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眼寶螺

鎖定
百眼寶螺(學名:Talparia argus):是腹足鋼寶螺科的軟體動物貝殼具有鮮明的圓筒狀,螺層內卷。殼口狹長,外唇和內唇有細齒,齒舌紐舌形。外套膜薄、二葉型,活體幾乎完全覆蓋貝殼。螺旋部至成體時幾乎消失,成體無厴。殼面平滑而富有光澤,為淡黃褐色,其上有許多的大小不等的褐色環紋,殼面上並有 2 條黃白色橫帶。
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暖海區,從潮間帶至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蹤跡。主要以藻類珊瑚動物等為食。
因為殼表面具有很多類似眼睛的圓圈,被用於希臘神“阿格斯”(Argus)命名,即“百眼神”。
外文名
Eyed Cowrie
別    名
蛇目鼴貝
百眼寶貝
中文學名
百眼寶螺
拉丁學名
Talparia argus、Arestorides argus argus、Cypraea argus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鋼
中腹足目
寶螺科
鼴貝屬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百眼寶螺外形特徵

百眼寶螺
百眼寶螺(13張)
百眼寶螺貝殼長47-110mm,寬44-76.2mm。貝殼重,呈寬圓柱形,殼底微凸。螺軸側的殼緣有薄滑層;另一側殼緣窄,形成一明顯的擱板。齒長而薄,在殼口最寬處的外唇上有數枚最長的齒。底色為淺褐色,有四條寬大的深褐色帶,背上散落着褐色圓環;殼底淡褐色,有兩條暗色帶橫貫。(殼頂扁平,約有三層螺層。)表面鍍有一層琺琅質,極光滑或具有突起,富有光澤。體螺層長大,殼口狹長,在殼體背面的中央線上呈縫狀,共長度幾乎等於殼長。兩唇很厚向內卷,唇緣厚,邊緣具齒紋,無厴。 [1] 
成年個體的螺旋部極小,一般埋於體螺層中,吻和水管都比較短。外套膜和足都十分發達,一般具有外觸角。生活時外套膜伸展將貝殼包被起來。寶貝的身體可以全部縮入殼內。 [2] 

百眼寶螺分佈範圍

分佈於熱帶印度至太平洋地區,從東非至斐濟,中國南海諸島、海南島、台灣島、西沙羣島。 [3] 

百眼寶螺棲息環境

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暖海區,從潮間帶至較深的岩礁、珊瑚礁或泥沙海底均有其蹤跡。完全為海產。生活在珊瑚礁附近,水的温度不得低於15℃。在海洋下潛20米以下。晝伏夜出,白天隱藏在岩石和珊瑚的裂縫和小洞穴裏。 [3] 

百眼寶螺生活習性

寶螺科的動物,行動緩慢,怕強光,白天蟄伏在珊瑚洞穴或岩石下面,黎明或黃昏時外出覓食,是肉食性的種類。大多數種類營自由生活,行動緩慢,據記載,行動快的每分鐘可向前爬行15釐米,慢的向前移動僅約7釐米。當潮水每天有規律的退出後,寶螺類多隱藏到礁石塊下面、洞穴內或藻類叢生的陰暗處。它們是晝伏夜出,每到黃昏夜幕降臨後,它們便爬出來活動,所以,白天很難採到生活的寶螺,但當夜間再到海灘珊瑚礁盤間採集時,便很容易採到生活寶螺。 [2] 
當夜間它們出來活動時,它那絢麗多彩外套膜,便從殼口出來向兩側伸展覆蓋整個貝殼,同時,外套膜上美麗似花的各式各樣乳突起也伸了出來,其長橢圓形發達的,也同時從殼口出來,爬行於珊瑚礁盤上或附近的沙灘上,緩緩向前爬行尋覓食物或尋配偶。 [2] 
它們主要以珊瑚動物為食,此外,海綿、有孔蟲和小的甲殼動物等,也是它們獵取食物的對象。進食時,主要依靠一個較窄長的齒舌進行活動。它們還有一個奇特的習性,當四處爬行時,或翹起尾巴,然後又突然放下,這也是一種防禦手段。 [2] 

百眼寶螺繁殖方式

雌雄異體產卵季節多在3-7月,卵一般產在珊瑚洞穴,空貝殼及陰暗的地方。母貝產卵後並不離開卵羣,有看守卵的習性,仍卧伏在卵羣上面刻意保護,直到孵化為止。 [2] 

百眼寶螺實用價值

寶螺集食用、玩賞和裝飾為一身,深得人類喜愛。
參考資料
  • 1.    Cypraea argus  .sand-and-shells[引用日期2014-08-10]
  • 2.    齊鍾彥.《中國經濟軟體動物》:農業出版社 ,1996年:74-75
  • 3.    顧茂彬主編.《世界名貝鑑賞圖譜》: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10月: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