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果鎮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下轄鎮)

鎖定
白果鎮,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下轄鎮,地處衡山縣北部,東與嶺坡鄉湘潭縣日華鄉接壤,南界江東鄉望峯鄉,西鄰長青鄉貫塘鄉,北毗湘潭縣青山橋鎮 [3]  行政區域面積91.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白果鎮户籍人口有58000人。 [5] 
1961年11月—1966年2月,先後屬南嶽管理局和南嶽縣。1984年2月,更名白果鄉,同年6月,與棠興鄉合併,設立白果鎮。 [3]  截至2020年6月,白果鎮下轄2個社區、17個行政村。 [4] 
2005年,白果鎮財政總收入62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71元。2011年,白果鎮的財政總收入385.2萬元,完成財政支出802萬元。 [3]  2018年,白果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5] 
中文名
白果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
地理位置
衡山縣北部
面    積
91.2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桐梓村
電話區號
0734
郵政編碼
421341
車牌代碼
湘D
人    口
58000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白果鎮建置沿革

白果鎮人民政府
白果鎮人民政府(2張)
清代時期,屬朝字。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二區,名白果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與白山鄉合併為果山鄉。
1950年3月,屬七區。
1952年,屬二區(後為白果區)。
1956年,撤區並鄉,設白果鄉。
1958年9月,與貫塘鄉、松柏鄉合併,成立偉大人民公社。
1959年,春易名白果人民公社。
1961年3月,析出貫塘、松柏公社。
1961年11月—1966年2月,先後屬南嶽管理局和南嶽縣。
1984年2月,更名白果鄉,同年6月,與棠興鄉合併,設立白果鎮。 [3] 

白果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果鎮下轄1個社區、25個行政村:楚南橋,白果、涓水、聯星、嶽北、建築、紹莊、新民、樹楓、紫樓、湘鋪、子務江、將軍、桐梓、和平、棠興、五一、瓦鋪、皆樂、高山、瓦子河、國光、濕田、白玉、十里、同心,下設5個居民小組,246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白果鎮下轄2個社區:楚南橋社區、長青社區,17個行政村:茶園村、濕田村、棠興村、五一村、瓦鋪村、樹楓村、嶽北村、紹莊村、湘鋪村、紫樓村、梅木村、萬家村、新莊村、竹山村、延興村、曉嵐村、同興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桐梓村。 [3] 

白果鎮地理環境

白果鎮位置境域

白果鎮地處衡山縣北部,東與嶺坡鄉湘潭縣日華鄉接壤,南界江東鄉望峯鄉,西鄰長青鄉貫塘鄉,北毗湘潭縣青山橋鎮 [3]  行政區域面積91.2平方千米。 [5] 

白果鎮氣候

白果鎮歷年平均氣温17℃—18℃之間,歷年平均降雨量1200—1300毫米,歷年日照時間平均為163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282天,宜於水稻生長。

白果鎮自然資源

衡山縣白果鎮金龍村
衡山縣白果鎮金龍村(1張)
白果鎮有豐富的石膏礦藏,分佈在沿涓水河兩岸的涓水、湘鋪、紫務江、將軍、桐梓、國光、五一、瓦鋪、瓦子河、高山、十里等10個村境內。礦區總面積6.2平方公里,總儲量4800萬噸,實際利用儲量3700萬噸。近 幾年年平均產量約60萬噸。
2011年,白果鎮有耕地面積2.86萬畝,林地面積3.42萬畝。 [3] 

白果鎮人口

2011年末,白果鎮轄區總人口33532人;常住人口251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334人,城鎮化率29.1%。總人口中,男性17395人,佔52%;女性16137人,佔48%。18歲以下6812人,佔20.3%;18—35歲9250人,佔27.6%;35—60歲12195人,佔36.4%;60歲以上5275人,佔15.7%。2011年,人口出生率16‰,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長率9.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15人。 [3] 
2017年末,白果鎮常住人口有49450人。 [2] 
截至2018年末,白果鎮户籍人口有58000人。 [5] 

白果鎮經濟

白果鎮綜述

2005年,白果鎮財政總收入62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71元。
2011年,白果鎮的財政總收入385.2萬元,完成財政支出802萬元。 [3] 
2018年,青岡鎮有工業企業9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5] 

白果鎮農業

2005年,白果鎮的農業總產值5786萬元,糧食總產量1.82萬噸。
2011年,白果鎮的農業總產值2.56億元。生產糧食2.04萬噸,人均609千克,其中水稻2萬噸。種植蔬菜5401畝,產量1.18萬噸。生豬飼養量7.52萬頭,年末存欄2. 95萬頭;羊飼養量0.31萬隻,年未存欄0.12萬隻;牛飼養量0.31萬頭,年末存欄0.17萬頭;衡山黃雞飼養量111萬羽。生產肉類4688.98噸,禽蛋1127噸。造林1027.2畝,完成封山育林1767.8畝,低產林改造1239畝,中幼林撫育2168畝。水產品759噸。 [3] 

