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鏽病

鎖定
白鏽病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在葉背面生稍隆起的白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皰斑,即孢子堆。其表面略有光澤,有的一張葉片上皰斑多達幾十個,成熟的皰斑表皮破裂,散出白色粉末狀物,即病菌孢子囊。
別    稱
白鏽病
中醫病名
Albugo candida 
主要為害
葉片
易發地區
温暖地區

白鏽病症狀

在葉正面則顯現黃綠色邊緣不明晰的不規則斑,有時交鏈孢菌在其上腐生,致病斑轉呈黑色。種株的花梗和花器受害,致畸形彎曲肥大,其肉質莖也出現乳白色皰狀斑,成為本病重要特徵。此病除為害白菜、蘿蔔外,還侵染芥菜類、根菜類等十字花科蔬菜。

白鏽病病 原

Albugo candida (Pers.) O. kuntze)稱白鏽菌,或(A. macrospora (Togashi)S. lto. )稱大孢白鏽菌, 均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該菌菌絲無分隔,蔓延於寄主細胞間隙。孢子囊梗短棍棒狀,其頂端着生鏈狀孢子囊。孢子囊卵形至球形無色,萌發時產生5~18個具雙鞭毛的遊動孢子。上述兩種白鏽菌大小不同。白鏽菌的孢子囊和卵孢子稍小,長寬分別為15.42(14.48 微米和33~48(33~51微米;大孢白鏽菌孢子囊和卵孢子均較大,其長寬分別為20.03(18.18微米和45~61.25(50~67.5微米。兩菌卵孢子均為褐色,近球形,外壁有瘤狀突起。其孢子囊萌發最低和最適温度為10℃,最高25℃,除侵染白菜類蔬菜外,還侵染蘿蔔、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侵入寄主最適温度為18℃ [1] 

白鏽病傳播途徑

在寒冷地區病菌以菌絲體在留種株或病殘組織中或以卵孢子隨同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卵孢子萌發,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借雨水濺射到白菜下部葉片上,從氣孔侵入,完成初侵染,後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和遊動孢子,進行再侵染,病害蔓延擴大,後期病菌在病組織裏產生卵孢子越冬。

白鏽病發病條件

在温暖地區,寄主全年存在,病菌可以孢子囊借氣流傳播,完成其週年循環。白鏽菌在0~25℃均可萌發,潛育期7~10天。故此病多在緯度或海拔高的地區和低温年份發病菌重,如內蒙古、吉林、雲南此病有上升趨勢,在廣東一帶如遇冬春寒雨天氣,本病為害有時也很嚴重。在這些地區如低温多雨,晝夜温差大露水重,連作或偏施氮肥,植株過密,通風好及地勢低排水不良田塊發病重 [1] 

白鏽病防治方法

1、與非十字花入蔬菜進行隔年輪作。
2、蔬菜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體,以減少菌源。
3、發病初期噴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 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畝噴藥液50~60升,隔10~15天1次,防治1至2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