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疇(拼音:chóu)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狀似被犁耕過的彎彎曲曲的田溝。至隸楷變為形聲結構,從田,壽聲。疇本義指已經耕過並整治好的田地,引申指田界,又引申指種類、同類。 [2] 
中文名
拼    音
chóu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LDTF
倉    頡
WQKI
鄭    碼
KICD
筆    順
豎、橫折、橫、豎、橫、橫、橫、橫、撇、橫、豎鈎、點
字    級
一級(2627) [1] 
平水韻
下平十一尤 [4] 
注音字母
ㄔㄡˊ
總筆畫數
5+7(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統一碼
7574
四角碼
6504₀
異體字
𠼡、𠾉、𢑔、𢑜、𢏚、𤲮、𤾊、𠷎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疇”的古字寫作“𢏚”,本為象形字。甲骨文作圖1,中間的曲線像耕田時所留下的痕跡(或是田壟),其左右兩個半圓形表示耕田的犁具(也有説像犁田時牛蹄在田裏踩踏出來的蹄印的形狀)。這兩部分合起來便成為表示田地之意的“疇”。《説文解字》小篆正體(圖4)又增加了表意偏旁“”,變成左形右聲的形聲字。隸變後聲符換成“”。可是這個字共有十九畫,書寫麻煩,因此後來又簡化為“疇”。 [2]  [5] 
“疇”的本義是已經耕作的田地。後來又引申為“農作物種植的分區”,如左思《蜀都賦》所説的“瓜疇、芋區”就是。從“分區”又能引申為“種類”等。有時“疇”字又通“儔”,如在《荀子·勸學》中有這樣幾句話:“草木疇生,禽獸羣焉,物各從其類也。”這裏的“疇生”就是“儔生”,同類都生活在一起的意思。至於説“疇官”,不是指同類的官,那是指過去世代都做同樣的官,特別是指父子相傳的太史官。如《史記·龜策列傳》:“父子疇官,世世相傳。” [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已經耕作的田地
farmland
《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税斂,民可使富也。”
《呂氏春秋·慎大》:“農不去疇,商不變肆。”
田疇;平疇
特指種麻的田

《國語·周語下》:“田疇荒蕪,資用乏匱。”
劉向《説苑·辨物》:“疇也者何也?所以為麻也。”

田間的分界;不同農作物種植的分區

左思《蜀都賦》:“其園則有蒟蒻、茱萸、瓜疇、芋區。”
左思《魏都賦》:“均田畫疇,蕃廬錯列。”

種類;類別
kind;
category
《尚書·洪範》:“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
《戰國策·齊策三》:“夫物各有疇,今髡賢者之疇也。”
範疇
以往;從前
past;
previous
江淹《傷友人賦》:“餘既好於斯友,乃神交於一顧,邈疇年之繾綣,窈生平之遊遇。”
疇昔
周代諸侯國名

《國語·周語中》:“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

動詞
培土
heap soil
《淮南子·俶真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

齊等;使相等

《漢書·王莽傳上》:“莽有定國安漢家之大功,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户,疇爵邑。”
《後漢書·祭遵傳》:“死則疇其爵邑,世無絕嗣。”

世代相傳


通“”。籌劃;籌算
plan
《荀子·正論》:“故至賢疇四海,湯武是也。”

通“”。 酬報;酬謝
requite
《漢書·張敞傳》:“大夫田完有功於齊,皆疇其庸,延及子孫。”
王安石《節度使加宣徽制》:“用是疇其展采之勞,寵以宣猷之號。”

代詞
疑問代詞。誰
who
《尚書·説命上》:“後克聖,臣不命其承,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高啓《送劉使君》詩:“君懷孰可語?予過疇能規?”

