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豆蔻

(姜科豆蔻屬植物)

鎖定
白豆蔻(Amomum verum Blackw.)是姜科、豆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延長而匍匐狀,莖叢生,株高可達3米,莖基葉鞘綠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尾尖,兩面光滑無毛,近無柄;葉舌圓形,穗狀花序自近莖基處的根莖上發出,圓柱形,稀為圓錐形,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麥稈黃色,小苞片管狀,一側開裂;花萼管狀,白色微透紅,外被長柔毛,裂片白色,長橢圓形,唇瓣橢圓形,中央黃色,內凹,邊黃褐色,雄蕊下彎,藥隔附屬體三裂,子房被長柔毛。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黃色,果皮木質,易開裂為三瓣;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暗棕色,有芳香味。5月開花,6-8月結果。
原產柬埔寨、泰國;中國雲南、廣東有少量引種栽培。白豆蔻喜廕庇,屬淺根系作物,喜肥沃沙壤土,透氣排水良好生長旺盛。
白豆蔻的果實藥用,味辛、性温,歸肺、脾、腎經。具有化食消痞、行氣温中、開胃消食的功能,可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温濕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白豆蔻
拉丁學名
Amomum verum Blackw.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姜目
姜科
豆蔻屬
白豆蔻
命名者及年代
Pierre ex Gagnep.,1906

白豆蔻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延長而匍匐狀。 [2]  莖叢生,株高3米,莖基葉鞘綠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約60釐米,寬12釐米,頂端尾尖,兩面光滑無毛,近無柄;葉舌圓形,長7-10毫米;葉鞘口及葉舌密被長粗毛。
穗狀花序自近莖基處的根莖上發出,圓柱形,稀為圓錐形,長8-11釐米,寬4-5釐米,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長3.5-4釐米,麥稈黃色,具明顯的方格狀網紋;小苞片管狀,一側開裂;花萼管狀,白色微透紅,外被長柔毛,頂端具三齒,花冠管與花萼管近等長,裂片白色,長橢圓形,長約1釐米,寬約5毫米;唇瓣橢圓形,長約1.5釐米,寬約1.2釐米,中央黃色,內凹,邊黃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彎,藥隔附屬體三裂,長約3毫米;子房被長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6毫米,白色或淡黃色,略具鈍三稜,有7-9條淺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縱線條,頂端及基部有黃色粗毛,果皮木質,易開裂為三瓣;種子為不規則的多面體,直徑約3-4毫米,暗棕色,種溝淺,有芳香味。 [3] 

白豆蔻近種區別

部位
白豆蔻
葉片兩面光滑無毛,近無柄;葉舌圓形,長7-10毫米;葉鞘口及葉舌密被長粗毛
葉柄長0.5-1釐米,葉舌紙質,2淺裂,先端鈍圓,長約6毫米,葉鞘有不明顯條紋
苞片三角形,長3.5-4釐米,麥稈黃色,具明顯的方格狀網紋
苞片長圓形,長2-2.7釐米,先端圓或微缺,被柔毛
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6毫米,白色或淡黃色,略具鈍三稜,有7-9條淺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縱線條,頂端及基部有黃色粗毛
果序長30-35釐米;蒴果卵圓形,稀長圓狀橢圓形,長2-2.5釐米,無刺和翅,幹後具敏縮縱條紋,暗紅色,具宿存花萼
圖片
白豆蔻 白豆蔻
野草果 野草果
參考資料 [6-7] 

白豆蔻產地生境

原產柬埔寨、泰國;中國雲南、廣東有少量引種栽培。 [3]  白豆蔻喜廕庇,屬淺根系作物,喜肥沃沙壤土,透氣排水良好生長旺盛。 [4]  喜濕潤環境,土壤含水量大於20%,空氣濕度大於80%。 [4] 
白豆蔻

