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疊石蠔油

鎖定
疊石蠔油產於珠海市銀坑蠔場,銀坑養蠔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在銀坑的沙灘上,有兩塊相疊的巨石兀立在港灣故稱之為疊石。新會縣崖門的養蠔人在銀坑開辦蠔塘。疊石蠔油由此得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蠔田已遍佈珠海整個東南海域,以及三灶、南北水海島等。蠔油有“海底牛奶”的美譽之稱,是調味的材料。
中文名
疊石蠔油
產    於
珠海市銀坑蠔場
榮    譽
海底牛奶
唐家灣簡介
一個魚米之鄉

目錄

疊石蠔油簡介

疊石蠔油 疊石蠔油
這裏生產的鮮蠔和蠔類製品早已馳名國內外。特別是被譽為“海底牛奶”的疊石蠔油,更是暢銷港澳和五大洲,為珠海的第一特產。
“疊石蠔油”和“沙井蠔豉”,歷為省港澳推崇的最佳海味。疊石,是珠海市銀坑蠔場的標誌,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唐家灣岸邊。這裏海產豐阜,出產的鮮蠔及蠔類製品早已馳名國內外,特別是傳統產品——疊石蠔油,一直暢銷港澳、南洋及檀香山一帶,被稱譽為“海底牛奶”。
珠海人工養蠔歷史悠久,蠔田已遍佈珠海整個東南海域,以及三灶、南北水海島等。為珠海的第一特產。鮮蠔和蠔油的特點:個大肉肥,清甜香滑,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有降血和減少膽固醇的功能。鮮蠔炸、炆、炒、蒸俱美,款式不同,風味各異。生曬蠔豉或煮制蠔油,更是別具風味。銀坑蠔場的傳統產品——疊石蠔油,甘飴柔滑,色澤金黃帶褐,味道清香鮮甜,是調味的佳料。 [1] 

疊石蠔油唐家灣簡介

唐家灣 唐家灣
唐家灣是一個魚米之鄉,尤其是在發展漁業生產和養蠔事業上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由於它處在珠江出海口,潮流暢通,海水鹹淡相宜,温度適中,水質肥沃,浮游生物易於繁衍,成為良好的養蠔場所。銀坑養蠔已經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了。最早來這裏打蠔、養蠔的是新會縣的崖門人。當時他們泊船唐家灣汲泉,發現這裏的海礁上密密麻麻地附着很多天生的蠔觸,俯拾皆是,開殼取出的蠔肉肥碩爽脆,鮮嫩味美。他們覺得這是生財之道,於是合股投資,在疊石附近辦了一個“合安蠔塘”,拿出六七千銀兩請人開山鑿石,填海似的把一塊塊的大石投入海中,給牡蠣造“房子”,蠔田計有五六百畝。同時設一間四五丈寬的制蠔油加工場和發行所,門前斜貼着六七張寫着“蠔仔多生”、“蠔肥得價”的硃紅帖子,生意暢旺。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唐家、山場、吉大等沿海附近村莊的豪紳及台山、寶安、澳門等地的商賈也看中了這一帶的海產資源,紛紛霸佔海埠,先後開設了二十多個如振遠塘、滋生塘、祥益塘、四和塘、永順塘……翕然風從,蠔田遍佈珠海整個東南海域,人們都視大海為活銀行。故民間曾流傳着一句俚語:“香山好世界,石頭出肉賣”,就四反映珠海昔日的景況。
然而,養蠔最佳的地理位置應屬疊石一帶海灣。原因是唐家灣被後環的灣口擋住了珠江洪流的侵襲,海區水質穩定,而場地面向東北,更是形勢天然。在每年的秋天,就有從太平洋來的魚羣順着珠江大量遊入這裏水温適宜的海區繁殖,增加了水質肥度。所謂“有魚蠔就肥,無魚蠔就瘦”。魚兒拉的糞便正是牡蠣的豐富營養,食之而肥,鄉人稱它為“黎根水”。老闆多以上市的魚貨來衡量蠔的肥癟,尤當觀測到十幾天連續有肥壯的三黎魚(即鰣魚)賣時,他就會立即標出一張紅紙,招請保安和附近村莊的蠔工下海採蠔。平均一天能開150擔蠔,白天打蠔,晚上煮蠔,翌早曬蠔,到中午12時分便將晾曬至半濕的鮮蠔包裝出口。當時香港有“大信”等漁行天天派兩條船輪換前來收購鮮蠔和蠔油,而加工的蠔油每酲為50斤裝,都是用100斤的鮮蠔熬出4至5斤精少的蠔湯。由於加工質量好,煮制的蠔油膠質大,沉澱少,用筷子撈起流滴珠狀,油身香滑,色澤金黃,味道鮮甜,吮之有如瓊漿玉液。那些香港商人購得此貨,即用瓶裝,貼上“疊石蠔油”或“金山莊特級蠔油”的商標,以正貨轉銷國外,很受外國食家的歡迎,銷量頗大。有不少華僑歸國省親,都特地慕名前來,買上幾瓶蠔油作筵席上的調味佳料,或饋送親友作盛情禮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