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花羊蹄甲

鎖定
白花羊蹄甲(學名:Bauhinia acuminata L.)是豆科羊蹄甲屬小喬木或灌木。小枝之字曲折,無毛;葉卵圓形,有時近圓形,裂片先端急尖或近漸尖,稀圓鈍;總狀花序腋生,呈傘房花序式,密集,與花序軸均微被短柔毛;莢果線狀倒披針形,扁平,直或稍彎,頂端具直喙,無毛,鋭尖的縱稜; 種子扁平;花期4-6月或全年;果期6-8月。 [7]  在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等有分佈,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廣西和廣東等地,喜光照,耐半陰;喜温暖濕潤氣候,不耐寒;耐乾旱;對土壤要求不高。 [3] 
白花羊蹄甲的樹形優美,花色潔白。 [8]  白花羊蹄甲的根可驅蟲,止血,健胃。樹皮可健胃燥濕、消炎解毒,花有消炎解毒等功效。 [9] 
中文名
白花羊蹄甲
拉丁學名
Bauhinia acuminata L. [6] 
別    名
矮白花羊蹄甲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羊蹄甲屬
白花羊蹄甲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1] 

白花羊蹄甲形態特徵

白花羊蹄甲
白花羊蹄甲(5張)
白花羊蹄甲是小喬木灌木;小枝之字曲折,無毛。葉近革質,卵圓形,有時近圓形,長9-12釐米,寬8-12.5釐米,基部通常心形,先端2裂約達葉長的1/3-2/5,裂片先端急尖或稍漸尖,很少呈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灰色短柔毛;基出脈9-11條,與支脈及網脈在葉下面均極明顯凸起;葉柄長2.5-4釐米,具溝,被短柔毛。 [1] 
總狀花序腋生,呈傘房花序式,密集,少花(3-15朵);總花梗短,與花序軸均略被短柔毛;苞片小苞片線形,具線紋,被柔毛;花蕾紡錘形,長約2.5釐米,略被毛或無毛,先端漸尖,頂冠以5條長約3毫米,錐尖、被毛的萼齒;萼佛焰狀,一邊開裂,頂端有5枚短的細齒;花瓣白色,倒卵狀長圓形,長3.5-5釐米,寬約2釐米,無瓣柄;能育雄蕊10枚,2輪,花絲長短不一,長1.5-2.5釐米,下部1/3被毛,花葯長圓形,黃色;子房具長柄,略被柔毛或近無毛,花柱長15-20毫米,柱頭盾狀,直徑3毫米。莢果線狀倒披針形,扁平,直或稍彎,先端急尖,具直的喙(宿存花柱),長6-12釐米,寬1.5釐米,內有隔膜,果頸長1釐米,果瓣革質,無毛,近腹縫處有1條隆起、鋭尖的縱稜;種子5-12顆,直徑8-10毫米,扁平。花期4-6月或全年;果期6-8月。 [1] 
花朵 花朵

白花羊蹄甲生長環境

白花羊蹄甲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白花羊蹄甲在肥沃、微酸性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生長良好。但不耐寒冷,冬季要求最低温度在5℃以上。所以在中國中部與北部,白花羊蹄甲只能盆栽,以便於冬季放入温室。 [2] 

白花羊蹄甲分佈範圍

白花羊蹄甲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半島越南菲律賓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等熱帶地區。 [1] 

白花羊蹄甲繁殖方法

繁殖可採取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 [2] 
播種法:種子成熟後不必馬上採摘,可隨用隨採。春季採下後待莢果開裂,用60℃熱水浸種,等種了吸水膨脹後才播下種子。 [2] 
扦插法:白花羊蹄甲以扦插繁殖為主。每年清明節前,剪取1-2年4生長健壯枝條1釐米以上。扦插在土壤濕潤遮蔭的地方。土壤最好在扦插前半個月用六六六粉消毒殺菌。 [2] 

白花羊蹄甲栽培技術

白花羊蹄甲 鄧偉勝/攝
白花羊蹄甲 鄧偉勝/攝(3張)
扦插苗在1-2個月後,生根成活,則可移栽上盆。上盆後先置於陰處,逐步移至陽光下正常管理。白花羊蹄甲在春夏季喜水分充足,但切忌積水;秋冬應該稍微乾燥。白花羊蹄甲的生長期為4-8月,每月施複合肥液1次。除夏季避免陽光直射外,其他季節都需充足陽光。冬季入温室越冬,最低温5℃。應根據白花羊蹄甲不同長勢進行截頂矮化處理,以防徒長,促其萌發側技,保持樹冠形態優美豐滿。花後如不留種,應將殘花頭剪去,免得耗費養料。 [2] 

白花羊蹄甲主要價值

白花羊蹄甲觀賞

白花羊蹄甲的樹形優美,花色潔白。 [8]  白花羊蹄甲是為優良的行道樹或庭園樹種,用於路邊、水岸邊、牆邊栽植觀賞。 [3] 

白花羊蹄甲藥用

白花羊蹄甲的食用部位為花。白花羊蹄甲的花味澀,性平。可用來治療補腎壯陽,化濕通淋,清熱解毒。用於荊疾、林症、腎虛陽痿、神經衰弱、肺熱咳嗽、便秘、消化不良等症。 [4] 
白花羊蹄甲的根可驅蟲,止血,健胃。樹皮可健胃燥濕、消炎解毒,花有消炎解毒等功效。 [9] 

白花羊蹄甲物種區別

與宮粉羊蹄甲的區別在於:花冠白色;退化雄蕊不存在。花期:1-7月和9-12月。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