[6-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三】【田部】直由切(chóu)
𤲮,耕治之田也。從田,象耕屈之形。
𢏚,𤲮或省。 [8] 

説文解字注

“耕治之田也”注:耕者,𤛿也。𤛿其田而治之,其田曰𤲮。有謂麻田曰𤲮者,劉向《説苑》、蔡邕《月令章句》、韋昭《國語注》、如淳《漢書注》同。此別為一説,非許義也。有謂𤲮為畍埒小畔際者,劉逵《蜀都注》、張載《魏都注》之説。亦非許義。許謂耕治之田為𤲮,耕治必有耦,且必非一耦。故賈逵注國語曰:一井為𤲮。杜預注《左傳》曰:並畔為𤲮。並畔則二井也。引申之,高注《國策》、韋注《漢書》:𤲮,類也。王逸注《楚辭》:二人為匹,四人為𤲮。張晏注《漢書》:𤲮,等也。如淳曰:家業世世相傳為𤲮。考《國語》:人與人相𤲮,家與家相𤲮。《戰國策》曰:夫物各有𤲮。《漢書》曰:𤲮人子弟,𤲮其爵邑。王粲賦:顯敞寡𤲮。曹植賦:命𤲮嘯侶。蓋自唐以前無不用從田之𤲮,絕無用從人之儔訓類者。此古今之變,不可不知也。楊倞注荀卿乃雲𤲮當為儔矣。
“從田𢏚,象耕田溝詰詘也”注:依《韻會本》訂。耕田溝,謂畎也。不必正直,故云詰詘。直由切,三部。隸作疇。
“𢏚,𤲮或省”注:囗部𠷎,以𢏚為聲。老部𦓃,以𠷎為聲也。 [9] 

廣韻

直由切,平尤定 ‖壽聲幽1部(chóu)
疇,誰也。等也。壅也。田疇也。又疇昔。《説文》作𤲮,耕治之田也。
【校釋】𤲮:字原右邊聲符從𠷎,據四庫全書原本及《説文》改。 [10]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田部】 疇;部外筆畫:14
古文:𢑔、𠾉
唐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正韻》徐留切,並音酬。耕治之也。
又《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疏:谷田曰田,麻田曰疇。《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注:麻地曰疇。
又《左傳·襄三十年》:取我田疇而伍之。注:並畔為疇。《史記·秦始皇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又《爾雅·釋詁》:疇,誰也。《書·堯典》:帝曰:疇諮若時登庸。傳:疇,誰也。
又《韻會》:曩也。《左傳·宣二年》: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為政。注:疇昔,猶前日也。《左思·蜀都賦》:嗟見偉於疇昔。
又《史記·曆書》:故疇人子弟分散。如淳注:家業世世相傳為疇。
又類也。《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傳:疇,類也。《戰國策》:今髠賢者之疇也。注:疇,類也。
又匹也。《易·否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疏:疇謂疇匹。嵇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顧疇弄音。注:疇,匹也。
又《五音集韻》:雍也。《淮南子·俶真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注:疇,雍也。
又等也。《前漢·宣帝紀》:疇其爵邑。注:漢律,非始封十減二。疇者,等也,言不復減也。《後漢·祭遵傳》:疇,等也。言功臣子孫,襲封與先人等。
又澤名。《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注:疇華,南方澤名也。
又國名。《周語》:摯疇之國也,由太任。注:摯,疇,二國名。
又姓。摯疇之後。《左傳·哀十三年》:疇無餘,謳陽,自南方。注:二子,越大夫。
又《韻補》葉陳如切,音除。韓愈《王弘中銘》:方乎所部,禁絕浮屠。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11]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廣韻》書影 《廣韻》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田”小“壽”大。“田”中間一橫在橫中線上側。“壽”,第三橫從“田”側起筆,在橫中線;長撇穿過田字格中心撇向“田”下;“寸”,橫筆與長撇在豎中線相接,點在豎中線右側。首筆豎撇在左半格。乙(橫折彎鈎)從豎撇上端起筆,豎彎鈎段沿豎中線下行後右彎鈎出。末筆點在橫中線。 [12]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王力系統
d
ǐu
董同龢系統
jŏɡ
周法高系統
d
iəw
李方桂系統
d
rjəgw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ȡʰ
i̯ə̯u
擬音/王力系統

ȡ
ǐ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ȡʰ
ju
擬音/周法高系統

ɖ
i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j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ȡʰ
ǐou
[13]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直由切
ȡʰj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陳留切
ȡiəu
禮部韻略


平聲





除留切



平聲





除留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尤侯
穿

齊齒呼

次清

ʈʂʼ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長柔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全濁
除留切
dʒ‘io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五修叟秀
穿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1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00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17]
  • 4.    平水韻 十一尤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17]
  • 5.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12:459-460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85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7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40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983
  • 9.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17]
  • 10.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09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719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6
  • 13.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