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馬骨

(茜草科白馬骨屬植物)

鎖定
白馬骨(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是茜草科白馬骨屬植物。植株高可達1-1.5米;嫩枝被柔毛;葉對生,葉質較薄,葉形變異大,頂端急尖至稍鈍;花朵呈現白色,幾朵簇生於小枝頂部;苞片膜質,花尊有緣毛;花冠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尖,花葯內藏,核果近球形。花期為4-6月。 [2]  “白馬骨”又名“六月雪”,因初夏時盛開,滿樹如雪,故而得名。 [3] 
白馬骨原產於中國,分佈於江蘇、江西、廣東、中國台灣等省地, [3]  日本亦有分佈, [4]  常生長於溪邊及林緣、灌木叢中。其喜好温暖而的氣候,較耐寒,適宜在排水良好、肥沃、濕潤、疏鬆的壤土生長。一般的繁殖方式為扦插繁殖。 [3] 
白馬骨味苦,辛,性涼,無毒,歸肝、脾經,具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黃疸型肝炎、腎炎水腫、角膜炎、腰腿疼痛、婦女閉經、小兒疳積、風火牙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5]  白馬骨的嫩莖葉可炒食、拌食、熗食。 [6]  由於其對土壤的要求並不是很高,適宜用作盆栽或盆景種植。 [5] 
中文名
白馬骨
拉丁學名
Serissa serissoides (DC.) Druce [1] 
別    名
六月雪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龍膽目
茜草科
白馬骨屬
白馬骨

白馬骨植物學史

“白馬骨”又名“六月雪”,因初夏時盛開,滿樹如雪,故而得名。 [3] 

白馬骨形態特徵

茜草科白馬骨屬的多枝小灌木植物。植株高可達1-1.5米;枝粗壯,灰色,被短毛,後毛脱落變無毛,嫩枝被柔毛。葉對生,葉質較薄,葉形變異大,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5-4釐米,寬0.7-1.3釐米,頂端急尖至稍鈍,基部收狹成一短柄,除下面被疏毛外,其餘無毛;側脈每邊2-3條,上舉,在葉片兩面均凸起,小脈疏散不明顯;托葉具錐形裂片,長2毫米,基部闊,膜質,被疏毛。花無梗,花朵呈現白色,幾朵簇生於小枝頂部,有苞片;苞片膜質,斜方狀橢圓形,長漸尖,長約6毫米,具疏散小緣毛;花托無毛;萼檐裂片5,堅挺延伸呈披針狀錐形,極尖鋭,長4毫米,花尊有緣毛;花冠管長4毫米,外面無毛,喉部被毛,頂端尖,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長2.5毫米;花葯內藏,長1.3毫米;花柱柔弱,長約7毫米,2裂,裂片長1.5毫米。核果近球形。花期為4-6月。 [2] 

白馬骨產地生境

白馬骨原產於中國,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香港、廣西、江西、廣東、中國台灣等省地, [3]  日本亦有分佈, [4]  常生長於荒地、溪邊、草坪、林緣及灌木叢中。

白馬骨生長習性

其喜好温暖而的氣候,較耐寒,適宜在排水良好、肥沃、濕潤、疏鬆的壤土生長。

白馬骨繁殖方法

一般的繁殖方式為扦插繁殖。 [3] 

白馬骨主要價值

白馬骨觀賞價值

由於白馬骨對土壤的要求並不是很高,適宜用作盆栽或盆景種植。 [5] 

白馬骨食用價值

其嫩莖葉可炒食、拌食、熗食。 [6] 

白馬骨藥用價值

白馬骨味苦,辛,性涼,無毒,歸肝、脾經,具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於治療感冒、黃疸型肝炎、腎炎水腫、角膜炎、腰腿疼痛、婦女閉經、小兒疳積、風火牙痛、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等症狀。 [5] 

白馬骨近種區別

本種與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的葉片長1~3cm,寬0.5~1.2cm:花冠白色,冠筒與萼檐裂片等長。而六月雪的葉片稍小,長6~15mm,寬2~6mm,花冠白色而帶紅紫色,冠筒比萼檐裂片長。 [7] 
參考資料
  • 1.    白馬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吳琦編. 南京野花圖鑑[M]. 2021第419頁
  • 3.    裘文達編寫. 家庭養花500題[M]. 1986第225頁
  • 4.    白馬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4-15]
  • 5.    楊丹,劉賢賢,程忠泉主編. 桂北藥用植物資源現代研究[M]. 2019第5/6頁
  • 6.    王羽梅主編,芳香蔬菜[M]. 2018第173頁
  • 7.    丁炳揚、金川 主編.《温州植物誌第四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7年07月:第274-2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