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窩鄉

鎖定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轄區鄉鎮。鄉政府駐伏溪堰(其轄區)村委會中段。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7公里。面積127.9平方公里,人口3~4萬。縣鄉公路過境
中文名
白窩鄉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
地理位置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轄區
面    積
127.9 km²
人口數量
3~4萬

白窩鄉名稱相關

白窩鄉 白窩鄉
古時因為白鶴成羣,故名。 一直沿用至今,未改成白鶴鄉之前,白鶴觀指代為現在的白鶴村和付家村之間的大片農田和河流段。當白鶴飛起來的時候很時漂亮。
原本時一片沼澤,其中白鶴翩翩飛舞景象壯觀。遍及付家村、白鶴、伏溪堰、赤巖 白鶴是大型涉禽,略小於丹頂鶴,全長約130釐米,翼展210-250釐米,體重7-10千克 ;頭的前半部為紅色裸皮,嘴和腳也呈紅色;除初級飛羽為黑色之外,全體潔白色,站立時其黑色初級飛羽不易看見,僅飛翔時黑色翅端明顯。白鶴在中國文化中也是長壽的象徵。

白窩鄉轄區介紹

付家村、伏溪堰、白鶴觀、高泰廟、冷水溝、赤巖、三棵樹、雷家衝、天池廟、硯池坪、頭道溝、孫家灣、石堰、長龍堰、瓦蘭溝、龍潭河、解家灣/雙河、鈞魚河、圈門、曹楊坡、浦溪溝、堰河、立石寺、24個村委會。
房縣轄鄉。1949年為長勝區(公社)所轄,1975年建白窩公社,1987年改置白窩鄉。位於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9公里。面積127.9平方公里,人口2.5萬。縣鄉公路過境。轄雙河、鈞魚河、圈門、曹楊坡、浦溪溝、堰河、立石寺、伏溪堰、付家村、白鶴觀、高泰廟、冷水溝、赤巖、三棵樹、雷家衝、天池廟、硯池坪、頭道溝、孫家灣、石堰、長龍堰、瓦蘭溝、龍潭河、解家灣24個村委會。

白窩鄉概況

白窩鄉
農業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油料和蔬菜為主,產黑木耳茶葉油茶紅蘋果、板栗、黃姜等經濟作物。境內羊鼻嶺有新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81年被省列為文物保護區。? 鄉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府提出的“寫好四篇文章,做好五項重點工作”的經濟發展思路,鎖定“農、工、商”三個主攻方向,“農”即:以“八角玉桂強鄉,畜牧水產富民”為目標,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全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工”即: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為中心,加快該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商”即:以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集市功能,發展商品貿易,推動我鄉小城鎮建設。極大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1、圍繞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八角低產林改造和種桑養蠶項目。全鄉完成八角低產林改造12000畝,佔全鄉八角林面積46000畝的30%;種桑面積1500畝,年產值可達300萬元。
2、圍繞以工促農目標,積極招商引資。近年來共引進企業4個,總投資1142萬元。其中耘發木業有限公司、香料廠、音洞磚廠均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百合水電站在建。
3、圍繞小城鎮建設,積極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0萬元的百合街道過境油路;完成4條村級砂路56公里,6條屯級路32公里;完成投資80萬元的東莫易地安置新村建設,安置20户87人;完成沼氣池建設2474座,入户率達75%。
4、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示範屯建設。那樂村那樂屯列為全縣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完善了道路硬化1300米,球場、文化活動室、涼亭等基礎設施建設,民房改建率達85%以上,沼氣池入户率達100%。
5、圍繞和諧社會,積極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300萬元,完善中、小學校“八室一場”建設,促進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小學生入學率達99.41%,中學生入學率達95.66%;公共衞生事業健康發展,百合衞生院通過一級甲等醫院評定,積極開展農村初保、母嬰安全等項目,孕產婦入院分娩率達75%;社會治安逐年好轉,兩案發生率逐年下降,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白窩鄉轄區物產

農業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油料和蔬菜為主,產黑木耳、茶葉、油茶、紅蘋果、板栗、黃姜等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