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企聯百村

鎖定
“百企聯百村”是由政府組織牽頭,讓一個(多個)非公企業與一個(多個)村或者鄉鎮直接相聯繫,企業與政府共同扶助農村特色經濟發展的項目。
互利互惠、效益雙贏是“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順利有效進行的活力與動力。
積極探索共建模式,最大程度發揮企村合作雙贏的優勢,創造性地探索了企村聯姻、共同發展的新方式,給“以工促農”、“企業反哺農業”奠定了基礎性經驗。
中文名
百企聯百村
其他相關名稱
村企共建、百企幫村幫户等
性    質
政府牽頭項目
參與對象
非公企業(人士),各村、鎮

目錄

百企聯百村發展由來

百企聯百村,是指在當地政府的牽線下,讓一個(多個)非公企業與一個村或者鄉鎮直接相聯繫,主要從助推當地具有優勢的產業,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村容村貌的整理、扶貧濟困、改善住房條件、發展社會公共事業、就近吸收勞動力等方面進行助推新農村建設。而各地政府在不同的區域差異下,也會有不一樣的政府協助方式,但最終所要實現的,就是村企雙贏的局面。
發展由來及現狀
在我國農村,由於缺乏資金、技術,新農村建設的方向和道路問題是政府長久以來持續探索的目標。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了2005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特別強調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政府將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同時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提出在穩定現有各項農業投入的基礎上,把新增財政支出和固定資產投資切實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
工業反哺農業也自這個時期先後在江西、湖北、青海、雲南等地區開始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種體現形式是“村企共建”,分別以 “一村一企”、“百企聯百村”、“村企結對”等口號、標語出現。“村企共建”是最初提出的口號,其意為政府倡導非公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幫助農村發展,後來逐漸發展成非公企業與各村結對,以捐贈、打造產業等為表現形式的資助項目。
各地區“百企聯百村”的發展概況
2004年河南省泰順縣新浦鄉某企業直接向蒲洋、南外資助6萬元扶貧資金,這是百企幫村最初的實現形式,給予資金的直接幫扶。
江西省、湖北省、安徽省省是開展“村企共建”活動的首批省市。江西和湖北政府分別在2006年出台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江西省宜春市 [1]  在2006年3月在全省民企中開展“百企聯百村”活動,動員引導全市100家民營企業與10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到2009 年初,全市已有482 個企業與475 個村結成幫扶對子, 企業共提供幫扶資金5217 萬元。
湖北省在2006年下旬開始啓動項目,在2007年大規模發展。在湖北的十堰市、通城縣成果尤為顯著。安徽蕪湖市工商聯在2006年4月在全市會員企業中廣泛組織開展了“百企聯百村牽手行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 
山東省兗州市大馬青村等三個村在2005年8月,與當地的一家民營企業組成一個村企聯合體,農民的地都由村裏統一管理,對於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的社會保障,企業拿出7 000多萬元對三個村的公共設施進行了改造,為三個村700多户每個家庭至少提供一個就業崗位,僅此一項每年就為農民帶來1 000多萬的工資收入,同時為農民解決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2006年,某公司與蓬萊市沈餘村結成幫扶對子,在村裏發展果蔬基地,包種子、技術,還包銷售。這是山東省“百企聯百村”的雛形,有的地方實行“村企聯合體”。據不完全統計,省內已有7000多家企業和鄰近的村莊實行了村企聯合,惠及200多萬農户。 [3] 
湖南省長沙市2007年3月啓動了以“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為名的活動,得到500多位民營企業家的響應。民營企業家們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企合作。截止2009年,各縣(市、區)委統戰部、工商聯建立示範村42個, 全市219家非公有制企業與260個村進行了項目對接,實施項目345個, 計劃投入資金3.65 億元, 已投入1.9億元。 [3] 
不止如此,內蒙古海西州在2007年下旬,確立了“西部支持東部、就進便利、重點支持、平衡配置”的“村企聯建”配對原則,採取了有利於雙方發展的共建模式。 [4] 
