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白仙茅

(中藥)

鎖定
白仙茅,中藥材名。本品為川續斷科植物大花刺蔘的根。拉丁植物名: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nch.)C.H.Hsing[M.delavayi franch.;M.bulleyana Forr.et Diels]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功能主治為:益肺健脾;被腎壯陽;活血舒筋。主肺虛咳嗽;脾虛消化不良;腎虛陽痿;帶下;子宮脱垂跌打損傷;骨折。
中文名
白仙茅
別    名
細葉刺蔘
別    名
刺蔘。
漢語名稱
Bai Xian Mao

白仙茅來源

本品為川續斷科植物大花刺蔘的根。拉丁植物名:Morina nepalensis D.Don var.delavayi(Franch.)C.H.Hsing[M.delavayi franch.;M.bulleyana Forr.et Diels]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白仙茅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温。

白仙茅功能主治

益肺健脾;被腎壯陽;活血舒筋。主肺虛咳嗽;脾虛消化不良;腎虛陽痿;帶下;子宮脱垂跌打損傷;骨折。

白仙茅形態特徵

大花刺蔘,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基生葉披針形或寬條形,長5-15cm,寬達2.5cm,邊緣具疏刺毛,葉基下延貼莖,平和脈3-5條。花枝自葉叢旁抽出,葉2-3對,卵狀披針形至窄橢圓形,基部邊緣有密刺,無柄。聚傘花序頂生,頭狀或下有一輪輪傘花序;苞片菱狀卵形,邊緣有硬刺,常帶紫色,每苞腋有花3朵;無小苞片;花萼筒狀,長7-9mm,上口斜裂,邊緣具長柔毛及齒刺,排列不整齊;花大,徑1.2-1.5cm;花冠此紅色,漏斗狀筒形,長達4cm,裂片5,長橢圓形,長5-6mm,先端微凹,花冠管寬4-5mm;雄蕊4,於花冠喉部一側;花柱高出雄蕊,柱頭頭狀,子房包於杯狀小總苞內。瘦果長方倒卵形,黃白色,一面有縱溝,宿萼長大,帶紫色。花期6-8月,果期7-9月。

白仙茅分佈區域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雲南等地。

白仙茅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0-4000m的山坡草甸。

白仙茅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