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龍山

(山西省旅遊景區)

鎖定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白龍山,古名“大萬山” [1]  位於縣城西二十二公里,蔚汾河以南與興縣黑茶山交界處,因主峯下有白龍廟而得名。西鄰的黑茶山即王若飛烈士遇難之處。白龍山南北走向,長約40公里,山勢東陡西緩,景區面積5平方米公里。海拔1700米以上,頂峯海拔2275米。由209國道普明村西按路標所示,沿旅遊公路可直達景區停車場。
中文名
白龍山
地理位置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東村鎮 [3] 
氣候條件
暖温帶氣候
著名景點
白龍廟
山神廟
風神廟等

白龍山主要景點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白龍山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白龍山(7張)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白龍山歷史悠久,自古為“嵐陽八景”之首。有“龍門伏虎”、“白龍吐珠”、“雙松合抱”、“三仙聚會”、“醉仙卧石”、“神龜望日”、“飛來鏡石”、“飲馬池”、“馬碲石”、“迎客松”、“一線天”、“石駝峯”等龍山十二景。有白龍廟、山神廟、風神廟、碑樓、登山石階等多處人文景觀。特別是由著名書法家趙樸初老先生為白龍山題寫的高15.5米,寬8.5米,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壽”字,更為白龍山增添了一處壯麗的人文景觀。

白龍山白龍廟

白龍廟始建年代不詳。據石碑記載:“漢晉隨唐邈無所稽”“神之譜第莫考,廟之始創無徵,斷碣雖存,僅化封號於趙宋,頒祀興於朱明”。自宋豐五年(1082)重修至明代,“新建碑亭於正殿之東,石巖之下”“坼蓋樂樓,增修驪房”“兩禪堂、茶房、廚房,風水各神廟亦為增修之列”。宋,元,明、清、民國年間,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廟宇格局。白龍廟為四合院建築風格,坐北向南。正殿三間,進深二間,總高12.03米。解放後於1962年進行了全面維修,文革時遭嚴重毀壞。1981年後,陸續將原有建築維修,又增添了一些附屬建築,廟院西南250米處有風神廟,廟院東南250米處有山神廟。牌坊東100米有生活區,闢有客廳、客房、廚房、餐廳、室等。1985年,嵐縣人民政府將白龍山公佈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縣政府又將白龍山公佈為風景名勝區。2006年,被確定為呂梁市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嵐縣及周邊縣市初具規模的旅遊觀光風景區。
白龍廟後有聖水井,相傳能冶百病,更因祈求必應,故歷代香火不絕。白龍山廟向南延伸1000米,是白龍山的進山口。進山口兩側各有一座山頭,西面山頭的突起部分酷似一保伏卧着的老虎,虎頭虎領栩栩如生,耳鼻眼輪廓分明叫“龍門伏虎”。進入山口150米便是“馬蹄石”,馬碲石不遠處東面山峯間矗立直三個天然石人,這就是“三仙聚會”。

