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突尼斯戰役

鎖定
公元前310年,突襲迦太基北非腹地的敍拉古僭主阿加索克利斯,以1.5萬兵力與迦太基將領漢諾和波米爾卡率領的4.1萬大軍決戰於白突尼斯地區,以少勝多最終獲得勝利,迫使迦太基敍拉古議和。
名    稱
白突尼斯戰役
發生時間
公元前 310年
地    點
白突尼斯地區
參戰方
敍拉古與迦太基

白突尼斯戰役慘遭圍攻

敍拉古僭主阿加索克利斯,比起自己的所有政治先輩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依靠主城的力量控制了周邊城鎮,還用來自埃託利亞等地的外籍傭兵壓制家鄉公民。因此,形成了異常複雜而尖鋭的內部矛盾,併為轉移視線而主動襲擊了迦太基屬地。
面對敍拉古僭主的僱傭大軍,迅速反擊的迦太基人也無法不啓用類似模式。出生名門望族的將領哈米爾卡,帶着一支由西班牙山民、利比亞傭兵和二等布匿公民組成的部隊北上。但陣中最引人矚目的力量,還是1000名來自巴利阿里羣島的投石手。當兩軍在希梅拉河畔的舊戰場上遭遇,正是這些人釋放的密集石彈發揮了扭轉乾坤功效。雖然希臘步兵在正面碰撞中獲得優勢,卻還是被突如其來的彈幕擊退。隨即在撤退中遭強勢逆轉,折損了7000多名士兵。
以精準石彈而聞名的 巴利阿里投石手 以精準石彈而聞名的 巴利阿里投石手
更要命的是,許多不服敍拉古高壓管制的希臘城市也紛紛跳反。他們不僅拒絕為前宗主繼續效力,還紛紛加入到迦太基陣營,甚至為哈米爾卡的部隊提供補給與輔助人力。以至於先前還坐擁半個西西里的敍拉古,瞬間成為各方喊打的孤家寡人。好在阿加索克利斯也絕非無能的暴虐之輩,故意在遠離主城的位置建立營地,以自己的收攏殘兵舉動去吸引對手主動來攻。哈米爾卡不知有詐,匆匆將先前分散佔領各地的部隊又集中調往那裏。結果還是讓希臘人搶先開溜,同時也給敍拉古城的設防備戰留出足夠時間。
不過,糟糕的局勢依據讓阿加索克利斯笑不起來。迦太基人已經從北非等地派來了更多援軍,並以盟主身份號令其他希臘城市共同出兵。這讓哈米爾卡麾下雲集了至少36000名步兵與4500名騎兵,外加一支足以封鎖戰區海域龐大艦隊。躲進敍拉古城的希臘人,則只有3400名外籍步騎兵和少量戰艦。緊急動員起來的市民數量也非常有限,並且容易受內部的投降派言論所蠱惑。除了能依賴大段精心修建的防禦工事禦敵,還必須靠對手的不善攻堅才勉強維持。