青海省的“村企共建”模式主要以民營企業出資完善基礎設施為主。2011年,湟源縣按照省委統一部署,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實施了5個村的道路硬化、6個村的文化廣場、7個村的活動陣地(綜合活動中心)等項目。平安縣在5個月的時間內,8個建設村共拆除土牆35971米,修建磚牆34560米;完成牆面粉飾33516平方米;拆除危房、畜圈等3818減;危房改造動工1112户,佔改造户的90%。更換大門744個;村莊綠化植樹11140株;人行道鋪設740米;村級廣場完工4740平方米;鄉村道路硬化22.4公里;河道治理7公里等。截止2011年,累計完成投資8000多萬元,完成總工程量的70%。 [5] 
各地區“百企聯百村”的政策總結
每個地區因地制宜選擇“村企共建”的模式,相應的也呈現出不同的政策形態。各地政府進行“村企共建”項目的實施形式略顯不同,且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所得出的經驗總結也有差別。
(1)“村企共建”的宏觀政策
在“村企共建”前期,以湖北十堰市為例,首先十堰市工商局制訂了《十堰市百傢俬營企業聯繫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方案》,形成了上下聯動、企業互動的機制。其次把握原則,突出重點,引導做企業力所能及的事,引導村企結對科學合理,努力構成雙贏長效機制。最後要集中啓動,引向深入,例如召開大型啓動儀式,讓民眾瞭解得更深入,努力引起好的社會反響。在啓動階段要達到黨委政府滿意,私營企業高興,農民支持的效果。 [2] 
王蜀琳對青海省湟源縣的初期建設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因地制宜、理清思路,以“百企聯百村”活動為載體引領新農村建設,開拓產業富民新領域;健全機制、完善措施,以“百企聯百村”活動為重點強力推進農村各項建設,促進村容村貌新變化;部門聯動、村企共建,以“百企聯百村”活動為抓手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因勢利導、擴大宣傳,以“百企聯百村”活動為契機紮實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引導鄉風人文新氣象。 [5] 
黃玉蓉總結了眉山市的幾點做法,一是黨政重視搭建平台,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建立落實、監督、激勵機制。二是重視教育加強引導,通過調研宣傳、表彰獎勵等形式,深化核心價值觀體系。三是精心組織突出特點,避免強行攤派、行政命令,真正做到從實際出發,為民着想。四是完善機制持續開展,要強化內外協調,建立鄉鎮與企業聯絡員機制,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6] 
(2)現有對“村企共建”模式的探討分析
過去的“村企共建”模式。村企共建的重點和難點是找準共建的長效載體, 創造互利雙贏的結合模式, 形成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現存的村企共建活動中產生的各種村企結合模式, 各有特點和利弊, 因此, 要對村企共建的各種模式作出比較與評價, 並不容易。不同地區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不同。我國各類地區資源稟賦、人文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 發展現代農業應因地制宜, 揚長避短。 [7] 
懷化市就“村企共建”在當地的發展問題總結為以下幾點:
①共建項目層次總體偏低, 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
②企業經營規模小, 輻射帶動能力弱;
非公有制企業自身發展遇到了新的挑戰。 [7] 
眉山市經過較為長期的發展之後,也對當地“百企聯百村”出現的瓶頸作出了闡述。
一是由於經費不足等原因導致各縣區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因為個別企業流於形式,並未提供實質性幫助;
三是部分村民有“等、靠、要”思想,影響了村企之間的良性互動。 [6] 
天鐵社在海西州發展的中後期對制約海西“村企聯建”模式目標功能發揮因素進行了探析,他對三種“村企共建”模式進行了比較探討。 [4] 
第一種是“授人以魚易於授人以漁”的公益捐助,大多數企業樂於以公益捐助模式參與村企聯結,這種方式對企業來講收益成本比最高,各類捐助總和僅佔據其每年總收益的很小比例,消耗的人力資源、智力資本最低,而且見效極快,但是對農村的長足發展支持力度不夠。
第二種是直接參與和智力幫扶模式,雖然所佔比例不低,但是參與深度較低,多數停留在企業家擔任結對村名譽村長、經濟顧問,舉辦農技培訓班等務虛和短期行為層次。此兩種模式綜合成本較低,但社會影響力較大。
第三種是合作開發和產業帶動模式,其成本高、見效慢,牽涉到產權制度、利益分配、風險分擔、企業發展定位等深層因素,且在村企聯建初期,各階層的觀念需要革新,聯建村內外部基礎環境較差和缺乏成功案例等因素制約了該兩種模式的功能發揮。這些觀點都是在海西州實際發展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