白龍山神話傳説

在如詩如畫,松柏掩映的翠巖之中,襯露出一處處古樸典雅的古建築羣——白龍廟。廟內栩栩如生的威嚴塑像和神話般的傳説,更賦於白龍山以神秘色彩。
【白龍廟與聖水井】
據傳,白龍山內供奉的白龍神,是陝西米脂人,姓李名大。在陝西任州官時,因私放無罪難民被貶為嵐縣縣令。他體恤下情,愛民如子,深受當地百姓擁戴。某年,因久旱無雨,寸草不生,縣令率領民眾遍尋水源。他立下誓言,找不到水不進飲食。兩天過去,滴水不見,第三天來到大萬山,忍着飢渴爬到半山腰,忽見石巖下的灌木叢中,顯露出泥水。縣令大喜,忙與民眾斬斫荊剌,撬石挖泥。坑挖得越深,泉水越大,挖至六七尺時,清水自溢而流。眾人正痛飲甘泉,撩水嬉戲時,縣令倚石而眠,大家不忍驚擾父母官,靜坐相陪。過了很久,不見醒轉,便覺不妙,急忙呼喚,竟沒有反應。原來,心力交瘁的縣令,已默然溘逝。眾鄉民悲痛之餘,不忍立即埋葬自己的父母官,就在他坐化的地方搭起一個小棚。扶縣令坐在上面,並傳曉嵐興兩縣人民上山祭奠。聞訊趕來的民眾痛哭失聲,一批一批舉行着莊嚴的祭奠儀式。此時,山谷深處冒起滾滾烏雲向天空密佈,霎時間,電閃雷鳴,大雨傾注。連陰雨三天,旱危盡釋,生靈得救。縣令葬於坐化之處,上面蓋了一間小廟,塑了神象。人們遇有災病危難之事,便來祈禱敬香,多有驗應。縣令坐化那天,正是農曆四月初八,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好官,於每年的這天,嵐興兩縣民眾紛紛上山祭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期廟會。縣令率眾挖出的清泉飛流直泄,翻巖穿谷,勢若白龍滾動,人們便將小廟取名“白龍廟”,大萬山也隨之稱為白龍山。人們又將清泉水坑砌石為井,謂之“聖水井”。
【白龍神與白龍娘娘】
據《嵐縣誌》記載 [2]  白龍山下有小村莊叫韓家灣(現名高家灣),村裏有一户韓姓人家,有一個兒子耕田勞作,還有一個才貌出眾的女兒,做一些女工針、挑水送飯的活兒。村東有一眼水井,韓姑娘每去挑水,見有一個穿白衣服的青年男子牽一匹白馬來飲水,注目看她。幾次過後,白衣青年便問她許配了人家沒有,姑娘羞而不答,挑水離去。一連數日,日日如此。姑娘見這青年男子神采飄逸,英俊貌美,亦鍾情於彼只是羞於啓齒。她把白衣青年所問的話告訴了母親,母親説:“既然這年輕人不錯,你就以實話告他沒有許配。”這天,兩人又見面了,青年又問起許配之話,韓姑娘低頭紅着臉説“沒有許配”。青年主動提出求婚,姑娘嬌羞地甜甜一笑,算是首肯,青年見狀,俯身將半推半就的姑娘抱在馬上,雙雙騎馬向大萬山而去。此時,韓姑娘兄長在對面樑上犁地,望見妹妹被人搶走,拿着鞭子就追,追到一面大石坡前,白衣男子在馬上一抖繮繩,白馬從石坡上急奔山項,石坡上留下一串馬蹄印。清晰可見,人們叫“馬蹄石”。韓氏兄長並不餒協,一直追到白龍廟前,見白衣男子與韓姑娘雙雙入廟,韓兄長便入廟搜尋。一進殿門,只見其妹與那青年並坐神位之上。韓氏兄長氣怒之下揚鞭就打,白衣男子用手一指,韓氏兄長被定在地上,揚起的鞭子仍在高舉着。原來,白衣男子就是白龍神,愛慕韓氏姑娘品貌,娶來為妻。人們尊韓氏姑娘為“白龍娘娘”,舉鞭怒視者為韓氏兄,人尊韓哥哥,更朝替代,斗轉星移,韓氏哥哥站以工代殿不知有幾朝幾代,也受着人間香火,人們過意不去,不忍讓其繼續站下去,就祈禱白龍神,給韓氏哥哥一個座位。連打三卦都是“上上大吉”於是就在白龍爺爺神龕東側,設了一個偏性,塑了韓氏哥哥坐像,同樣接受着人們的敬香供奉面者表情由怒視改為安詳了。

白龍山歷史傳説

北魏年間,秀容郡首領朱樂榮的父親爾朱新興的白龍山中牧馬,見一條頭長雙角的白蛇遊於馬前。新興下馬叩拜祈禱你若是白龍神請保佑我的牧業興盛起來。之後他的牧羣果然日見增多,以溝計數,以色分羣。朝建所用戰觀由他供給。因而具子爾朱榮倍受寵牽,加之戰功顯赫,被封為天柱大將軍,兵馬大元帥。
宋元豐五年(1082),權知嵐州軍州並管內勸農事騎都尉麇修,因天旱上白龍山祈雨,降雨後申報朝延。神宗皇帝降旨,數封白龍神為靈淵侯,撥銀重修了廟宇。
明正統十四年(1449)北方瓦判軍入侵大同,英宗皇帝的、御駕親征,被圍困三日,大兵吃上上飯。有一白衣老人,自稱是嵐縣白龍山人氏,挑來一罐飯,足使全軍飽餐一頓。戰鬥失敗,英宗被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事變。八年後,英宗復位,派人調查送飯之人,回奏是白龍神所贈。因感謝當年饋鄉食救之恩,於是撥銀建廟,頒旨大祀。白龍山以其秀麗的風光,迷人的景色和神奇的傳説,被列為嵐陽入景之一,因而倍受文人量客的讚賞,曾留下不少讚美詩篇。被明英宗封過候爵,死後贈“諒國麼”、諡“忠壯”的吳瑾遊白龍山後、寫道:萬古乾坤秀氣鍾,半空削出玉芙蓉。四時喬木森森綠,三月桃花片片紅。雲魂雲生晴欲雨,奔騰濤響夜還春。幾回絕頂登臨望,滿目山河一覽中。嵐縣縣令胡宗續禱雨應驗後寫道:山名大萬鬱,中有靈淵顯應偉。紫鶴博風宜虎踞,白雲擁翠識龍蟋。苔柔石潤蒼鱗錯,煙渺嵐光碧洞寒。莫謂幽潛清寒有意,大施霖雨遍塵。

白龍山旅遊提示

自駕車旅遊者乘車路線:
太古嵐線:太原→西銘→古交→鎮城底→婁煩→嵐縣→普明→白龍山
走忻黑線:太原→陽曲→(康西路)靜樂→嵐縣→普明→白龍山
【地理位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