白突尼斯戰役被逼無奈的

堪稱西地中海第一堅城的敍拉古 堪稱西地中海第一堅城的敍拉古
到公元前310年,很少堅持長期戰爭的迦太基人依然沒撤軍的意思。阿加索克利斯的部下則開始陷入缺衣少糧境地,迫使他不得不尋求新的解圍之策。於是,一個關於直接攻擊北非本土的大膽計劃逐漸浮現,並在這位暴君的腦中迅速成型。
之所以要在極度劣勢的情況下再開啓第二戰場,主要是敍拉古僭主參考了敵我雙方的許多固有態勢分析。首先是因為敍拉古城的防禦工事過於強大,讓對手不得不採取長期圍困的方式坐等守軍堅持不住。同時,廣袤的西西里各地也需要迦太基人陸續增兵把守,反過來讓常備軍匱乏的本土變得更為空虛。所以,只需要非常有限的人手,便能在短期內做到橫行無阻。迦太基共和國的嚴格等級制度,也容易為入侵者覓得必要幫手,不擔心孤軍深入時的後勤問題。最後,公元前4世紀的西地中海國家還在普遍使用3-4列槳戰艦,也就需要讓相關人員進行夜間上岸休息。這無疑給任何突圍者都預留了窗口期。
慘遭重創的敍拉古人 只能依靠城牆和海港支撐防禦 慘遭重創的敍拉古人 只能依靠城牆和海港支撐防禦
當然,阿加索克利斯所面臨的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湊出執行這項任務的必要資源。他很快將勒令城中的所有富裕家庭都要貢獻人力,並故意將其中的半數編入遠征軍序列,而餘下部分則交給留守指揮官部署。如此一來,兩個羣體就成為能相互制約的親情人質。對於那些去意已決的公民,狡詐的僭主也會假意允許他們抱團出城。然後又在半途中加以謀害,順便把將錢財與不動產全部收入國庫。靠着以上這些急功近利的措施,終於湊出60艘三列槳艦隊與必要海員。
這年8月,敍拉古守軍故意在某日傍晚開始突圍計劃。恰逢數艘從海外歸來的運糧船遭迦太基人攔截,阿加索克利斯就命令自己的私人傭兵和強徵公民全部上艦,突然從設有鐵鏈與哨所的港口衝出。毫無準備的敵船被迫調頭,重新組織應付決戰的完整隊列。但敍拉古艦隊卻加速離開城市,併成功將封鎖者的注意力從商船身上調開。最後藉助夜幕降臨才擺脱追兵,也讓物資匱乏的城市獲得了珍貴補給。何況他們的離開行為本身,還是沒能引起哈米爾卡等人的重視,幾乎能不受干擾地撲向北非海岸。
數量有限的希臘戰船 依靠虛張聲勢的手法成功突圍 數量有限的希臘戰船 依靠虛張聲勢的手法成功突圍

白突尼斯戰役西方版破釜沉舟

希臘遠征軍故意在利比亞海岸登陸 希臘遠征軍故意在利比亞海岸登陸
數日後,60艘敍拉古戰艦抵成功抵達非洲海岸,卻選擇在距離迦太基有相當路程的利比亞登陸。由於襲擊完全超乎本地居民預料,很快就在共和國境內形成可怕的雪崩式效應。不少城市匆匆關上大門,卻眼睜睜的看着鄉村田地遭希臘人劫掠一空。接着就是不滿迦太基歧視政策的團體出現,站在新來者一邊掀起叛亂。由他們乖乖送出的貴金屬,又讓阿加索克利斯能對外招兵,從希臘城市扎堆的昔蘭尼加僱來更多部隊。
值得一提的是,洞悉人性弱點的阿加索克利斯還有使用過更多小花招。他派私人傭兵燒燬了艦隊的全部船隻,以便餘下人能死心塌地的執行各項命令,同時也節省了為保護船隻而必須分配的人力。在之後的一年多時間裏,整支遠征軍就必須依賴劫掠和盟友贊助過活,給忽視本土防禦的迦太基人以更大傷害。但考慮到這位僭主麾下的力量始終非常有限,以戰養戰的策略自然會較為有效。即便坐擁海量人口的迦太基主城,也因他們的不請自來而驚恐萬分,險些因擔心前線部隊團滅而簽訂城下之盟。
由於北非海岸的不設防 希臘遠征軍的登陸幾乎不受干擾 由於北非海岸的不設防 希臘遠征軍的登陸幾乎不受干擾
很快,來自西西里島的反饋表明,哈米爾卡的人馬依舊將敍拉古城圍得水泄不通。這讓元老院能重拾抵抗勇氣,發動手頭的大部分兵力進行總動員。當希臘暴君的劫掠區域延伸至白突尼斯境內,就已經有40000名步兵、1000名騎兵和2000輛戰車被聚集起來。成員不僅包括迦太基城的富裕公民,還有從周遭殖民地趕回的拓殖團與僕從部落武裝。其中總數為3000人的聖團步兵最為精鋭,堪稱是整個共和國的武力之花。受委託來指揮這支大軍的將領,也是來自兩個相互敵對團體的漢諾與波米爾卡,體現出迦太基人對這次本土決戰的重視程度。
阿加索克利斯的遠征軍也在這個階段內迅速膨脹。在登陸北非之處,他手下只有1000名重步兵組成的私人衞隊,以及用各種手段逼上賊船的3500個敍拉古老鄉和500名輕步兵。但隨着掠奪財富的增漲和軍事承包商的紛紛幫忙,又有5500名來自昔蘭尼等地的希臘傭兵趕來效力。甚至還有大量從西西里、高盧薩莫奈伊特魯里亞前來的增援,讓這位暴君有了進行決戰的實力。哪怕數量遠遠不及對面的總動員力量,還是在個人勇武、團體協作和經驗層面擁有更多優勢。
成功登陸的希臘軍隊 一度在北非橫行無阻 成功登陸的希臘軍隊 一度在北非橫行無阻