另外也有人指出很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也制約了各地區“村企共建“的發展。

百企聯百村定義

項目基本流程
① 市政府發起政策文件,下達至各縣鎮,各縣鎮政府配合組織項目小組,進行具體工作開展,牽頭向管轄內非公企業及各村政府發出倡導,展開動員大會。鼓勵非公企業自主與村子結對。
②企業、村政府積極響應市政府政策號召,企業向政府相關項目負責人報名參與項目,村政府配合上級政府工作,選派相關政策負責人。
③企業與農村進行自主結對。結對方式繁多,無特定渠道。在此僅列舉出其中幾類常見結對方式。一是政府組織村企見面會,通過各方負責人自主洽談連結成對;二是企業招標,企業(村子)向政府提出招標項目,村子(企業)對適合的項目進行競標,最終達成連結;三是企業自主尋找結對村子,在政府記錄備案即可。
④企業與村子結對成功後,所有連結項目及投入金額將由縣政府相關部門備案,並組織年度成果驗收,定期開展工作總結及表彰大會。而項目執行過程中,每年度政府都會開展結對動員大會,進行新的村企連結。當村企連結工作基本完成時,則進入常態化發展中,政府不再進行相關牽頭及成果驗收工作,由村企自行發展。
發展模式
陳德(2014)總結提出,“百企聯百村”項目共有五種類型: [1] 
(1) 產業開發型,共有三種模式:
①“公司+農户+基地”模式,即農户出土地和勞力,企業出資金、技術和管理進行聯合開發, 企業與農户結成利益共同體。
②“公司+農户+園區”模式,即企業地區列為自控園區,農户作為園區聯營養殖户,公司與農户簽訂協議, 公司提供種植需要的材料並且到時收購產品,保證產供銷體系的建立。
③“公司+農村專業合作社”模式,即公司以農村資源為依託,建立某產業平台,農户自願加入合作社,企業直接與專業合作社合股經營,不與個體農户發生關係。
(2)項目帶動型。一般為搞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發揮自身行業優勢, 按照需要幫扶的項目進行對接,例如舊村改造、修路架橋等等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
(3)就業扶持型。一般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吸納聯繫村村民就業, 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解決農民生計問題。
(4)智力幫扶型。企業發揮自身培訓技工的優勢, 為村民開展各類技能培訓。
(5)慈善捐贈型。企業根據能力和條件,主動投資農村希望工程、文化娛樂、社會福利等慈善公益項目。 [1] 
羅懋瀾(2008)將“村企結對”分為五種類型:直接參與型、合作開發型、產業帶動型、經濟顧問型以及公益捐助型。指出這種“村企共建”的“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不僅讓企業實現了低成本擴張,而且通過股份合作、引入社會資金等辦法,充分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實現了集體經濟、農村土地管理使用制度等方面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目標。 [3] 
崔建榮等(2011)也提出類似觀點。他們指出“村企聯建”的模式共有五種,分別是產業帶動模式、合作開發模式、直接參與模式、智力幫扶模式、公益捐助模式。他們還指出地區應根據結對村企行政區劃、企業行業歸屬、綜合實力、共建村基礎環境等指標統籌規劃,有的放矢地重點採取一種模式,或是多種模式聯動,進而打造一批成功的案例典型。 [4] 

百企聯百村性質

重要性及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涉及廣大農民羣眾的民心工程,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政府面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黨、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聚集各方面力量,共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目的是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搭建一個平台,為廣大私營企業服務“三農”創造一個載體,為村企共建新農村提供一個機遇。
百企聯百村”幫扶互利模式是當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這種模式通過政府機構和工商部門牽線搭橋,將企業與有特色的農村產業進行有效對接。企業能夠幫助對應村户發展特色產業,協助他們建設科學高效的種植和銷售方式,一方面增加產出,企業能夠有所盈利,另一方面,村户也能在跟企業結合的過程中,得到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形成互利共贏的模式。 在這其中,“百企聯百村”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統一組織、相對集中、自願參加、自選項目、注重實效為原則,突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和農業農村投入,改善農村面貌,培養新型農民,提高鄉村治理水平,配套有力的工作措施。
