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癓瘕

鎖定
婦科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婦科疑難雜症之一,以婦人下腹結塊,伴有或脹,或痛,或滿,或異常出血者,稱之為癥,癥者有形可徵,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癥瘕者假聚成形,聚散無常,推之可移,痛無定處,一般癥屬血病,瘕屬氣病,但臨牀常難以劃分,故並稱為癥瘕。

癓瘕簡介

癥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盆腔炎性包塊,陳舊性宮外孕,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內膜異位綜合徵包塊,多囊卵巢綜合徵,積水,及一些惡性腫瘤等。
癥瘕即氣血之凝淤也。血積為症,氣積為瘕。症瘕之病,多見寒熱,以氣血積聚,陽不外達,故內鬱而發熱,陰不內斂,故外束而為寒。癥瘕之病,不過氣血,左積者,血多而氣少,加鱉甲,牡蠣,右聚者,氣多而血少,加枳實,厚朴。總之,氣不得血則不行,血不得氣則不運,氣聚者,血無有不積,血積者,氣無有不聚,但有微甚耳。其內在臟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經絡者,以膏藥消之。此病忌一切發物,凡有宿根之物,皆忌。無鱗魚,天鵝肉,母豬,蕎麥,馬齒莧,則忌之終身。犯之,病根立發。

癓瘕積聚和癥瘕

積聚是腹內積塊,或脹或痛。《內經》曰:“寸口脈沉而橫,曰肋下有積,腹中有橫積痛”和“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之,聚集乃傷,腸胃之間,寒温不次,邪稍至,蓄積留止,大聚乃起”。《金匱要略》則對積聚進行了發揮並提出癥瘕。積聚與癥瘕相當於現代西方醫學提出的發生在五臟六腑的惡性腫瘤。一般講癥與積同,瘕與聚同。
《金匱要略》曰:“積者,髒病也,終不移,聚者,腑病也,發作有時,展轉痛移為可治”。五臟主藏精血,髒病則精血凝澀;六腑主傳化物,腑病則氣機不行。因此,積證側重在血分,聚證側重在氣分。然血凝則氣必滯,氣滯則血亦凝,氣滯和血凝互相影響。

癓瘕病因病機

《內經》總結了三種病理機制:一是外傷寒邪,二是飲食居處失節,三是憂思情志太過。即寒邪、瘀血、痰飲三個方面的病理變化,而痰瘀同病是關鍵,常常痰瘀互結貫穿於癌症腫瘤發病的全過程。

癓瘕治法與方劑

《內經》雲:“大積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過着死”。《金匱要略》在此基礎上創立發展了系列方法:

癓瘕症瘕醫案

《醫學衷中參西錄》書中驗案
天津張氏婦,年近四旬,自言:“五年之前,因產後惡露未淨,積為硬塊,其大如橘,積久漸大。初在臍下,今則過臍已三四寸矣。其後積而漸大者,按之猶軟。其初積之塊,則硬如鐵石,且覺其處甚涼。初猶不疼,自今年來漸覺疼痛。從前服藥若干,分毫無效,轉致飲食減少,身體軟弱,不知還可治否?”言之似甚懼者。
愚曰:“此勿憂,保必愈。”因問其月信猶通否。言從前猶按月通行,今雖些許通行,已不按月,且其來浸少,今已兩月未見矣。
診其脈,澀而無力,兩尺尤弱。爰為疏方:生黃芪四錢,黨蔘、白朮、當歸、生山藥、三稜、莪術、生雞內金各三錢,桃仁、紅花、生水蛭各二錢,蟅蟲五個,小茴香錢半。煎湯一大盅,温服。
將藥連服四劑,腹已不疼,病處已不覺涼,飲食加多,脈亦略有起色。
遂即原方去小茴香,又服五劑,病雖未消而周遭已漸軟。惟上焦覺微熱。因於方中加玄蔘三錢,樗雞八枚。又連服十餘劑,其症瘕全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