白豆蔻生長習性

花期5月;果期6-8月。 [3]  白豆蔻幼苗生長較緩慢,可從根部抽出幼筍,氣候温暖地區全年都可抽筍,2年始開花、結果,20-24℃早春為開花盛期,每花序開花持續5周左右,清晨6時花朵放,9時開始撒粉,中午1-2時凋謝,每花序每天開花1-3朵,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需3個月時間。年均温23℃,年降雨量1500-2200毫米以上氣候條件,全年均可抽筍成株,開花結果。氣温低於4℃時葉片出現凍害,0℃時地上部分全部死亡;高於35℃,短期極温達到41℃,在廕庇條件下,植株仍可生長正常,但氣温超過28℃,持續時間較長,植株不能正常開花;低於20℃,開花期長,花朵呈半開狀,花粉少不撒粉,花朵凋謝時間較長。花柱粘液分泌多,有利受粉。 [4] 
白豆蔻

白豆蔻繁殖方法

  1. 選地整地:選擇近水源、温暖、潮濕、涼爽,廕庇度在70-80%、肥沃、透氣、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深翻,整細,耙平、根據地形做成1-1.3米寬,高10釐米的畦。
  2. 育苗:選擇充分成熟、粒大飽滿的鮮果,除去果殼,放在粗糙的水泥地或糞箕內與沙子混合後搓去果肉,再用水沖洗,室温陰乾,用濕沙與種子拌勻催芽,芽點萌出後按寬12釐米,深2釐米的距離條播,蓋一薄層土,澆透水,蓋上稻草保墒。出苗後棄去稻草,搭棚遮蔭澆水,3-4片葉時按株距10釐米間苗。
  3. 移栽定植:當苗高30釐米左右,根部抽出3-4棵新筍時,按1:1.5米株行距、深約30釐米移栽,深培土,壓緊,澆透水,覆蓋稻草。 [4] 

白豆蔻栽培技術

中耕除草與割枯株:中耕鬆土除草,割除枯枝,清除叢內雜草和枯株落葉。收果後,要及時割除枯株、病株及殘株,並清潔園地,以利抽新筍和防止病蟲害。
白豆蔻 白豆蔻 [8]
施肥培土:施足底肥,及時追肥、培土。春季施肥促進抽筍、抽花蕾;冬季施肥可提高第2年開花結果率。微肥促進新苗萌發,提高坐果率,縮短花期,促進果實團緊密,增加揮發油含量。調整廕庇。苗期、幼齡期及開花結果期廕庇度控制在70-80%,根據不同生長髮育階段對光照的需求,適當調整其適宜的廕庇度。
人工授粉:自然成果率0.2-0.6%。人工輔助授粉,成果率可達35%左右。在上午9時到中午1時花開始撒粉時,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花朵,另一手持一小竹片或用食拇指伸入唇瓣中刮取花粉抹在花柱頭上,以提高成果率。
排灌: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排澇防止爛根。
間作:選擇樹冠大、落葉易腐爛的經濟林木,如選擇催吐蘿芙木等作永久遮蔭樹;山毛豆、紅麻、芭蕉等作臨時遮蔭樹進行間作。 [4] 

白豆蔻病蟲防治

白豆蔻病害

  1. 莖腐病:趁早挖除病株,燒燬;灑生石灰或噴1:1.2:100波爾多液,注意田間排水。
  2. 瘁倒病:又名立枯病。新土育苗,播種前用退菌特或代森鋅進行土壤消毒,及早拔除病株,用1:1.2:100波爾多液噴植株。
  3. 爛花、爛果病:選擇地勢高燥地塊種植,注意排水。
  4. 葉斑病:新地育苗,噴碳疽福美500-1000倍液。 [4] 

白豆蔻蟲害

鞘翅目害蟲:經常剪除枯枝幹葉並集中燒燬。 [4] 

白豆蔻主要價值

白豆蔻的果實藥用, [3]  味辛、性温,歸肺、脾、腎經。具有化食消痞、行氣温中、開胃消食的功能,可用於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温濕初起、胸悶不飢、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等症。 [4] 
白豆蔻
參考資料
  • 1.    白豆蔻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9-19]
  • 2.    豆蔻屬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9-19]
  • 3.    白豆蔻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20-09-17]
  • 4.    李雲.白豆蔻栽培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 2005年,第8期:18
  • 5.    白豆蔻  .SP2000[引用日期2023-03-17]
  • 6.    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7-25]
  • 7.    野草果 Amomum koenigii  .|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7-25]
  • 8.    (明)李時珍著;蓋國忠,高海波編著.圖解本草綱目: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