(1)有效地帶動對接農村的經濟發展
企業可以吸收當地的勞動力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推動當地資源能夠更高效的利用起來,同時,企業也能夠在政府政策支持下,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技術和資金優勢,擴大經營規模和企業知名度,同時,一些地區的工商部門也會出台一些有利政策,幫助企業建立品牌。農村勞動力能夠就近就業,年終還能從企業的盈利中分到紅利,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進一步推進了當地新農村建設。
至2014年,在村企項目對接上,已有“一企聯一村、一企聯多村、多企聯一村”的聯合模式,且改變傳統“救火式”、“救濟式”贊助捐款幫扶形式,而是結合企業特點,選準切入點,初步形成產業帶動型、合作開發型、招商引資型、資金幫扶型、公益捐助型、解決就業型、文明共建型等八種共建類型,覆蓋新農村建設的各個方面。
(2)有效地幫助農民實現增收目標
生活寬裕的前提是農民收入增加,因此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企業與聯繫村要共同探索、挖掘農民持續增收的途徑,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
一是制定發展規劃。
企業與聯繫村要一道認真分析村裏的發展優勢和薄弱環節,幫助理清發展思路,找出村鎮的優勢和特色,制定具有村鎮特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為村鎮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農民持續增收繪製藍圖。
二是共創致富門路。
企業要針對聯繫村的實際,力所能及地為聯繫村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幫助聯繫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優勢產業,生產優勢產品,創立優勢品牌,增強縣場競爭力,幫助農民走向縣場、適應縣場、拓展縣場;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搞活商品流通;企業可通過租賃山地發展經濟林,承包土地發展集約農業,投資辦廠轉移勞動力,固定購銷發展訂單農業,廣闢農民增收的門路。
(3)有效地建設新型農民
“百企聯百村”聯繫企業要大力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務農技能和科技素質。企業可針對聯繫村農民的不同需求,舉辦科技講座、科技諮詢和各類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班、輔導班,把先進的科學知識和農業技術送給農民,增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培養一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經營能人和科技人員,培養一批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新型農民。
“百企聯百村”發展要素及前景預期
作為新農村建設內容中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百企聯百村在四川宜賓、彭山現階段取得的成就説明其效用性及價值。2004年至2014年百企聯百村的相關政策項目在國內各地均陸續有所發展,説明該項目的可推廣性。經相應調查研究發現,該項目的發展環境普遍存在以下幾點相同特徵:
(1)發展要素
① 政府重視,機構健全
“百企聯百村”作為由政府牽頭髮起的一項村企連結工作,政府的重視與決策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開展百企聯村項目,必須經過市政府審批,下達至縣以相應政策文件,再由縣政委落實至村政委等一系列政府批准工作。除此之外,還應具備完備的機構組成,明確工作思路,設立專項管理人員,分工明確。以宜賓市南溪區為例,市委統戰部下達“百企幫村幫户”文件後,庚即成立了以區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非公黨工委書記為組長,分管副部長、工商聯、經信局、區委農工辦、區扶貧和移民局等部門領導為“非公企業幫襯幫户”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委統戰部,具體負責“百企幫村”的日常事務。組織機構完善,分工明確,併成立專項調研小組,進行階段成果驗收,保證項目順利進行。總而言之,擁有完備機構系統且重視農村建設、有經濟發展眼光的地方政府是落實“百企聯百村”的首要前提條件。
② 企業協作,立足長遠
該項目面向的號召對象均為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不受國家直接管理制約,參與結對幫扶遵循自願自主原則。而大部分企業與村結對均為公益性質,致富思源,無償投入到新農村建設。因此,非公企業的自願協作與無私配合是開展該項目的關鍵所在。而非公企業若想與村落進行可持續幫扶連結,憑靠單方面資金投入並非長久之計,一旦企業陷入經濟困難問題,則合作將停止。為立足長遠,企業應與村莊建立合作項目,以投資農作物或土地流轉等形式實現雙贏,村企雙贏的連結方式是項目持續發展的保障。
