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

鎖定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江蘇省宿遷市民俗,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皂河龍王廟會是在江蘇省宿遷市皂河鎮定期舉辦的傳統民俗活動文化空間。該廟會起源於明弘治8年(1495年),後經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數次駐蹕於此,使龍王廟會更是名聲大振。廟會一般舉行3天,在農曆正月初八為“焰火日”,初九為“正祭日”,初十為“朝山日” [2]  。皂河龍王廟會由原來單純的民間祭祀活動,逐步發展演變為集民間祭祀、文化展示和商品貿易為一體的大型的羣眾自發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皂河龍王廟會有濃濃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每年春節期間宿遷老百姓必須品味的一道“民俗大餐” [4] 
2009年6月20日,廟會(皂河龍王廟會)經江蘇省文化廳批准列入第二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JS-02-Ⅹ-0004-05 [2-3] 
中文名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
批准時間
2009年6月20日
遺產級別
省級
遺產類別
民俗
申報地區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
項目編號
JS-02-Ⅹ-0004-05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歷史淵源

皂河龍王廟會
皂河龍王廟會相傳起源於明代。史載明弘治8年(1495年),黃河水從蘭封縣銅瓦鄉向東南流經徐州宿遷,在皂河鎮衝追運河,致使皂河地區洪災頻發,人們常年遭受洪災侵襲。當地百姓為了祈求神靈保佑,消除水患,於農歷正月初九在皂河鎮的東首建了一座“大王老爺”廟。從此,每逢正月初九,人們就結夥集隊到“大王老爺”廟敬香祭神,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久而久之,這種祭祀活動逐漸由皂河地區擴大,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內涵愈來愈豐富,廟會由此自然形成。到了清朝初期,康熙六下江南巡視,發現皂河地區水患依然嚴重,為了安瀾息波造福百姓,康熙帝宣旨“奠闋民居,惟神功是敕”,於是“撥帑金,鼎新神廟”,在皂河鎮的南首建了一座安瀾龍王廟,以此撫慰民心。皂河地區方圓百里的百姓,每年正月初九,都聚集皂河龍王廟,焚香號佛,祭拜龍王神,人數之多,場面之大,幾百年來,經久不衰 [1]  ,被列為蘇北地區36處香火盛會之首 [9] 
幾百年來,皂河龍王廟會由原來單純的民間祭祀活動,逐步發展演變為集民間祭祀、文化展示和商品貿易為一體的大型的羣眾自發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 [4]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民俗內容

皂河龍王廟會
皂河龍王廟會(3張)
廟會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在龍王廟內祭祀龍神,祈福還願,燃燭放炮,鼓樂齊鳴,時間長達4小時以上,並有當地村民自發或有組織地進行文藝演出,花車花船花挑舞龍舞獅雜技魔術等演出走街穿巷,輪番出場。各演出隊還於廟會當晚在龍王廟內“朝山聚會“,以各自拿手好戲決一雌雄,蔚為壯觀。此外,當地初八晚上的“煙火晚會”更是為廟會的熱鬧錦上添花。二是商品交易。這一天,整個皂河地區以及山東安徽河南等外省市的一些人齊匯皂河廟會,有套圈的,有賣五金工具的,有賣兒童玩具的,有賣各類小吃的,有賣寵物文物的,還有各類演出等等,整個皂河鎮區幾乎成為各類商品的展銷會 [1] 
皂河龍王廟會(通聖街航拍圖)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傳承保護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傳承價值

皂河龍王廟會以龍王廟行宮為廟會中心點,龍王廟行宮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沿線的重要遺產點 [5]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保護措施

宿遷市已經加大對皂河古鎮的保護和建設力度,挖掘利用歷史文化內涵,還原河街並行、水岸互通的水鄉古鎮風貌 [5]  。2020年8月4日,皂河龍運城項目正式開工,總體範圍約6100畝,分文旅核心區、人文生活區和濕地休閒區。先期啓動文旅核心區建設,佔地約1000畝,投資約20億元 [6] 
皂河龍運城鳥瞰圖 皂河龍運城鳥瞰圖

廟會(皂河龍王廟會)社會影響

  • 廟會舉辦
2018年,皂河龍王廟會如期舉辦,廟會共吸引了近40萬人前來,設攤點超過2000個,各類交易額約4500萬元 [7] 
2019年,皂河龍王廟會順利舉辦。據統計,廟會共設攤位2000餘個,實現各類零售交易額4000餘萬元,吸引周邊羣眾39萬人次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