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馬鎮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白馬鎮)

鎖定
白馬鎮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地處縣境東北部,東臨土黃、南挨華景、西靠廠溪、北接石鐵,幅員84.13平方公里,距縣城82公里。轄5個村(畢城、沙坪、觀巖、馬鞍、白鎮)、1個社區(雙龍)、38個村(居)民小組。
清乾隆七年(1742)建場,名“復興場”。嘉慶四年(1799)水災場毀,次年重建,以街下場白馬廟改名為“白馬廟場”。嘉慶十七年(1812)屬“東路”,民國四年(1915)屬“上東區”,民國十三年屬“第三區”,民國二十一年改場為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建立白馬鄉人民政府,1958年改為白馬鄉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白馬鄉,2017年撤鄉建鎮更名白馬鎮。
中文名
白馬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
面    積
77.02 km² [1] 
電話區號
088
人口數量
11732人(2017) [1] 
機    場
達州金埡機場
火車站
達州站宣漢站
車牌代碼
川S

白馬鎮鄉鎮概況

《關於馬渡等5個鄉撤鄉設鎮的請示》(宣縣府〔2016〕57號)收悉。經市政府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宣漢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7〕8號)精神,現批覆如下:
同意撤銷白馬鄉,設立白馬鎮,以原白馬鄉的行政區域為白馬鎮的行政區域,白馬鎮人民政府駐雙龍社區白廟街14號。 [2] 

白馬鎮所獲榮譽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3] 

白馬鎮環境資源與人口

自然環境與資源僅有一條出鎮通道,連通華景鎮(華白公路)。全鎮地屬深丘,三面環高山,一面臨深溝,境內高峯羣立,溝壑縱橫,以大炮台山居冠,海拔1601.7米。東邊雲頂山海拔1060米,北邊馬鞍山海拔1407米,主要溪河是紀家溝與蛇寶溪河,均在場鎮匯合,由北向南流,於平溪口注入前河。境內流程達27公里,穿越5村38社。全鎮耕地面積15164畝。年平均氣温為14℃-17℃,年降雨量為1400毫米至1500毫米。觀巖村猴子巖常有猿猴出沒啼鳴,沙坪村風箱坪時有野豬出沒。
人口2021年末,全鎮户籍人口有4688户17172人,其中易地扶貧搬遷166户594人,截至2021年末全鎮貧困人口845户3253人全部如期實現脱貧。

白馬鎮經濟發展

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3.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值33831元,增長8.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538元,年均增長13%。
主產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豆類、油菜,糧食總產量1144.6萬公斤,油菜327.8萬斤。轄區內居民人均年養豬2頭,户平年養牛2頭,全年出欄生豬5974頭,肉牛2244頭。發展“三木”藥材1712畝。通過人才回引工程,吸納各地人才參與鄉鎮建設,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創建“印盒寺”佛教文化基地、“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基地,畢城村成功創建為市縣級鄉村振興示範村,“花田間”被命名為北京大學文化產業博士後宣漢創新實踐基地。2020年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國家衞生鎮”稱號,2022年榮獲“達州市十大魅力鄉鎮”稱號。

白馬鎮社會狀況

鎮村建設完成白馬場鎮總體規劃修編,新建學堂河壩居民聚居點、場鎮濱河路,硬化場鎮至梧桐村道路,打通白廟街和學堂河壩堵頭路,油化亮化彩化白龍、白山、白廟街,場鎮品味進一步提升。共有街道9條,全長3000多米,寬10—12米。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危房、土坯房改造、異地移民搬遷項目,高標準打造劉家營新村聚居點、畢城村倒馬坎聚居點,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沿華(景)白(馬)、白(馬)石(鐵)路新建標準化垃圾屋15個、新建1314遊步道、石佛遊步道、玉家壩文體活動中心以及2座場鎮公廁。
文化體育鎮綜合文化站設施齊全、設備完善,新建電子閲覽室1個,配置電腦12台,村級農家書屋8個,圖書5000餘冊,羣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
教育有白馬中學、白馬中心校2所公辦學校。2021年在校教師89人,在校學生1030人,其中初中370人、小學660人。
衞生計生有白馬衞生院1所,牀位36張,執業醫師(含執助)7人,執業護士6人。人口計生工作鞏固發展,人口出生率1.053%,死亡率0.6%人,符合政策生育率達82.53%,低生育水平進一步穩定。

