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疏毛翅莖草

鎖定
疏毛翅莖草(學名:Pterygiella duclouxii Franch.)是列當科翅莖草屬植物。一年生草本,干時變為黑色,直立或彎曲上升,高約20-35釐米,有時可達55釐米,全體近於無毛或疏被毛,毛多無腺體。總狀花序生於莖枝頂端;花冠黃色,長約14-16毫米。分佈於中國雲南、廣西、四川等地,生長在海拔1,000-2,800米的林緣、草坡及路旁。 [1-2] 
中文名
疏毛翅莖草
拉丁學名
Pterygiella duclouxii Franch. [3] 
別    名
杜氏翅莖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翅莖草屬
疏毛翅莖草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900 [2] 

疏毛翅莖草形態特徵

疏毛翅莖草
疏毛翅莖草(5張)
一年生草本,干時變為黑色,直立或彎曲上升,高約20-35釐米,有時可達55釐米,全體近於無毛或疏被毛,毛多無腺體。主根不發達,短縮,下方發出粗細不等的側根10-20條,纖細彎曲,長約4-5釐米,直徑最粗者可達1.5毫米,多數在1毫米以內,常水平開展,纖維狀鬚根多數,散生。莖多單條或2-7條叢生,實心,基部木質化,直徑可達3毫米,四角形,沿角有4條狹翅,莖常褐色而淺,而翅則黑色,明顯,無毛或疏被短毛,不成毛線,老時變為光禿,多不分枝或有1-3對分枝,枝較細瘦而柔弱。葉全部為莖出,交互對生,基部者早枯,間距約8-20毫米,中上部者最疏,無柄,葉片線形,少有線狀披針形,草質,兩面近於無毛,或被疏短毛,並附糠粃狀物,長約15-45毫米,寬約2-3毫米,少數可達6毫米,以莖中部的為大,基部漸狹,端多少漸尖,主脈1條,在背面凸出,邊全緣,老時常反捲。 [1] 
總狀花序生於莖枝頂端,佔莖長1/4-1/2;花對生,常4-6對,疏稀;苞片葉狀比花長或等長,近於無毛;花梗長約2-3毫米,纖細,無毛,具線形而長約3.5毫米的小苞片一對,常早脱,無毛;花萼鍾狀,略為二唇形,長約12-15毫米,寬約6-9毫米,兩面微被短毛,全面有細網脈,5條主脈微凸而清晰,5條次脈約等粗,通至萼片裂口的底部處成一不十分明顯的小突點狀皺褶,有時缺如,復自此處叉分為2,沿萼齒走向齒端,使後者的邊緣加厚,萼齒5枚,卵狀三角形,前方兩枚裂得較深,長約萼管的2/5,其他約為管的1/2強,端漸尖,邊全緣;花冠黃色,長約14-16毫米,僅稍超出於萼外而為其所疏裹,外面疏被短毛,花管長約8-10毫米,上部漸膨大,上唇略作盔狀,長約5-6毫米,頂端微缺,兩裂片邊緣稍向外側反捲,下唇約與上唇等長,頂端3裂,裂片近於相等,圓形而略帶方,中裂凸出,2褶襞起自裂口而終於花管喉部,高凸,密被灰白色長毛;雄蕊2強,內藏,着生於花管的中下部,前方的一對較長,着生的部位稍低,花絲着生處疏被毛,前方一對花絲的中部疏被短毛,花葯2室,揹着,藥室平行,長卵形,長約1.5毫米,密被白色長纖毛,下端有一短刺尖;子房卵圓形,長約3毫米,密被長硬毛,柱頭稍增大,淺2裂,裂片等或不等,其一常內卷。蒴果黑褐色,短卵圓形,長約8-10毫米,被包於宿存的萼內,花柱常宿存,密被短硬毛;種子多數,黑色,腎形,長不及0.5毫米,上有縱橫微凸的密脈紋,使種皮表面成蜂窩狀,在縱橫紋的每一交叉點上有相當長的鈎狀毛1條。花期7-9月;果期9-10月。 [1] 

疏毛翅莖草產地生境

廣佈於中國雲南(蒙自、昆明、麗江、大理、涼山、中甸、鶴慶),廣西(百色、凌樂縣),貴州(冊亨、凱里)及四川(木裏、美姑縣),生長在海拔1,000-2,800米的林緣,草坡及路旁。 [1] 

疏毛翅莖草主要價值

【功 效】:利咽消腫,清熱利濕。
【主 治】:用於咽喉腫痛,聲音嘶啞,風火牙痛,黃疸。
【性味歸經】:苦,涼。入肺、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