③ 村民參與,積極響應
村民作為該項目的另一參與對象,其態度與行為對該項目有着重要影響。
一方面,村民作為該項目最大受益者,應積極響應參與,而不應存在依賴思想,將自己的生計責任寄託在政府和企業頭上,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激增民怨。
另一方面,村民人口數目對項目發展也具備一定影響,村鎮人口大量湧進城,村莊空巢問題嚴重,許多村子人丁稀少,勞動力缺失,這對參與企業投資的農耕項目不利,而企業幫扶規模也會打折扣。因此,村落人口規模也是影響項目發展的條件之一。
④ 地理位置因素影響
鳥擇良木而棲,良好的地理位置是企業選擇結對對象的考慮因素之一。以彭山縣蓮花村為例,蓮花村地處四川眉山市,緊鄰成都雙流縣,交通便利,周邊風景氣候宜人,臨近黃龍溪等自然景區,宜休閒放鬆。而四川屬於國家西部大開發劃分範圍,企業在此發展具有政策優惠優勢,因此吸引來國內知名房地產商恆大集團在此設廠,並大規模發展房產,帶動蓮花村實現共同富裕,據悉,蓮花村每年的財政收入80%以上來自恆大。地理位置對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
⑤ 一定經濟基礎,先富帶後富
非公企業作為該項目的主要資金投入者,其自身必須要擁有一定經濟基礎,否則一旦遭受經濟滑坡,則結對中斷。因此,發展百企聯百村的地區需具備一定的經濟發展條件,使企業自身得到良好發展,才能達到先富帶動後富,企業帶動農村。
⑥ 誤區:只有企業集中的地區才有機會發展
村企結對中的企業並非僅限定於本土已成規模非公企業,其他外來非公企業,乃至獨立個體經濟人士,也能與村子建立結對聯繫。因此,發展“百企聯百村”項目,無需限定於即成企業集中發展的地區。相反,與農村建立長期連結,對農村有重大影響的企業多為後期外來流入企業。
(2)前景預測
據現收集到的信息顯示,目前國內發展百企聯百村項目的地區從東到西分佈廣泛,東部集中在東北經濟次發達地區,如遼寧鐵嶺;西部多集中在西部大開發重點扶持地區,如四川青海廣西。由此可説明“百企聯百村”項目對於經濟較落後地區具有普遍作用,適用範圍廣闊。此外,自2004年至今,每年均有新的市鎮開展該項工作。經過分析總結可得出該項目將伴隨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陸續出現在西部各個發展中鄉鎮的建設政策中,得到長時間持續普及。
通過實地的調研情況,四川兩處代表鄉鎮顯示,百企聯百村屬於一種政府短期牽頭,長期進入常態化發展的項目,説明政府牽頭工作只維持3-5年,此後政府將不再發展新的結對村企,也將幾乎不會再進行整體成果驗收,任由村企自行發展。而宜賓市則是以五年為單位,進行階段規劃。對於政府而言,百企聯村項目是一個短期項目,政府進行規劃及工作的週期較短,而對於村企而言,這將會是一個長期選擇題,怎麼繼續合作,什麼時候停止,離開政府督查後如何持續發展需靠企業與村的自覺自願。總而言之,百企聯百村項目只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短期過渡手段,起到輔助作用,但其帶來的結果則可以是長期的經濟影響。

百企聯百村應用

成功案例
(2)眉山市彭山縣 [8] 
眉山市彭山縣自2007年開展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這項由市委市政府發起由工商聯牽頭覆蓋六個區縣的項目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人士進入農村建設,得到了90%以上的民營企業的支持與參與,極大地助推新農村建設。同時市裏成立了專項小組、分成鄉縣兩個層級進行管理。並在工商聯和縣委統戰部對項目進行監督的基礎上建立較為完善的考核制度,並定期(通常每季度或每半年一次)舉辦工作經驗交流會以促進各地區項目的共同發展。據瞭解,截至2010年底,彭山縣共有105家企業與101個村、社區成功結對116對,一共建立200多個項目聯繫,其中產業帶動12個,公共基礎建設13個,全民創業53個,扶貧助學26個。項目覆蓋89個村13個鄉鎮,2007年至2011年四年來共投資3600多萬,其中產業帶動580多萬,基礎設施2000多萬,全民創業16.5萬,扶貧助學1000多萬。項目進行主要立足五個工作重心,以牧馬鎮蓮花村、觀音鎮果園村為例。
① 產業帶動
產業帶動旨在以工業反哺農業,並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現村企共贏。在蓮花村,自2007年恆大入駐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村民收入也是得到顯著的提高:由2007年前平均年收入為兩到三千到之後平均月收入為1~1.5萬,部分年輕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就形成了現今農民以就業務工為主、年薪平均一二十萬的良好態勢。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當地的水、電、路、氣、灌溉系統、開設閲覽室等方面,力圖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在蓮花村,恆大企業為村民修路方便與外界的來往交流;建設開辦農業貿易中心為村民日常生活帶去便利。在果園村主要體現在村民小區式集中居住。在政府的牽頭組織下,土地租給業主進行葡萄的種植,村民從中收取租金。另有村民進入葡萄園工作,由原先的虧本種植到如今月平均收入兩千多,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建設小區後更是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