白果鎮工業

2001年,白果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9463.62 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918萬元)。
2005年,白果鎮生產總值3.3億元,工業總產值2.6億元,
2011年,白果鎮的工業總產值3.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0.68億元。有工業企業12家,職工466人。已探明石膏地質儲量4001萬噸,形成石膏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特色工業。 [3] 

白果鎮商業

2011年,白果鎮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有商業網點449個,職工1347人;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36億元。 [3] 

白果鎮金融

2011年,白果鎮有金融分支機構、網點5個,各類存款餘額4.9億元,比上年增長14%;各類貸款餘額0.6億元。 [3] 

白果鎮社會事業

白果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果鎮有幼兒園17所,在園幼兒634人,專任教師38人;小學6所,在校學生1964人,專任教師8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學生739人,專任教師7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境內有市重點中學衡山縣第四中學。 [3] 

白果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白果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6個。文化專業户29户,文化從業人員260人。圖書館(室)34個,藏書14.7萬冊。1952年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匯演,唱響京城。2011年,原生態音樂《嶽北山歌》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全國第十五屆羣星獎)獲“羣星獎”。2011年末,有電視廣播站和白果電視差轉枱各1個,數字電視用户23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3] 

白果鎮體育事業

2011年末,白果鎮有體育場地41個,健身路徑1條。 [3] 

白果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白果鎮有各級醫療衞生機構27個,其中村衞生室25個。有牀位108張。專業衞生人員121人,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註冊護士14人。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4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79萬人,參合率97%。 [3] 

白果鎮社會保障

2011年,白果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232户,人數262人,支出59.1萬元;醫療救助15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2196人次,支出6.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535户,人數1665人,支出167.8萬元;城鄉臨時救助194人次,支出9.5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30人,支出131.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31人,集中供養38人。敬老院1所,牀位50張。至2011年末,農村危房改造128棟,危房修繕38棟,財政資助144.9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1萬人,參保率95%。 [3] 

白果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果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268個,徵訂報紙873份,雜誌658冊。有電信服務網點15個,固定電話用户3571户,移動電話用户17000户,互聯網寬帶用户1000户。 [3] 

白果鎮基礎設施

  • 能源
2011年末,白果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變壓器83台,總功率8585千伏安。興建沼氣池670口。 [3] 

白果鎮交通運輸

2011年,白果鎮境內有五百年曆史的“楚南第一橋”,潭衡西高速公路設有出口,與314省道、潭衡公路交匯。農村公路水泥硬化55.3千米。 [3] 
地形地圖

白果鎮歷史文化

白果鎮地名由來

白果鎮因涓水河畔原有一株白果(銀杏)古樹而得名。 [3] 

白果鎮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果鎮
白果鎮(2張)
嶽北山歌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始創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其音調高亢、旋律流暢、詞韻優雅、委婉動聽,具有創作集體性、口頭傳播性、曲詞易變性等特徵。集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民間音樂於一體,分情戀、勞動、喜慶等類別,在衡山嶽北生根、成長並影響周邊廣大地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紀光演唱的《挑擔茶葉上北京》、《洞庭漁米鄉》就吸收了嶽北山歌的曲調。 [3] 
原生態音樂《嶽北山歌》獲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全國第十五屆羣星獎)“羣星獎 [3] 

白果鎮風景名勝

  • 四洞通天
四洞通天位於白果鎮穿巖景區。盆地周邊均為陡峭丹霞巖壁,一條“十字肋”巖體橫亙其中,將盆地分為四塊,形成“四洞通天”的奇特景觀。經過南北穿巖洞內“百年巖洞人家”,可上十字肋,盡攬景點全貌。
  • 嶽北農工會舊址--劉捷三公祠
嶽北農工會舊址--劉捷三公祠位於白果鎮嶽北村,建於清代。民國十二年(1923年)9月,全國第一個工農聯合革命組織嶽北農工會在此誕生,同年11月,農民運動被鎮壓時燒燬,民國十三年(1924年)重建,1991年、2011年多次修復。建築面積402平方米,磚木結構,呈回字形,高7.7米,面闊五間,進深四間,內設戲台天井。
  • 花果山景區
花果山景區
花果山景區(5張)
花果山景區位於衡山縣白果鎮棠興村境內,地處衡山縣北面,西面距臨嶽高速白果出口2公里,南面距離南嶽衡山風景區30公里,緊鄰省道314線,地理位置優越。

白果鎮榮譽稱號

2017年,白果鎮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