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鱲

鎖定
異鱲是鯉形目鯉科異鱲屬魚類的統稱。 [3-4]  體形細長,側扁;口斜向下傾斜;側線完全;背鰭短,位於腹鰭起點之後;腹鰭基部至肛門有明顯的腹稜;臀鰭起點略後於背鰭基後緣,雄性臀鰭鰭條延長;尾鰭叉形。 [3]  身體的背部呈灰褐色,腹部呈白色,身體兩側帶棕紅色,有不規則垂直斑紋,頭腹面紅色; [4]  體側自鰓孔至尾鰭基部有1條墨綠色縱帶,後部顯著;臀鰭與腹鰭橙黃色;尾鰭基具1塊大黑斑。 [3] 
異鱲分佈於越南北部。在中國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南部。 [5]  生活在亞熱帶地區的山溪中,喜在水流清澈的水體中活動,一般多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溪中游弋、覓食。 [4] 
異鱲分佈地區較窄,種羣數量不多,大概是因為別的地方流水不夠清澈且太少的緣故。 [4]  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魚類,為易危(VU)種。 [5] 
別    名
稜鱲;斑尾赤梢魚
中文學名
異鱲
拉丁學名
Parazacco spilurus (Günther, 1868)
二名法
Parazacco spilu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    綱
輻鰭亞綱
鯉形目 Cypriniformes
亞    目
鯉亞目
鯉科 Cyprinidae
異鱲屬 Parazacco
異鱲
分佈區域
珠江流域的廣西上林縣大明山、南寧市周邊溪流中,廣東南部河流、福建九龍江、漳河水系以及海南島部分河流;
鑑別特徵
體形細長,側扁。口斜向下傾斜。側線完全
生活習性
棲息於江河中
種羣狀況
種羣數量少

異鱲形態特徵

異鱲圖集
異鱲圖集(6張)
體側扁,腹部較窄,腹鰭甚至肛門腹稜明顯。口上位,下頜前端有顯著突起,與上頜凹陷嵌合。無須。側線完全,前部明顯下彎。背鰭稍後;臀鰭長,最長鰭條超過尾鰭基部,分枝鰭條11-12根。體側具不規則的垂直條紋,尾基具一深黑斑點 [2]  。頭小,吻尖。口裂向下傾斜,下頜前端有1顯著的鈎狀突起與上頜凹陷相吻合,上下頜側緣略呈波狀相嵌銜。無須。眼較大。側線鱗44-46。側線在胸鰭上方顯著下彎,入尾柄後回升到體側中部。背鰭短,無硬刺,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後;臀鰭發達,最長鰭條可伸達尾鰭基部。體背灰褐色,腹部白色,體側帶棕紅,具不規則垂直斑紋。頭腹面紅色,尾基具1黑圓斑。小型兇猛魚類。食小魚、蝦。

異鱲形態特徵值

標本採集地
花都
陸河
海豐和鼎湖山
體長
90.71-130.42
56.03-97.44
81.63-139.2
41.37-87.12
49-94
體長/體高
3.8-4.2
3.6-4.3
3.8-4.5
3.6-4.3
3.6-4.2
體長/頭長
3.6-3.8
3.6-3.9
3.7-3.9
3.6-3.9
3.6-3.8
體長/尾柄長
5.1-5.8
5.4-5.7
5.3-5.8
5.4-5.7
5.1-5.8
體長/尾柄高
8.9-10.9
9.2-9.8
8.5-12.8
9.2-9.8
8.9-10
頭長/吻長
2.8-3.3
2.9-3.2
2.9-3.3
2.9-3.2
2.8-3.3
頭長/眼徑
3.5-4.2
3.4-4.1
3.6-4.2
3.4-4.1
3.4-4.2
頭長/眼間距
2.8-3.2
2.9-3.2
2.9-3.3
2.9-3.2
2.8-3.3
尾柄長/尾柄高
1.6-1.9
1.7-1.9
1.5-2.2
1.8-2.1
1.6-1.9
42-46
43-45
42-46
43-45
42-46
側線上鱗
8
8
8
8
8
側線下鱗
2
2
2
2
2
背鰭前鱗
18
19
19
19
18
圍尾柄鱗
16
16
16
16
16
iii-7
iii-7
iii-7
iii-7
iii-7
iii-11-12
iii-11-12
iii-11-12
iii-11-12
iii-11-12
胸鰭條
i-12
i-12-13
i-12-13
i-12-13
i-12-13
i-7
i-7
i-7
i-7
i-7
異鱲 異鱲

異鱲分佈

異鱲 異鱲
分佈於廣東南部和海南島的小溪流中。對於棲息環境具有較高的要求。喜在水流清澈的水體中活動。一般多在河流的小支流、小溪中游弋、覓食。或生活于山溪中,底質為沙質,水流緩慢水草豐富,伴生魚類較少。 [1] 
異鱲 異鱲
異鱲分佈於廣東南部河流、福建九龍江、漳河水系以及海南島部分河流;國外分佈到越南的局部地區。

異鱲伴生魚類

異鱲 異鱲
異鱲的伴生魚類種類不多,只有8~9種常見的魚類,但條紋小䰾鬥魚往往總是伴生在一起,有待進一步研究。鬥魚會吃掉一些異鱲的卵和仔魚,但鬥魚的數量均不大。鬍子鮎會捕食異鱲和其他魚類,然而奇怪的是,異鱲數量很大,但鬍子鮎數量非常少,可能是水體較少,鬍子鮎不容易繁殖,同時異鱲所生活的環境,水草非常豐富,有利於異鱲的繁殖,也有利於異鱲逃避敵害。

異鱲食性

異鱲 異鱲
異鱲所攝食的食物種類很多,可鑑定的就有18種,主要是些藻類和浮游動物。其各食物的出現率依次為:柵列藻、極小短縫藻較為常見,植物葉片、輪蟲水生昆蟲也較為常見,異鱲在攝食時一般是有動物則攝食動物,在沒有動物的情況下,則攝食一些藻類和植物葉片。由此可見,異鱲屬於一種雜食性的魚類。

異鱲減少原因

本種的分佈地區較窄,種羣數量不多。由於分佈區內一些河流興建庫壩,改變了原有山溪的水文條件,改變了生態環境,影響了異鱲羣體的生活,加之山溪中毒、炸、電等現象非常嚴重,使本來數量不多的羣體數量仍在不斷減少。





異鱲 異鱲
參考資料
  • 1.    甘西,藍家湖,吳鐵軍,楊劍著,中國南方淡水魚類原色圖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1,第71頁
  • 2.    潘炯華, 鍾麟, 鄭慈英, 等.廣東淡水魚類志.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1:71-72
  • 3.    甘西著,中國南方淡水魚類原色圖鑑,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1,第71頁
  • 4.    易剛著,觀察淡水魚,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08,第20頁
  • 5.    卿小芳. 異鱲的年齡與生長特徵[C]//中國魚類學會.中國魚類學會2008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彙編.[出版者不詳],2008:1.