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痹症)

鎖定
痹,痹症,中醫指由風、寒、濕等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的病。又指粗心,也指馬虎不經心,缺乏警惕性:麻痹大意。

痹症

[rheumatism] 中醫指由風、寒、濕等侵襲肌體導致肢節疼痛、
痹 bì亦作"痹"。
①中醫指風﹑寒﹑濕侵襲肌體導致肢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
②蔽,阻塞。
【痹厥】肢體疼痛麻木之病。
【痹頑】
① 亦作"痹頑"。
②人體某一部分的感覺功能完全或部分喪失。
【痹痼】
①亦作"痹祻"。
②泛指風濕病。
【痹濕】 由濕氣侵入肌體而導致肢節疼痛﹑麻木的病。
【痹醫】 診治痹病的醫生。
────────────────—
痹bēi 1.鳥名。 2.通"庳"。低下。 3.通"庳"。矮,短。

中醫解釋

①病名。臨牀以關節、肌肉痛和肢體(以上下肢為主)拘急,甚則影響屈伸為主證,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脈、皮、肌、筋、骨、氣血痹阻所致。《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着痹也。”又:“痹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不仁,在於皮則寒……”《症因脈治》卷三:“痹者閉也,經絡閉塞,麻痹不仁,或攻注作痛,或凝結關節,或重著難移,手足偏廢,故名曰痹。”需斟酌風、寒、濕邪之輕重和具體症情予以施治。亦有屬於熱痹,宜清熱祛邪,宣痹止痛;瘀血痹者,用《醫林改錯》身痛逐瘀湯(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當歸、靈脂、香附、牛膝、地龍)參見風痹、寒痹、濕痹、熱痹等條。
②泛指病邪閉阻肢體、經絡、臟腑所致的多種疾病(包括風、寒、濕痹等在內)。《中藏經》:“痹者閉也。五臟六腑,感於邪氣,亂於真氣,閉而不仁,故曰痹。”除前述諸痹外,包括周痹、眾痹、氣痹、血痹、肌痹、筋痹脈痹、心痹、肝痹、脾痹、腎痹、肺痹、頑痹、胞痹腸痹、痛風、走注、十二經筋病等。參見有關各條。

經籍籑詁

又作痹集韻疪同○𢈷冷疾也【荀子解蔽】傷於濕而擊鼓鼓痹則必有敝鼓喪豚之費矣注○~謂 病也【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厥陰有餘病陰~注○痹手足不仁也一切經音義十八引【蒼頡】○血凝於膚者為~【素問六節藏象論】○五~謂皮肉筋骨脈之~也【素問移精變氣論】以去八風五~之病注○~病也【太元夷】陰無救~法○痹之言倫比【周禮司弓矢】恆矢痹矢注○痹讀如痹病之痹【同上】○疪音庇廕之庇【漢書霍去病傳】集註引文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