那兒,裏面酒也沒動。主人又回店看付的酒錢,都是紙灰。縣令讓人給這八個人在城隍廟裏塑了像。其他皂隸每逢出差,都要先用酒食酬告了塑像才出發,否則就會受到縣令的責打。 [2]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0]
  • 3.    徐波,李惠文,雷家桓等編寫.中外文學名著簡介: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