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水秋風

鎖定
“白水秋風”為四川峨眉山萬年寺秋景名,萬年寺位於海拔1020米的獅子嶺下,始建於東晉,唐時慧通禪師駐錫在此,相傳峨眉山五行屬火寺廟屢建屢毀,於是改名白水寺。寺廟建在羣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峯上,諸峯相映,蒼翠環照,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特別是到了秋高氣爽之時,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頂三峯已初飄白雪,而位於中山地區的萬年古剎,正處在一年中的黃金季節。林中色彩斑斕,紅葉如醉,寺內的白水池碧波盪漾,蛙聲如琴,丹桂飄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稱之為“白水秋風”。
中文名
白水秋風
萬年寺位置
位於由山麓報國寺上行約15公里
萬年寺海拔
,海拔1020米
創建時期
創建於東晉隆安年間(397—401)

白水秋風景點描述

萬年寺(又名白水寺) 萬年寺(又名白水寺)
時值秋季,天成的白水池在萬年寺內門左側平坦坦的山坳之上,至今水清如鏡。
山影月色常常映入池中,水天一色,又名明月池,是唐詩人李白遊鑑峨眉,長留寺中,與寺裏的高僧文浚撫琴和詩的地方。池邊原有“唐李白聽廣浚禪師彈琴處”碑。 以白水池為中心的四野秋色,用絢麗多彩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
息心嶺下,獅子巖邊,缽盂山前,玉筍峯林之中,真是“秋色勝春潮“。楓葉、巖桑色紅如醉;銀杏的金色葉片,猶如蹁躚的蝴蝶飛舞在翠柏林中;合抱大的古楠,百株千株蓊鬱成林,在嚴冬將臨的季節,高擎着綠色的華蓋,捧護着人間的春意。
此外,還有一種水白蠟樹集成的灌木林叢,在黛綠的林海邊緣,盛開着繁星似的小白花,帶着瑩瑩的霧露,伴隨着習習秋風,在蒼茫的重翠襯在東西兩廂;藍天白雲,紅牆綠瓦,丹檐碧柱點綴其中,可謂彩幻如夢。
白水秋風(萬年寺附近秋日景緻) 白水秋風(萬年寺附近秋日景緻)
每當夜幕徐降臨到白水池畔,池中彈琴蛙(學名仙琴水蛙)成雙成對,恰像年少和美的夫妻,“夫唱婦隨”地合秦起和諧悦耳的樂曲,播向祥和的人間——這樂曲伴和着萬年寺中點點暮鼓和聲聲梵唱,能不令人想起李白和廣浚的詩聲琴韻?這三丈見方的山泉,卻包羅着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和許許多多的人世滄桑。
白水池邊丹桂成林,一到秋高氣爽的季節,金黃色的串串花珠,沉甸甸地掛滿了枝頭,散發出陣陣清醇的花香,飄過密密的林叢,飄過香煙繚繞的紼堂,此刻成為介導博愛眾生的佛陀蓮台前的供品。 這裏雖然聞不到佛海里的“七寶”之香,也看不見倚雲而栽的“七重寶樹”,但給人們帶去的卻是衣袖裏的馥郁的丹桂馨香。 [1] 

白水秋風景點景物

白水秋風萬年寺

萬年寺內無樑殿 萬年寺內無樑殿
萬年寺,,踞觀心嶺下,門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筍、缽孟諸峯,為峨眉山主要寺廟之一,全國重點寺院之一。
,名普賢寺,慧持大師所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時又名白水普賢寺;明萬曆中敕改聖壽萬年寺。原殿宇七重,規模宏大,後幾度興廢;1946年大火,除明代磚殿外幾乎毀壞殆盡;現有殿宇兩重,系1953年重建;磚殿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為外部通高16米,每邊長15.7米的穹窿頂方形無樑殿。
萬年寺現有雄偉的山門、彌勒殿、觀音殿、般若堂、毗盧殿、無樑殿、巍峨寶殿、大雄寶殿、鐘鼓樓、行願殿,其間還有花園、亭榭、水池等,該座園林式的寺院已成為峨眉山最大寺院。
“白水”為萬年寺的代稱——“寺幽名白水,金碧絢中天。池面臨三四,峯頭對百千。”(方孝孺《白水寺》)

白水秋風白水池

萬年寺內白水池 萬年寺內白水池
李白在《聽蜀僧浚彈琴》詩中雲:“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峯。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池內蛙鳴如琴,民間傳説是蛙學得僧浚彈琴的高手妙法。
在白水池畔四望,秋高氣爽,藍空分外明淨,高遠,遼闊。縷縷白雲纏繞着寺後陡峭的觀心坡,坡上綠葉、黃葉、紅葉相間,與藍天共一色。秋風吹拂着峯巒,搖撼着叢林,發出聲聲呼嘯,片片橙紅的楓葉在空中隨風飛舞。應和着秋風,橫穿古寺而過的澗溪潺潺低吟。
流水,秋風,樹濤,強聲低音交錯,如同一曲渾厚深沉而流暢自如的森林交響曲,為飄飄紅葉伴舞。
清人劉儒在《大峨山》一詩中不忘讚美秋景:“天下峨眉秀,乘雲結勝遊。龍吟千澗雨,樹點萬峯秋。” [2] 

白水秋風楹聯碑刻

留存在古寺的詩文楹聯碑刻,對萬年寺秋色格外有情,如明方孝孺詩句:“林放到池月,風吹入户雲”;無名氏有:百里名山通梵唱,萬年秋色助詩吟”的對聯;當代遍能法師的聯語:“自水秋風皆妙諦,瓊樓玉宇不勝寒”,把萬年寺秋景視作玄妙的境界。
低首俯看白水池中,澄清的池水映着白雲、青山的倒影。風平水靜時,池中有山,山中有云, 雲中有水,分不清哪裏是水,哪裏是雲;秋風乍起時,吹皺一池清水,吹動一池白雲。此時,神與物遊,心隨景色而物化。
清人在《萬年寺》詩中感嘆:“四圍煙繞山腰寺,一面窗收谷口雲。白夜試尋明月畔,此中清景評誰分”;古詩云:“三秋水淨,白雲輕飛;秋風號林,黃葉水。”這恰似“白水秋風”的題景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