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發形霞水母

鎖定
外傘表面光滑,沒有刺胞顆粒。胃管竇有輻隔片,故感覺胃囊和觸手胃囊完全分開。延伸至緣瓣的水管呈現曲折,分枝在接近邊緣處,少數分枝小管彼此連接,但不構成網狀。傘徑超過1400 mm,最大個體可達1m,為最大型的水母。本種生活時體色為紅棕色或淡黃色。本種在形態構造上的特徵,如緣瓣、觸手數、環肌和輻射肌束的數目等,變化較大,往往使許多學者誤定為許多變種。
中文學名
發形霞水母
動物界
腔腸動物門
缽水母綱
旗口水母目

發形霞水母簡介

“發形霞水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母,傘膜直徑達驚人的8英尺(約合2.44米)寬,觸角長度可達120英尺(約合36.58米),比一頭藍鯨還要長得多。此外,這種水母似乎很歡迎全球變暖現象的到來,它們正以龐大的身軀佔領越來越多的海洋領域,這種凝膠狀生物大有成為未來世界霸主的趨勢。 [1] 

發形霞水母分類信息

中文種名 發形霞水母
拉文種名 C.capillata (Linne)
拉文門名 COELENTERA [CNIDARIA]
拉文綱名 Scyphomedusae
拉文目名 SEMAEOSTOMEAE
發形霞水母
發形霞水母(7張)
中文科名 霞水母科
拉文科名 CYANEIDAE
中文屬名 霞水母屬
拉文屬名 Cyaneidae [2] 

發形霞水母地理分佈

黃海南部、東海北部 [2] 

發形霞水母形態特徵

外傘表面光滑,沒有刺胞顆粒。胃管竇有輻隔片,故感覺胃囊和觸手胃囊完全分開。延伸至緣瓣的水管呈現曲折,分枝在接近邊緣處,少數分枝小管彼此連接,但不構成網狀。傘徑超過1400 mm,最大個體可達1m,為最大型的水母。本種生活時體色為紅棕色 或淡黃色。本種在形態構造上的特徵,如緣瓣、觸手數、環肌和輻射肌束的數目等,變化較大,往往使許多學者誤定為許多變種。 [2] 

發形霞水母相關研究

發形霞水母 發形霞水母
近年來,由於氣候變暖與富營養化等因素的影響,全球近海海域水母爆發日益頻繁[1,2,3,4,5];隨着海洋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和海洋產業的快速發展,人類與有毒水母接觸的機會也不斷增多,水母蜇傷成為最常見的海洋生物傷[6,7]。水母蜇傷會產生劇烈疼痛、炎症與壞死等局部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肌肉痙攣、呼吸、循環系統抑制甚至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狀,急性心力衰竭被認為是水母蜇傷致死的主要原因[4,8]。研究表明水母毒素對心血管、神經、肌肉、肝、腎等多器官系統具有毒性作用,其中心血管毒性被認為是水母毒素毒力強弱的主要判斷依據[9],但迄今水母毒素心血管毒性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本文中,我們首先在離體心臟水平證明發形霞水母(Cyanea capillata)觸手提取物(tentacle extract,TE)具有直接的心臟毒性作用;然後對TE心臟毒性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研究,發現CICR(Ca2+-induced Ca2+ release)信號通路在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異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β腎上腺素受體-cAMP-PKA-RyR2-Ca2+信號通路也與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異常有關。 [3] 
結論:
1.在離體心臟水平通過對TE作用後各種心功能指標、ECG變化的監測以及對心肌損傷相關酶變化的測定,證明TE對心臟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2.在整體動物、離體心臟、心肌細胞以及分子水平證明CICR信號通路在TE引起的急性心功能異常中起着重要作用。
3.在細胞與分子水平初步證明β腎上腺素受體-cAMP-PKA-RyR2-Ca2+信號通路與TE引起急性心功能異常有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