③ 扶貧助户
在“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口號的激勵下,以提供職業、經費及項目幫扶等形式對貧困學生、家庭及老年人給予一定的補助。其中蓮花村為村民(女性5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購買社保以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果園村也推行了三年政策扶持大學生創業,對大學生創業給予三年期的免租政策。並將獲得的收入用於村內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已達8000餘元。
④ 技術技能培訓
市政府相關部門組織農業種植養殖技能培訓,對三農外的產業按需進行相應的培訓;促進規模化養殖;企業請專家就地培訓,促進人力資源開放。其中果園村在這方面做得較為突出。企業出資邀請農大教授給農民進行免費技術培訓,每年至少12次的葡萄種植技術的培訓讓當地的葡萄種植技術不斷更新、提高。
⑤ 宣傳工作
政府通過報紙、電視台等多種渠道進行報道,既宣傳了“百企聯百村”這一幫扶互利模式,對企業也達到一定的宣傳效果,有利於實現村企共贏的目標。
(3)宜賓市南溪區
宜賓市自2012年在各區級縣級開展該活動以來,充分引導非公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改輸血為造血,又通過“企業+基地+農民”等模式,實現村企的有效結對,帶動了農村產業化結構的發展與推進。其中南溪區在“百企幫村”活動中,以“促新村建設、助產業發展、改基礎設施”為抓手,以村企合作項目為重點,以改善民生共同致富為落腳點,引導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勇擔社會責任,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在全區形成了弘揚感恩精神、投身感恩實踐的良好氛圍。經過幾天的實地調查、採訪,我們瞭解到在南溪區,項目實施過程中,當地政府着眼於以下三個方面。
① 成立相關領導小組 [9] 
南溪區成立了以區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非公黨工委書記為組長,分管副部長、工商聯、經信局、區委農工辦、區扶貧和移民局等部門領導的“非公企業幫村幫户”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在區委統戰部下,具體負責該項目日常事務。小組內部分工明確,以“自願為主、量力而行”的原則,堅持“全面鋪開、梯次推進、點面結合、分佈實施”的工作思路,確保各項活動不走過場、不走樣、落到實處。
② 建立相關制度保障項目進行 [9] 
聯席會議制度:由區委統戰部牽頭,定期組織相關部門與村企雙方召開“百企幫村幫户”聯席會,藉以統一思想、聽取工作推進情況、集體研究工作重點難點。另各部門、企業、鄉鎮及幫扶村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聯繫、溝通工作。
宣傳引導制度:注重宣傳激勵,通過宣傳提升活動的影響力、提升企業的知名度。注重資料收集,在區電視台、信息中心等部門建立了“百企幫村幫户”活動宣傳影像資料庫。從採訪中我們得知,截至目前,南溪此項活動已在省、市、區級網絡媒體上共宣傳報道48次,南溪電視台專題系列報道12期,製作活動簡報42期。
考核評比制度:推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結,年終一總結”,藉以激發企業主勇爭先進、重視和支持感恩回報社會的內動力。
幫扶規劃顧問制度:邀請農業、水務、交通、電力、國土、就業等部門定期對幫扶活動中存在的技術及政策問題給予制度,依託村莊資源優勢,確立一批務實、有潛力的產業發展項目。
③ 多種幫扶、村企同心
南溪區積極引導鼓勵一批非公企業參與新農村建設,主動融入新農村建設主戰場,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打造以“同心路、同心林、同心園、同心院、同心之家、同心橋”六個同心為核心的同心品牌。以長興鎮水口村為例。
在水口村,鑫宇房產公司捐資10萬餘元修通村裏七社至二社巖上1.02公里的鄉村水泥路,連通了水口村350畝大棚蔬菜基地。方便了當地50餘户村民的生產生活,為蔬菜基地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了交通基礎,逐漸形成了“同心蔬菜園”。另一方面土地流轉為農民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村民也是定時上下班,定期領取工資及土地租用金;另向村民提供百畝桂圓的樹苗,即為“同心林”。鑫宇房產公司同時與長興鎮敬老院結成幫扶對子,每年向敬老院捐款捐物,共建“同心院”;另投入百萬元建立了“同心·鑫宇精品教育基金”,對貧困學生予以補助,對優秀教師給予特殊獎勵,共建“同心之家”。