白突尼斯戰役兩個陣營的對抗

白突尼斯戰爭中的兩軍佈陣 白突尼斯戰爭中的兩軍佈陣
公元前310年秋季,至關重要的白突尼斯戰役正式打響。人數僅有15000的希臘遠征軍,將直面超過41000人的迦太基對手。大部分參戰的主力士兵,也在裝備和戰術編隊方面完全類同。
由於遭敍拉古與昔蘭尼的希臘人阻斷,以迦太基為首的西部腓尼基世界,很早就同黎凡特海岸的東方遠親相分離。這個西地中海第一強國不僅長期保留着古老戰車,對騎兵的需求和運用程度也非常低下。除了為錢應徵的努米底亞標槍輕騎,幾乎很少將早已嶄露頭角的衝擊單位納入戰陣。即便公民羣體掌握了許多希臘式步兵技巧,也更樂於讓戰車+輕騎的古老組合去充當前鋒。
大部分迦太基步兵也採用希臘式裝備和戰術 大部分迦太基步兵也採用希臘式裝備和戰術
漢諾與波米爾卡的具體部署,是前者率領最精鋭的聖團重步兵,在戰線的右翼擔任主攻任務。後者負責指揮餘下的所有步兵,還因戰場空間有限而被迫佈置前後兩線。本應鎮守兩翼最外側的努米底亞騎兵,被強制分配到主力步兵前面,並被要求隨最前排的戰車共同進退。
敍拉古方面,阿加索克利斯親自率領1000人的重步兵衞隊站在左翼,對抗用意明顯的迦太基右翼重拳。這支隊伍身後,就是所有來自地中海北部的3000名蠻族同盟。他的兒子阿加索斯負責主戰線的右翼,指揮着由2500名西西里土著士兵組成的重步兵方陣。兩者之間還有6500人的敍拉古與其他希臘部隊,而數量有限的輕步兵都被平均分配到兩翼外圍位置。
從意大利遠道而來的薩莫奈僱傭兵 從意大利遠道而來的薩莫奈僱傭兵
面對眼前這支沒有戰車和騎手增援的全步兵陣容,漢諾果斷下令展開全面強攻。但很快就因場地限制與希臘人的反擊而損失慘重。戰車不僅需要較長距離完成加速啓動,還無法應對步兵方陣的短距衝鋒反撲。當馭手無法控制受驚的馬匹,除了調頭跑路也找不到其他求生辦法。緊隨其後的努米底亞輕騎兵,同樣無力應付此類情況,只能在混亂中跟着一同撤離。若非己方步兵及時讓開通道,整支迦太基軍隊都可能直接陷入崩潰的邊緣。
不過,漢諾麾下的步兵依舊對希臘人保有近4:1的數量優勢。由他親自指揮的精鋭聖團,便從右翼開始掀起第二輪更大規模的進攻。阿加索克利斯的部下與之針鋒相對,首先從左翼開啓步兵陣線的廝殺。兩股使用相同裝備與戰術的力量,就陸續衝到戰場的中央形成對峙,並在互不相讓的近距離推搡中交織在一起。由於希臘暴君的衞隊要應付幾倍於自己的聖團,所以在戰鬥的最初階段就遭遇大量傷亡。但他們的咬牙堅持也讓對的衝鋒勢頭被遏制,身後的蠻族部隊也迅速跟上,從而避免了整個左翼的瞬間脆斷。一些僱傭兵甚至繞道迦太基人側面,和使用標槍、弓箭的輕步兵一起襲擾對方弱側。先前還非常強勢的聖團方陣,便因此陷入希臘陣營的反包圍中。
主帥陣亡的消息 讓整支迦太基軍隊陷入崩潰 主帥陣亡的消息 讓整支迦太基軍隊陷入崩潰
在戰場的其他區域,兩軍的不同方陣也將先後靠近彼此,並逐步陷入無止境的重步兵對攻。按照那個時代的常規部署,位於迦太基左翼的波米爾卡,最後就將與希臘右翼的阿加索斯遭遇。但這位副統帥也必須考慮如何在逆境中保存更多實力,並因此而容易變得畏手畏腳。當漢諾在強側激戰中被殺死的可怕消息傳來,就毫不猶豫的下令各分隊穩步後撤。然而,兩則重大消息的同步傳遞,讓許多迦太基士兵都誤認為本方已遭致徹底失敗。於是,秩序和紀律都被拋之腦後,不管不顧的紛紛調頭逃出戰場。無力重振隊伍的波米爾卡也被夾在其中,將還在堅持戰鬥的右翼同胞拋之腦後。
此時,大量的希臘步兵從四方殺到,準備徹底堵塞迦太基聖團的求生之路。後者作為共和國的最富裕階層代表,卻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同類團體那樣死戰到底。在阿加索克利斯的部下完成包圍圈前,就慌不擇路的從缺口處魚貫而出,結果還是在追兵的砍殺下損失慘重。雖然大部分迦太基士兵還是保全了性命,但被他們留在戰場附近的營地和輜重已全部落到希臘勝利者手中。
精鋭的迦太基聖團 也在最後選擇了逃離 精鋭的迦太基聖團 也在最後選擇了逃離

