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無聊賴

(成語)

鎖定
百無聊賴(拼音:bǎi wú liáo là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傳》。 [1] 
百無聊賴(聊賴:依賴,指生活或情感上的依託)指精神上無所寄託,感到什麼都沒意思;形容人思想感情沒有依託,空虛無聊。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 
中文名
百無聊賴
拼    音
bǎi wú liáo lài
近義詞
興味索然、萬念俱灰、意興闌珊
反義詞
興致勃勃、趣意盎然、興致盎然
出    處
《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傳》
注音字母
ㄅㄞˇ ㄨˊ ㄌㄧㄠˊ ㄌㄞ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狀語

百無聊賴成語出處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公孫瓚傳》:“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東晉·劉宋·裴松之注引《典略》:“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於地中,梯衝舞吾樓上。日窮月蹴,無所聊賴。”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百無聊賴”。 [1] 

百無聊賴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公孫瓚盤踞在薊州。薊州北方的鮮卑、烏丸,南方的袁術、袁紹,不斷侵擾薊州,公孫瓚甚為煩惱。當時薊州流傳一首童謠:燕南陲,趙北際,有此中可避世。公孫瓚特地為此找來術士,詢問童謠的含義。術士説:“古燕國的南疆,趙國的北邊,有時歸入燕國版圖,有時歸入趙國版圖,那塊土地就是易州,該州城建在山坡上,後枕大山,發生戰事,來者只能仰攻,是固守的好去處。” [2] 
公孫瓚一聽有利於固守,當下就決定把都城從薊州遷到此處。公孫瓚在易州城外挖了十道壕塹,每道壕塹後都築一道城牆,中建一座十餘丈高的城堡,藏有米糧300萬斛,稱為易京,自己就駐守其間。他躊躇滿志地説:“兵書上説的,攻打擁有百座諜樓的城池是自討苦吃,現在易京有諜樓千座,哪個能奈何我?” [2] 
公孫瓚哪裏知道這一切都是中了袁紹的計謀,他就是為了把公孫瓚引進孤城困守,才散佈童謠引公孫瓚上鈎。後來,袁紹大軍圍困易京,公孫瓚據險而守,雖然一時不怕敵兵攻城,但是老呆在城裏,士兵無鬥志,米糧日漸減少,日子也不好過。另外,袁紹的軍隊日日夜夜在城外挖掘地道,通向城內,準備上下夾攻。 [2] 
公孫瓚憋不住了,先派遣兒子突圍外出討救兵,然後率領士卒,打算出城跟袁紹決戰。可是援兵總是不來。公孫瓚寫信讓人快速送到兒子手裏,信上説:“袁紹的軍隊,像神又像鬼,鼓聲角聲在地道下響起,雲梯擂石在我軍頭上飛舞,困守孤城,無所聊賴。你急率輕騎前來救援,來時在北方山頭燃起烽火,為父得訊後,開門擊賊,出其不備,打垮袁軍。” [2] 
不幸的是,這封信落到了袁紹手裏。袁紹將計就計,按照信中所説的那樣點起了烽火,公孫瓚果然上當,中了埋伏。敗兵回城時,卻又發現城已被袁軍從地道攻入而佔領,公孫瓚走投無路,只得悲憤地自殺了。 [2] 

百無聊賴成語寓意

人們一定要樹立自己的目標,並時刻為之努力。有了目標,就有了追求成功的動機和精力。當人們知道自己要什麼,就更容易投入從事的活動,一切就會從此不同。如果沒有目標,也不曾付出心力,時間就在百無聊賴中白白流逝,只會虛度光陰,碌碌無為。 [2]  [3] 

百無聊賴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百無聊賴”指精神上無所寄託,感到什麼都沒意思;形容人思想感情沒有依託,空虛無聊。 [4]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4] 
運用示例
清·丁叔雅《將歸嶺南留別》詩:“百無聊賴過零丁,遙睇中原一發青。” [1] 
魯迅《彷徨·傷逝》:“在百無聊賴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1]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29
  • 2.    程帆主編. 成語故事[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2.04:181-182
  • 3.    (愛爾蘭)傑西卡·鍾著;趙敏,陳景玉譯. 運氣 從倒黴蛋到幸運兒的魔法歷程[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4.08:61
  • 4.    百無聊賴  .漢典[引用日期202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