白馬鎮名勝古蹟

白馬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成片的原始森林。瑰麗白秀山、巍峨炮台山、俊俏馬鞍山、空靈印盒山,四大名山綿延相守、爭奇競秀,陳公塔、印盒山寺、“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基地散落其間,美不勝收。倒馬坎西漢名將樊噲將軍征戰沙場、將軍坪千古忠魂保衞家鄉、炮台山紅33軍英勇殺敵,歷史故事流傳至今。
白秀山位於沙坪村,是天龍山南脈三大奇峯之一,海拔1400米。相傳兩千多年前,有王姓府官病逝落葬於華景王家巖,在打井時挖出一對白鶴,騰空而起,分飛南北兩峯。東鄉縣令聞此奇事,親臨察看,見兩峯景色秀麗迷人,又有神鶴降臨,便為兩峯命名修廟。南峯命名白鶴山,廟名白鶴寺;北峯命名白秀山,廟名白秀山庵。歷代均有僧尼主持,香火不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秀庵3尼姑還俗出嫁,廟宇改建成民房。《二十四孝》中“安安送米”的故事廣為流傳,白秀山就是安安的母親出家修行之地。白秀山也是清朝中葉川楚白蓮教大會師之地,“白衣俠女”王聰兒曾在此率部與清兵鏖戰,紅33軍將士在這裏浴血沙場,吹響了對國民黨反動派“反六路圍攻”的號角。
炮台山位於觀巖村境內,與石鐵、廠溪相鄰,有大炮台、小炮台兩峯,四周羣峯屹立,山巒疊嶂,最高海拔1674米,是“三木”藥材基地,萬畝厚朴園蔚為壯觀。炮台山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嘉慶二年,白蓮教、川楚義軍會師於此,也是紅軍與地方軍閥作戰之地。留下“打仗坪”“將軍墓”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馬鞍山位於馬鞍村境內,海拔700-1300米,森林覆蓋率70%以上。山頂可遠觀巴山大峽谷,俯視樊噲鎮和白馬鎮。馬鞍山“三十六尖”奇峯突兀,鬼斧神工。山間有成片野櫻桃花、高山闊葉杜鵑花和野生獼猴桃和野豬、雉雞、麂子、野兔等動植物。夏季平均氣温25度,冬季積雪期2個多月,是“春賞花、夏避暑、秋嘗果、冬賞雪”的人間仙境。
印盒山位於白馬鎮馬鞍村境內,地勢高峻,植被種類豐富,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四季景色皆宜。且川內聞名的印盒山寺就矗立在山頂之上,印盒山寺始建於宋朝末年,因其形似一方印信置於印盒從而得名。重建於清光緒22年,再建於2006年。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由大雄寶殿、西方三聖、地藏殿組成。常年香火旺盛,香客不斷,信眾遍及川渝各地,是遠近聞名的佛教聖地。
陳公塔位於炮台山下觀音坪,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塔高4米,塔基直徑3米,四洞八角,瓜瓣寶。塔前豎有墓碑,蒼松翠柏點綴四周,顯得古樸壯觀。此塔是當時為草藥醫生陳道全治病救人之功而建造,如今塔、碑、墓、志完好無損,可見後人對陳道全尊崇之至。1987年5月,此塔被縣文物管理所列為文物古蹟保護。
“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基地位於白馬鎮畢城村,坐落在畢城村下河壩上。由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和浙江向上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向方遜,於2015年秋對老屋修繕改建而成。“花田間”國際鄉村創客基地四周以翠竹、青松、紅花、綠草點綴,使其與周邊的川東名居相協調,塑造出質樸的建築精神。整體建築借鑑北京大學燕南園民國建築樣式;融合川東巴山地區傳統的L佈局,使建築與四周的村莊、農田在更大的場域形成合圍,讓人在行走其間,充分感受建築、人文與自然融合的韻致。同時“花田間”集休憩、研學、展示、創作等多重功能於一身,對來者既是開放、創新、自由的,又是極具地方傳統與鄉村記憶的,既是立足國際視野的鄉村創客營地,更是寄託鄉愁的川東民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