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玉蜀黍黑粉病

鎖定
玉蜀黍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瘤黑粉菌侵害所致。此病在温暖氣候條件下為害最烈。孢子能在土壤內及玉米殘茬落葉內越冬,危害翌年作物。
中文名
玉蜀黍黑粉病
別    名
瘤黑粉病
拉丁學名
Ustilago maydis
主要危害作物
玉米病害

玉蜀黍黑粉病病因

玉蜀黍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病
玉蜀黍黑粉病是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所致的玉蜀黍病害,侵害地上部分。早期呈現白色菌癭,稍後菌癭破裂釋放出數十億黑色孢子,侵染其他植株,病株常變形。此病在温暖氣候條件下為害最烈。孢子能在土壤內及玉米殘茬落葉內越冬,危害翌年作物。

玉蜀黍黑粉病症狀特徵

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該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莖節、腋芽、雌穗、雄穗、葉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組織,形成形狀、大小不同的瘤狀物。病瘤初為白色,內部亦為白色,肉質多汁,迅速膨大後逐漸變黑,外膜破裂後散出大量黑粉。雄穗上部分小花受到侵染,則長出囊狀或角狀的小瘤,常數個病瘤擠在一起,穗軸上生病瘤後,引起穗軸屈折,呈各種畸形。
防治依據及方法
(1)品種抗病性差異明顯,選育和推廣抗病品種是防治黑粉病的根本措施。
(2)玉米收穫後,及時深耕滅茬;播種前,清除田間病株殘體,減少越冬菌源。堆漚有機肥要經過高温發酵。
(3)撟病田實行2~3年輪作,加強肥水管理,特別是抽雄前後不要受旱。去雄前摘除田間病瘤。
玉米黑粉病是由黑粉菌引起的危害玉米穗部的真菌病害。常見的種類有瘤黑粉病絲黑穗病。其中瘤黑粉病遍佈在世界各玉米產區,在我國也有廣泛分佈。當黑粉菌侵染玉米植株的腋芽、葉片基部、雌雄穗等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分後,會隨着上述各個結構迅速生長,在侵染部位形成大大小小的病瘤。病瘤初呈銀白色,有光澤,內部白色,肉質多汁。過一段時間後,病瘤表面變暗,略帶淺紫紅色,內部則變灰至黑色,失水後外膜破裂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由於黑粉菌菌絲擴展距離不大,基本上是局部侵染,如果雌穗上半部出現病瘤,其餘部分還能夠結實,這一特徵是黑粉病與絲黑穗病的主要區別。防治上述病害的主要措施是:選育抗病良種;清潔田間和實行輪作,及時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加強田間管理;藥物防治,如用多菌靈、五氯硝基苯等殺菌劑拌種、浸種或藥土蓋種等。
玉米(瘤)黑粉病由玉米黑粉菌侵染引起。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生,玉米的氣生根、莖、葉、葉鞘、雌(雄)穗均可受害。感病組織腫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紅色、以後逐漸變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後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葉片和葉鞘上的瘤較小,直徑僅1-2釐米或更小,一般不產生黑粉。莖節上和穗上病瘤較大,直徑患玉蜀黍黑粉病的玉蜀黍可達15釐米。一株玉米可產生多個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長出囊狀或角狀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僅個別小花產生病瘤,其他仍能結實。全穗受害可成為1個大病瘤。
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殘體上越冬,春季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擔孢子,隨氣流傳播,陸續引起苗期和成株期發病,種子帶菌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孢子萌發適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過大、氮肥施用偏多、菌源多、降水多、濕度大,發病較重。組織傷口有利於病菌入侵。

玉蜀黍黑粉病防治方法

(1)種植抗病品種:因地制宜地選用當地抗病雜交種。
(2)消滅侵染源:及時消除田間內的病殘體,菌源玉米收穫後,秸稈不要在地頭堆放,儘快綜合利用或牲畜過腹還田堆肥腐熟或燒掉,以減少越冬菌源。
(3)改進栽培措施:實行輪作換茬,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及時防治玉米螟等蟲害,減少傷口。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時摘除銷燬,減少田間傳播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