“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宜賓市南溪區利用當地土地資源優勢,引導非公企業入駐農村建設,逐漸將“百企幫村幫户”引向深入,努力開創企業與農村互動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個案分析——彭山、宜賓 “百企聯百村”存在的發展障礙
(1)眉山市
眉山市自2007年便展開轟轟烈烈的百企聯百村活動,時隔六年,那裏的情形究竟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是我們踏上這片土地的初衷。眾所周知,任何事物的發展延續過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經過一路的走訪和調研,我們在感慨這項活動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也總結出了它在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幾點問題和障礙。
① 資金來源不穩定,一些項目難以維持
據相關政府人員介紹,百企聯百村的活動經費及開發支出完全由企業自願出資,出資的金額也視企業的資金能力而定,政府只負責充當過程中的介紹人,無款項投入其中。而由於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企業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使得活動的某些項目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以眉山市彭山縣為例,自2010年以後村企對接項目明顯減少,部分原因是由於有些企業因經營不善或被迫外遷,自身陷入經營困境,資金週轉不靈,無法給予結對村穩定的資金支持,甚至使一些優秀的開發項目因此終結。
② 缺乏產業多樣化,固有模式需要突破
以彭山縣牧馬鎮的蓮花村為例,自2007年恆大入住後,村民紛紛用自家的地和政府補貼換來了嶄新的房子,而恆大則致力於房地產產業,一幢幢別墅拔地而起。然而後期,土地開發飽和以後,曾一度陷入瓶頸,村企結合實際情況決定開發本地的旅遊業及相關服務行業,本村經濟才得以持續發展。從恆大佔全縣税收的比例來看,蓮花村由於只引進了恆大,對恆大的依賴程度很大,村上其他產業的發展相對匱乏。另外村民大多以務工為主,大量的流動人口為經濟增添了幾分不確定性因素。
③ 推進特色農業,技術是硬道理
以彭山縣觀音鎮的果園村為例,從08年的產業優化升級確定種植葡萄園到13年已成規模,果園村將特色農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只有好的培育品種才能在市場中佔有先機,才能真正帶動地方經濟。果園基地的負責人也強調為了在市場中突出競爭優勢,每年每位業主需要推出1~2新品種,毫無疑問這種壓力是巨大的。不僅每年要搞十幾次技術培訓,還要請專家蒞臨指導,因此這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還是經費的問題。只有讓更多的對口企業進入到百企聯百村中,讓其本身不再是一項活動,而是項目和政策,實現村企雙贏,這樣才能調動雙方的積極性,合力培育出優良的品種,為地方特色農業注入長久旺盛的生命力。
(2) 宜賓市
① 依賴思想存在,桎梏未來經濟發展
以宜賓市南溪區長興鎮水口村為例,從2012年開始,水口村通過與鑫育房地產結對,取得顯著成效,然而不乏存在一些實施環節上的問題。無論在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產業帶動或其他方面,均來源於企業的投資及費用支出,農户的主觀能動性較差,靠自己發家致富的觀念薄弱,導致一切有關建設發展的資金和技術問題均落在企業肩上,而對於企業放手之後的未來可持續性並不樂觀和穩定。
② 僱傭關係存弊病,村企聯合模式有待升級
在之前的聯合過程中,由於出資方絕大部分來自於企業,農户自己在資金上投入甚微,僅擁有按打工時間算的薪酬,因而獲得產業利潤回報是幾乎沒有可能的。由於企業還沒有真正做到還權於民,其結果是農户自身的積極度不夠,因為二者的利益聯結並不是特別的明顯。換句話説,也就是農民的切身利益沒有涉入其中,只是與企業維持單純的僱傭關係,二者沒有達成良好的雙贏局面。只有村企實現真正的合作,全體的村户作為一個整體與結對企業統一採購種苗,統一種植,協調配合,各有分工,這樣才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以此獲得良性循環,產業結構的升級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③ 發揮的作用範圍受限,定位是關鍵
百企聯百村自始至終被定義為一項企業自願的純公益類活動,旨在配合新農村規劃,助推扶貧開發,是建設新農村的輔助手段,不同於招商引資等項目,相關工商聯在活動中採取觀望的態度,做定期的考核和驗收成果。由於這只是一場企業感恩回饋社會的活動,因此持續的週期並不會很長。很可能在接近活動的尾聲,政府因為不好做硬性的指標要求,便撤去了對一些項目的績效考核,宣傳力度也會不如從前,結果部分村子仍然沒能依靠企業的暫時扶持改變自身的現狀,脱貧仍需亟待解決。企業沒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而沒有和結對村建立起長久有效的合作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