白突尼斯戰役結果

根據事後的清點統計,迦太基人在這場白突尼斯戰爭中也僅僅折損了3000多人,他們的希臘對手則更是隻有200人級別的輕微傷亡。但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還是讓原本快要結束的戰爭又被延長了一年時間。例如留在敍拉古堅持圍困的哈米爾卡,就企圖用本土送來的艦船殘骸去欺騙守軍投降。當意識到陰謀被對方成功識破,又匆忙組織了缺乏系統指揮的混亂夜襲。最後不僅沒能拿下堅城,自己也因決策失誤而被俘虜和處決。但深入北非的希臘遠征軍也存在後繼乏力問題,不可能讓資源豐厚的迦太基人乖乖就犯。勢不兩立的雙方,最後還是因無力再戰而同意妥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白突尼斯戰役還是三次西西里戰爭的微觀縮影。日益壯大的北非迦太基勢力,始終缺乏強有力的軍事決斷能力。不僅讓自己錯失了數次大好機會,也逐步淪為數代希臘-羅馬名將的史詩功績。但以敍拉古為首的傳統希臘世界,也沒能力保住自己對世仇的大部分勝利成果,反倒因頻繁內鬥而變得愈發虛弱。柏拉圖蘇格拉底的時代尚且如此,到亞歷山大死後階段則更是如此。於是,在雙方的下一場大規模戰爭中,西西里島上的希臘人就不得不完全藉助外力來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