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脊飛蝨

鎖定
白脊飛蝨(Unkanodes sapporona Matsumura,1935)是飛蝨科白脊飛蝨屬的一種動物。
中文名
白脊飛蝨
拉丁學名
Unkanodes sapporona Matsumura,1935
動物界
昆蟲綱
飛蝨科
白脊飛蝨屬
命名者及年代
Matsumura,1935

白脊飛蝨形態特徵

體色有深、淺兩種色型。淺色型體黃褐或橘黃色,頭頂至中胸小盾片末端貫穿一黃白色中縱帶;前翅透明,爪片後緣黃白色,無翅斑。深色型的體背淡色背中帶側區淡紅褐至暗褐色,面部、觸角和胸足黃褐色,有的個體頭頂端部兩側脊間及額和唇基脊側具黑褐色條紋;後胸側板和腹部黑褐色;前翅爪片和端區M3脈至後緣暗褐色,端脈暗褐色。
頭頂中長為基寬的1.2倍,基部寬於端部約1.2:1,中側脊在頭頂端緣前併攏但不相連結,“Y”形脊主幹弱,基隔室後緣寬為中長的2倍,為最大長的1.6倍;額長為最寬處寬的2.4倍,額以中部為最寬,端部稍寬於基部;喙稍伸出中足轉節;觸角細,基節長為寬的2倍,短於第2節約1:2左右,第2節長為寬的3倍。前胸背板短於頭頂約0.8:1;中胸背板長為頭頂和前胸背板長度之和的1.3倍。後足脛距後緣具齒15~22枚。
雄蟲臀節短,環狀,端緣寬短,端側角寬離,各自伸出一根彎向腹面的粗壯的刺突;尾節側面觀,背側角圓,向後突出,後緣中偏下具一大型突起,指向後背方,後面觀,後開口寬大於長,側緣基部高度隆起,腹緣凹;陽莖管狀,端部1/3漸細,左側面中偏端部可見8個大小不等的刺狀突起;懸片腹臂長,圍成橢圓形空間,背柄短;膈中等寬,膈突伸入膈孔,端部向背方彎曲,頂端分岔,膈孔大,長方形或新月形,寬大於長;陽基側突長,分歧,端部1/4窄而扭曲,外端角具微小的齒突,內緣近端部1/4有一小突起。
長翅型:體連翅長雄3.8~4.9mm,雌4.5~5.0mm;體長雄2.4~2.5mm,雌2.8~3.1mm;翅長雄3.6~4.1mm,雌3.9~4.3mm。 [1] 
中翅型:體連翅長雄2.8~3.0mm,雌3.0mm;體長雄2.3~2.4mm,雌2.8mm;翅長2.4~2.5mm。
觀察標本:2♂♂、3♀♀,江西廬山,1973.X.11,丁錦華;3♂♂、1♀,江西井岡山,1974.X.4,丁錦華;2♂♂、2♀♀,雲南昆明,1975.Ⅷ.4,丁錦華;1♂、1♀,黑龍江牡丹江,1985.Ⅶ.30,胡春林;2♂♂、1♀,吉林海龍,1983.V.14,張富滿;1♂、1♀,甘肅武都,1987.X.9,王金川。

白脊飛蝨生長環境

類、玉米、高粱、穀子、水稻、看麥娘、紅花草。

白脊飛蝨分佈範圍

日本、俄羅斯;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陝西、山東、江蘇、安徽、湖北、浙江、江西、台灣、廣東、海南、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甘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